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正 《巢湖师专学报》2000,2(1):29-32,47
腐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其所表现的种种特征更是令人深思,发人深省,催人从源头上对个人主义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革命与反革命历史作用的探析和论证,阐述个人主义的危害。区分个人主义与利已主义,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这两组完全不同的概念,从源头上揭示和描绘个人主义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腐败反过来又滋生个人主义的怪圈,从而加强教育,冲破怪圈,清除腐败。  相似文献   

2.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核心价值观念,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对于美国个人主义的研究很多。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这些研究做出述评。本文试图从个人主义内涵的研究、美国个人主义历史变迁的研究和美国个人主义社会影响三个方面综合考察美国个人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个人主义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的社会历史中,它一方面造就了美国的繁荣与强大,另一方面由于其过度膨胀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危害。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产生的双重作用,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对待个人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浅析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的个人主义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其高校创业教育有着一整套的保障体系是分不开的。法律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又都渗透着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元素。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视角分析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对构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和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发源于西方的个人主义被西进运动打上了美国的烙印,并在20世纪的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个人主义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却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辨证认识美国的个人主义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基本内涵是个人尊严、个人自由、个人平等以及个人奋斗。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之下,美国形成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该教育价值观之下,美国培养出最具创造性的个人并由此而推进其经济与科技文化的飞跃。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教育价值观理应适当地向个人本位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和释放。  相似文献   

7.
个人主义作为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美国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个人主义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个人主义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奠定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基础。该文拟从爱默生的散文作品里分别从解放自我、实现自我和认同自我三个维度解读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内涵,并诠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Me!Me!Me!     
美国中学生很喜欢说me!me!me!(我!我!我!)由此可知美国是一个十分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美国人所说的个人主义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个人主义有很大差别。我们一提个人主义就让人联想到自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太多的从自我出发;而美国文化所提倡的个人主义,大多指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独立应对各种麻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奠定了美国民族精神的基础。该文拟从爱默生的散文作品里分别从解放自我、实现自我和认同自我三个维度解读爱默生个人主义的内涵,并诠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受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影响很深,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政治社会化、价值澄清和品格教育等流派。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受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指导与影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具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多样性与统一性、创新性与稳定性、归纳性与演绎性、操作性与抽象性等差别。  相似文献   

12.
殖民地时期至镀金时代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在美国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并没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个人主义倾向在美国得到了相应地发展,但在此后至内战前,它还主要局限于政治范围内。内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的个人主义突破了政治范围,进而发展到经济上的个人主义。这个过程反映了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讣告是一种应用文体,承担了将死亡这一社会禁忌现象公诸于众的任务。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讣告的文体对比分析,揭示了造成两国讣告差异的根源——即生死观的差异。中国文化及美国文化对于死亡的态度分别源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美国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中国注重集体,美国突出个人。  相似文献   

14.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 of paralanguage us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V talk show hosts is important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American TV talk show host uses more paralanguage signals than her Chinese counterpart. And American host uses more types of paralanguage signals than her Chinese counterpart. The difference of paralangue use indicate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on the values of equality vs. hierarchy and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The study is significant in that it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hidden cultural values in TV talk shows and promote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Due to continuous gun violence,Americans’ crazy love for guns has always been attacked home and abroad.Americans’ passion for guns derives from individualism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history.They consider guns as a means to guarantee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and therefore as a symbol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相似文献   

16.
钱微 《华章》2007,(3):124-124
The awareness of individual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period of American Revolution whe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as produced.It expressed basic beliefs concerning freedom,equality,democracy,privac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government,which were exactly what the philosophy of individualism mostly dealt with at that time.This paper is to exploit the essence of individualism by analyzing the Declaration .The analysis enables us to reconsider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issue of America human rights and foreig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7.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研究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个人主义的观念是西方文化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古代的自然环境、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促进了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个人主义并不完全等同于“自我中心”或者“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实践;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和作为人的行为方式,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并不完全同步;他们奉行的个人主义,同传统个人主义有许多不同特征:个人主义与多元文化相互呼应;独生子女政策使他们天生带有个人主义的血统;个人功利主义的倾向。因此,通过学生自组织和团体的建设、公共理性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来征服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9.
Hollywood films partially construct how Americans think about education. Recent work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chools in American cinema has highlighted the role of class difference in shaping school film genres. It has also advanced the idea that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individualism helps to explain why the different class genres are shaped as they a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refine this theoretical approach by focusing on the paradox of individualism, which suggests that individualism must always be dependent on community. We examine 5 films (Rushmore 1988, The Breakfast Club 1985, Mona Lisa Smile 2003, School of Rock 2003, and Stand and Deliver 1988) and argue that, although the values of individualism are certainly celebrated, these films also show, perhaps unwittingly, that the achievements of individualism require robust student communities. We describe how student communities function in these films, what achievements they make possible, and what obstacles they 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