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战火,山东省立图书馆的部分善本藏书迁至四川。在此期间,王献唐先生与当时西迁成都之金陵大学李小缘、商承祚教授有书信来往。信中探讨了考古、出版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研究王献唐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活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献唐先生自担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以来十分重视山东地方文献和金石古物的收藏,为图书馆收集了丰富的乡邦文献和金石古物。论文简要记述了先生收藏上陶室砖瓦的经过。  相似文献   

3.
王献唐先生以搜集整理乡邦文献为职志,大量珍贵的山东先贤遗著得以留传至今。本文就其搜集整理清代学者许瀚遗著的情况略作梳理,并对《山东文献集成》影印的许瀚著述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2009年是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本刊决定开设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溯历史、总结现代、展望未来。本期组织3篇文章:一是台湾东吴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教授丁原基先生的《王献唐先生室名、别号考》,考索王献唐先生室名、别号五十余个;二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在读博士李勇慧女士的《近年新发现王献唐题跋三则》;三是离休干部于先知老师的《<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新法>简介》。馆藏珍品、特色服务、业务建设等系列论文将陆续在专栏刊出。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山东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本刊决定开设专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溯历史、总结现代、展望未来。本期组织3篇文章:一是台湾东吴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教授丁原基先生的《王献唐先生室名、别号考》,考索王献唐先生室名、别号五十余个;二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在读博士李勇慧女士的《近年新发现王献唐题跋三则》;三是离休干部于先知老师的《〈山东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新法〉简介》。馆藏珍品、特色服务、业务建设等系列论文将陆续在专栏刊出。  相似文献   

6.
王献唐先生曾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多年,年轻有为,积极搜求,整理推宏,奋发开拓,业绩卓著。本文通过有关事例,论述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市民唐先生来到成都市档案馆查阅其兄长1969年下乡到丹棱县的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将馆藏知青档案都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任何信息,随后启动了跨馆查阅程序。很快,丹棱县档案馆查到并传回了唐先生的兄长1969年知青下乡的档案,以及1979年因"病残"回城的档案。拿着兄长的档案,唐先生激动不已,主动向工作人员讲起兄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本文迻录献唐先生于1956—1959年写给四子文华的家书,通过这些家书向世人展现献唐先生作为父亲对儿子既慈爱又严厉的一面,从而对献唐先生有感性的认识和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9.
有关王献唐先生的史料,尤其是抗战时期的资料,一直比较缺乏,以至后人很难全面了解王献唐先生这一时期的事迹.本文收集了民国时期及建国初期的一些王献唐先生的史料,希望这些材料对于研究王先生生平以及学术贡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读傅卜北、杨幼生二位编写的《唐弢年谱》(载《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1期),发现该谱对于唐先生1966—1976年10年间有限的著述活动,一无记述。实际上,70年代以后,唐先生是受命写作并发表过为数很少的几篇文字的,尽管这有限的文字的写作和发表,皆非出自唐先生的本意,甚至是违心的─—记得1975年10月10日,唐先生在给笔者的一封信中谈到他写的一篇关于《水浒》的短文的背景时说,当时“报馆说上级不主张个人检查,又希望老人带头,说这是战斗”云云,更早一些时候,  相似文献   

11.
王湜华 《出版史料》2007,(2):127-128
丁景唐先生于2004年1月出版了他的一部文集,集名即称《六十年文集》,既朴实无华,又直截了当,他六十年的辛勤耕耘,于此集中得以结集。而景唐先生为此文集用的副标题是《犹恋风流纸墨香》,更进一步说明,先生一生献身革命,其中与文字纸墨的交道,是至为重要的。先生几十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12.
胡兵 《山东图书馆季刊》2013,(6):119-121,123
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王献唐学术研讨会在王献唐先生的家乡日照市举行。山东省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省华夏文化促进会会长乔延春,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民,省政协常委、市政协特邀咨询李守民,市政协主席刘加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解世增出席开幕式。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东吴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图书馆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唐韵笙评传》一书是为东北京剧界伶王、与周信芳、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关外唐”的唐派艺术创始人唐韵笙立传,作者并未见过唐先生。唐先生已驾鹤西游二十多年,几乎没有留下多少艺术资料。从零开始作者四阅寒暑,跑遍半个中国,寻访百余知情者,终于完成了唐先生的全传、艺术论、年表,演出和创  相似文献   

14.
王献唐先生在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期间,创建金石保存所,收集社会流散文物,并举办展览。变私人收藏为公家收藏,由个人玩赏变为面向社会大众,是新型金石学诞生的重要标志。旧金石学的收藏坐等贾人送货上门,而献唐先生则进一步对出土文物地点实地调查。旧金石学重收藏、著录而轻研究,献唐先生则对文物进行历史、制度、地理、制作工艺、艺术特点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取得不少超迈前人的成果。献唐先生是新型金石学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王献唐先生一生刻苦治学,成绩斐然,一时俊彦,多相往还,留下了大量信札。这些信札,或商借秘籍,或切磋学问,或互通信息,或交流情感,时值国难,伤时感世,救亡图存之怀,每流于书翰,可谓实录。自献唐先生过世,已近半个世纪,保存于献唐先生家中的师友信札也历经劫难,现在幸存下来的近八百通,是一批涉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尤其是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国学术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硖江行卷》为王献唐先生载书南迁时的诗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献唐先生南迁途中爱国忧民,淡泊名利的心路历程,今据原稿及屈万里先生《载书播迁记》参证酌补,为学人提供王献唐先生艺术领域的研究资料,让世人领略这位学者非凡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时,捡藏到一宗王献唐先生的佚文。这宗文献全是1951至1954年间的作品,内容涉及山东省文物管理中的信函,公文草稿,尤以筹备“山东历史陈列”中的往来文字为多。从中不仅看到献老的一些学术观点和作品,而且能生动地了解到献老生活、工作的场景和心绪。文内首次刊出了这宗佚文的大部分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如皋市档案局接待了台湾合家资讯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华超宽频应用发展协会秘书长唐麒钧先生一行。唐先生此次来到如皋,一是率团对如皋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考察,二是为了“寻根”。如皋市档案局接待人员根据唐先生提供的其外曾祖父曾于清代任如皋县令,姓张,但具体名字不详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唐弢先生在《晦庵书话》出版时,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本书会成为新一代读书人的思想航船,引载着他们进入书海流连忘返。书评家徐雁就是其中之一。当他还是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学学子时,便对唐先生的书话如痴如醉了。在唐先生的影响下,他开始了书话写作的道路。十年风雨,弹指一挥,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秋禾书语》便是他书海泛舟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家住场中路的唐先生骑车外出时突发眩晕,摔倒后受了点伤,来到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伤骨科。接诊的夏医生为他量了血压,还仔细询问近来服药、睡眠、情绪等情况。"145/110,你血压一直比较高,这次摔伤有可能与血压偏高有关。"唐先生惊奇:"医生,你怎么知道我有高血压?"夏医生打开电脑上的健康档案窗口,唐先生一看,自己的个人健康资料,包括药物过敏史、体质指数和血压曲线图等一一呈现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