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件为“凹透镜成像”的动画演示,通过拖动燃烧的蜡烛,改变物距,演示物体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帮助学生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其制作过程为:  相似文献   

2.
小学高年级自然课中<凸透镜>、<眼睛的科学>、<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等课目中,都要利用凸透镜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蜡烛和凸透镜常须移动,单凭眼睛估测它们旋转的远近、角度进行调节,没有多大的准确性.或者蜡烛火焰、凸透镜、纸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凸透镜成像没有正射到纸屏上;或者远近距离不当,导致投影不清晰;或者凸透镜平面与纸屏平面不平行,成像也不能投射到纸屏上.由于会出现以上情况,以致须多次调整,使操作不便,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我根据课文中介绍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制作了一个教具,使上述三个教具组合成一个整体.经过在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我觉得它有以下优点:一是便于操作,只需按事先做好的记号移动蜡烛或凸透镜的位置,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而且快捷;二是便于学生观察.如果是老师演示给学生看,便可以把这个组合教具拿在手中走到教室里任何地方去演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观察到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3.
“像的大小”是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自然教材十二册第四课“凸透镜”改编而成的一课。“凸透镜”是适合探究教学的经典课,我们对本课进行了一些删减,主要区别是:在探究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凸透镜”一课是寻求像“放大”(与蜡烛火焰比)和“缩小”(与蜡烛火焰比)时的成像规律;本课只寻求什么时候像“大”和什  相似文献   

4.
教学时首先放映光线射向凸透镜的动画,提出问题:“这束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向什么方向传播呢?”让学生议论或回答后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及其成像的规律”。通过观看模拟演示和凸透镜实物,确定凸透镜的特点,得出概念。接着演示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现象,用PowerPoint设计一束平行光线,利用向右擦除的动画效果使平行光线从左侧射向凸透镜,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动态的光线传播上。教师给出观察目标: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传播方向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平行光线经凸透…  相似文献   

5.
小学高年级自然课中《凸透镜》、《眼睛的科学》、《近视眼的形成与预防》等课目中,都要利用凸透镜教学。在实验过程中,蜡烛和凸透镜常须移动,单凭眼睛估测它们旋转的远近、角度进行调节,没有多大的准确性。或者蜡烛火焰、凸透镜、纸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凸透镜成像没有正射到纸屏上;或者远近距离不当,导致投影不清晰;或者凸透镜平面与纸屏平面不平行,成像也不能投射到纸屏上。由于会出现以上情况,以致须多次调整,使操作不便,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我根据课文中介绍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制作了一个教具,使上述三个教具组合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在凸透镜动态成像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静态的作图法去讲解,学生在短时间里很难理解和掌握。若在作图法讲解的基础上,再配以《蜡烛经凸透镜动态成像过程》的课件,教学效果良好。该课件交互性极强,当运行课件时,可用鼠标随意拖动蜡烛或改变焦距的箭头,其像的移动方向、像的移动快慢、像的虚实,便会连续的动态显示出来。那么该课件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笔者来介绍一下它的制作过程。该课件采用“三层帧法”,其核心部分是关于变量函数的应用。打开Flash5.0软件,新建一个400×300px的文件,背景颜色采用浅绿色。为了完成主场景的制作,我们先来制作…  相似文献   

7.
“平面镜”一节是初中二年级《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它是通过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进而用光的反射定律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提出虚像的概念 ,最后介绍平面镜的应用 .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 .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 ,虽简便易行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可见度差 .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 ,实验效果欠佳 ;二是可视范围小 .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 ;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 .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常常造成物像不…  相似文献   

8.
我们利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了平抛运动演示课件,演示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打开flash。2)课件制作方法。①单击图层1,选择工具栏上绘制正方形工具,填充色为蓝色,描绘色为黑色,在工作区上画一个图形,然后在图形的下方用工具栏上的线条工具画一条黑色直线。单击箭头工具,选中图形和直线,此帧为时间轴上的第1关键帧,把时间轴上的第25帧设置关键帧。最后将该图层锁定。②插入图层2,使指针回到第1帧的位置。选择工具栏上绘制正方形工具,填充色为桔黄色,描绘色为黑色,在工作区上画一个锤子。单击箭头工具选中锤子,此帧…  相似文献   

9.
1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10.
1 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11.
我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忽然发现光屏上除有一片较亮的区域外,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还有一块特别明亮的光斑.仔细观察,发现是蜡烛火焰的倒立实像.由于像太小,看起来象是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题1.实验中学的张戎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2.如图1,一个小球置于水平放置的薄凸透镜的上表面主光轴上,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若球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2cm/s,小球经______s后,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3.物体经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条件是______;能得到放大的实像的条件是______.4.放…  相似文献   

13.
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效率高、工作电流范围大、易点亮、光色多样和价格便宜的优点。用它来改进物理实验,不但新颖独特,而且便于学生观察。改进一:用发光二极管作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中的光源。初中《物理》第一册“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书中采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做光源,因其亮度有限,实验效果不很理想。如果采用多只发光二极管来代替蜡烛做光源,效果就很好。方法是:用9只直径5mm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颜色统一为红色或绿色),在同一平面上排成如图2的形状;每个发光二极管串联一个82Ω的限流电阻,电源电压取3V,电路如图3。把上述元件安装…  相似文献   

14.
初三化学课本第三章第四节介绍,二氧化碳是一种比空气重、没有颜色的气体。可以象倾倒液体那样,把二氧化碳从一个容器倒到另一个容器里。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集中通过课本P112介绍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一个演示实验来验证。但按课本图示操作,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效果。经常是上面一支蜡烛先熄灭,而不是下面一支蜡烛先熄灭,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当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倒立或正立)也会同时发生变化。利用Flash MX动作脚本语言实现的强大交互功能,可实现在课件中用“蜡烛”作为实验物体,当使用者用鼠标拖动“蜡烛”时,该“蜡烛”所成的像会随之发生变化,表现真实准确的实验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常遇到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是什么?又如何解答呢?请看下文.问: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要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并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为什么要这样做?答:为观察到实像.为了研究实像的性质及像距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应把实像成在光屏上.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其目的就是使实像成在光屏上.问:点燃蜡烛后,为什么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相似文献   

17.
实验预习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此点称为焦点.将物体分别放到西透镜与焦点之间(u<f);放到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2f>u>f);放到2倍焦距之外(u>2f).用光屏接收所成的像,观察像的性质以及像到透镜的距离情况,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主要是观察蜡烛的火焰经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所以蜡烛是物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u);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像距(v). 思考题 1.如图5-l甲所示,物体(蜡烛)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不管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试验教材,均将它列为学生分组实验,足见其重要性。然而在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或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仍需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目前各学校配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仍为光具座及其配件,这样的装置学生做分组实验是不成问题的,但却不适合做演示实验。原因是:若将光具座面向学生横向摆,学生能看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却看不见光屏上的像,若纵向摆,学生能看清光屏上的像,但看不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虽然有的成套设…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安徽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题,第20题如下:小华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和其它实验器材组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1)要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2)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和蜡烛,光屏上始终没有出现蜡烛火焰的像,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瞍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