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吕淑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管是在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质上还是提高应试成绩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而很多知名的学者作家,他们的成功也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谈谈我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钟惠芬 《天津教育》2002,(11):41-42
一、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此外,课外经常阅读书报的学生还具有较新的知识和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此外,课外经常阅读书报的学生还具有较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我国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突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仅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把握课外阅读特征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调查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积累语言、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0.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里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读书”。但是,在目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往往奔忙于“家庭——学校”之间,拘囿于“课堂——课文”之中,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我就利用元旦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寒假、暑假等可由学生自由支配的节假日时间,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阅读”。  相似文献   

11.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谈谈我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我国现代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指出:“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得益于看课外书”,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突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仅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要求,而且有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对课外阅读提出量的要求,这在大纲中还是第一次。近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责任感使我们聚焦课外阅读,并致力于课外阅读协进机制的课题研究。我校以课外阅读为首,奏响了定序列、建机制、勤指导、巧结合四部曲,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学。现在,就来谈谈对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一些思考。一、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的一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普通人的共鸣:"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  相似文献   

15.
车鑫 《成才之路》2009,(21):39-40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他撰写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着一个人信息量的积累,并直接影响着他的语文水平。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他们阅读的时间和效率常常要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不太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而,课堂教学仍然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确实,课外阅读时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  相似文献   

18.
殷红 《农村教育》2007,(1):109-109,108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大多数语文水平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宋代大学者朱熹有言:“读书百倍.其义自现。”诗圣杜甫也慷慨而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诫青年:“读书须如采蜜,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想要学好语文。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海纳百川”般地吸纳课外的知识,这才能学得广,学得深,学得牢,才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虚怀若谷的心胸.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渎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语文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他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问题》中又一次强渊了课外阅读的意义,他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足可有可无的。”由此可见,课外阅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应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课外阅渎。发展学生的个性,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此来巩周和加强课内阅读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无可有的“软任务”。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不能局限在小课堂里,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