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企业供需网及其协同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企业供需协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供需网的内涵和本质以及协同管理.给出了供需网协同管理的三维概念模型。由此说明,供需网及其协同管理是在全球市场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必须,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梁莹 《现代情报》2015,35(2):98-103
本文根据供需网的社会网络属性,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企业间知识协同关系,提出供需网企业间知识协同关系模式。基于对供需网企业间形成的知识协同网络分析,本文给出社会网络分析的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算例,运用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供需网模式下的企业知识协同网络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以此为依据判断供需网企业间现有的网络模式是否仍存在知识交流方面的局限,找到促进或妨碍知识协同管理的关键原因,从而提高供需网企业间知识协同管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邢国春  赵胜文  徐建民 《情报科学》2008,26(10):1550-1553
讨论了智能Agent技术的理论以及其基本特性和一些主要功能.对多Agent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多智能Agent协作模型,通过Agent之间通讯,开发新的规划和求解方法,通过A-gent协作,不仅改善了单个Agent的基本处理能力,而且可以从Agent系统的交互中进一步理解多智能Agent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Agent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蒋翠清  幸龙潮  丁勇 《情报杂志》2007,26(2):56-58,61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应以企业原有信息系统为基础,基于多Agent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与企业原有系统实现无缝集成,并具有高度的智能性和可扩展性。在分析了知识管理与多Agent系统之间的联系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系统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中多Agent之间的协作及使用A-gent进行系统集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供需网是为了适应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和全球销售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讨论了供需网的复杂性,指出供需网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可以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思想研究供需网管理问题,构建了一个供需网管理的综合集成研讨厅概念模型,分析了供需网管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关键问题,包括定性到定量的转换、综合集成、研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供需网管理综合集成研讨厅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戴利坤 《大众科技》2005,(6):136-137
文章从委外加工服务的参与者协作Agent与异地资源的目标入手,分析了委外加工定价中,加工服务供需博弈和加工服务定价博弈,并在完备假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委外加工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7.
韩冬  彭馨仪 《情报科学》2012,(5):746-749,758
对医疗信息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将Multi-Agent技术引入到医疗信息资源整合中,提出了医疗信息整合模型(HIIS-MA),设计了用户Agent、管理Agent、医疗信息资源整合Agent、数据Agent等部件的内部结构并给出具体的实现算法。通过各部件之间的协作,完成对医疗信息资源的多层次多角色的立体整合,较好地解决了异构、分散的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现代企业管理的演变,提出了企业Agent管理这种动态企业管理的构架,研究了以动态企业管理思想为基础的动态企业Agent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日益变化的竞争环境,作为对传统变革的供应链管理也在具体实施中暴露出种种弊端。文章针对这一现状,并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的要求,提出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DN)的概念,构造出供需网的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SDN的基本特征,力求创新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Agent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系统的核心概念Agent引入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提出基于多Agent的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并讨论了模型中各个Agent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通信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SDN网络结构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其节点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的独特模式,及供需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在Web的动态环境下,有效利用Web挖掘技术来搜索合作伙伴企业的信息将有助于SDN企业发展,Web挖掘结果将辅助支持SDN企业决策者制定供需合作伙伴决策,以达到减少合作成本、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SDN的概念和总体架构出发,总结了SDN技术的重要特征和引入PTN通信网络的优劣势,并与运营商的业务和网络需求互相结合,提出了在运营商PTN网络中引入SDN技术的场景以及实现的方案,为现有通讯网络迈向未来网络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合作创新是提高供需网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供需网合作创新伙伴选择中存在的诸多难以量化的不确定因素问题,根据供需网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从知识、技术、资金、文化、信息和信任6个方面建立合作伙伴选择指标体系,对企业技术创新合作伙伴指标进行熵权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候选合作伙伴与最优合作理想解的距离确定候选合作伙伴。工程实例的应用结果初步验证了企业技术创新合作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熵权综合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企业向SDN企业转变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为帮助企业依托有效的管理模式获得竞争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DN),成为传统企业实现变革的新路径。基于对SDN企业的阐述,着重从供需角度对传统企业与SDN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以便找出转变操作方式。最后,针对转变的主要方面,基于IDEF0方法,对此转变进行了模型设计研究,该设计模型既是企业实现有效转变的蓝图,也为转变效果评价与目标控制提供了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5.
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DN)的提出为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SDN中的节点企业不再通过激烈的竞争来求得生存,而是通过协同创新来实现互利共赢。为了研究SDN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运用了生态学的思想,归纳出SDN企业的生态学特性,提出了SDN企业协同创新的四种生态协同模式,并借鉴种群动力学中的Lotka—Voherra模型进行协同创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指出SDN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是SDN企业寻求合作共赢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产学合作组建科技股份制公司这种技术转移方式中,大学科技人员对合作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提出让大学科技人员在分享技术利益的同时,以有形资产的形式进行投资,并享有相应的利益分成;通过建立信号传递模型和激励相容模型,得出这种投资格局和利益分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能带来的预期高利润的概率估计,而且能提高大学科技人员的努力程度,提高各相关主体的利益.给出了大学科技人员投入资金数额的计算方法.通过案倒验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科技强国建设人才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交叉学科和技术群迸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世界科学中心面临转移。横跨信息、物理和生物三大领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重塑全球科技新格局,科技创新呈现大科学装置化、全球化协作、数字化赋能、速度加快等特征,人工智能的发展则直接影响人才需求和培养方式。基于这一时代特征的百年科技强国建设,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包括具有思想性、原创性和多技能的素质需求,科技人力占比进一步提高的规模需求,以及科技人才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结构需求。  相似文献   

18.
Jie Wu 《Research Policy》2012,41(2):489-496
Drawing on the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novation literature,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is contingent o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sectoral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Specifically, it argues that the generally observed positiv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may be diluted in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s,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and market competi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will be further moderated by sectoral technological intensity. Data on the produc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f 944 Chinese firms across five manufacturing sectors provide robust support for the contingent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on product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欣 《科研管理》2019,40(7):22-32
本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专利合作申请信息构建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可视图、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和网络中心性指标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均呈现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密度低、平均距离短的特征,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大节点及高频合作国家对有所区别,网络分属不同类型,网络中核心国家的分布与排序亦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对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跨国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