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武》2005,(10)
2005年9月11日,由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主办,在北京市大兴区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国武协、北京市武协、大兴区领导徐才、王筱麟、吴彬、康戈武、程春和、毛新建、范云江、刘学勃、张有峰、于鲁明、年晓波、郑怀志以及各地武术家、王培生先生的生前好友、家属、同门、弟子、再传弟子、武术爱好者五百余人到会。会上缅怀了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为继承、推广武术所取得的业绩,并进行了太极拳、八卦掌表演和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张全亮 《武当》2013,(2):34-35
五年前,也就是2007年3月,赵芹先生81岁的时候,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把他近30年追随著名武术家、太极拳技击大师王培生先生所学到的拳术技艺,结合自己苦练精研的收获体会,对王培生老师的经典之作吴式太极拳37式,从体、用两个方面,逐式逐动地进行了细致、独到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去年最后的一天晚上,我拜访了中国著名武术家、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请王先生根据自己五十多年来从事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棍,太极桩的研究演练、教学的丰富经验,作一简括的阐述。 王培生先生1919年生于河北省武清县,自幼从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4,(10):25-25
2004年9月3日,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相似文献   

5.
《精武》2010,(11):I0004-I0004
著名武术家、中医副主任医师陆智东老师,早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现在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其研习太极拳已有三十载,师从谭卫广先生,并得到王培生师爷的亲自指导。深得太极拳真传,  相似文献   

6.
张全亮     
《武当》2015,(2):43
张全亮,1941年10月生,北京大兴人,回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自幼习武,先后练过弹腿、查滑拳、八极拳、通背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是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和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八卦掌、吴式太极拳(北派)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  相似文献   

7.
周世勤 《精武》2005,(12):46-46
王培生先生一生致力于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他以尚武崇德的高尚情操,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众多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钦佩和敬仰。本文简述王培生先生的太极拳推手技艺,以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小飞 《精武》2008,(6):48-48
印诚派是以已故太极拳家、一代武学宗师王培生先生所创功法为中心丽形成的一个武术门派。因王先生别署“印诚”,遂命名为印诚派。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5,(8):41-41
2005年9月3日是太极拳名家、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一代武术大家王培生先师,终生致力于武学研究凡七十年,一生继承弘扬中华武术,执着地研究武术攻防技艺,钻研太极拳推手理论,武术著述丰富,武术技艺精湛,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第一讲 概述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集近代陈式太极拳名家陈发科先生和心意六合拳传人胡耀贞先生毕生武学精粹,由当代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拳名家、二位先生的得意弟子冯志强先生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冯先生经过半个多世纪对陈式  相似文献   

11.
白水 《武当》2004,(7):62-62
过去,上海市各地和其它习武地区很少有过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身影。在六七十年代,有一位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即西北三杰郑伯英先生的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杨帮泰先生,当初也是唯一在上海教授过赵堡太极拳的老师,但所教弟子为数不多。第二位是林泉宝先生,他也是赵堡太极拳的第十一代传人,是西北三杰郑悟清、侯春秀先生之门下弟子,八九十年代在  相似文献   

12.
“神意不同处”是印诚大师王培生先生从几十年教练太极拳的丰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太极要诀,是学好太极拳的指南。何谓“神意不同处”呢?在这里,神是指眼神,意是指意念活动,就是说在太极拳运动中,眼神和意念活动不能同时集中在身体的同一部位上。运动中眼神与意念在身...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元月29日,年逾8旬的著名武术名家王培生,和其弟子年逾6旬的大兴建筑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张全亮,在北京大兴黄村喜收新徒弟。王老新收两徒王玉松、李如波。两人同是河南漯河市人,同是1949年出生,共和国同龄人。他们均有30多年的武龄。到目前为止王老已收徒弟千余人。 王培生以吴式太极拳著称天下,他12岁起步入武林,先后拜武坛名师杨禹廷、马世清、张玉莲等,他武学渊博,根扎八方,基础雄厚,先后练过八卦掌、太极拳、还背拳、八极拳、弹腿、形意拳等。凡跟随王培生练过拳的人,均能体会到神、隐、速、险、博五…  相似文献   

14.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7,(8):58-59
祝大彤太极拳学研讨会在杜桥召开"祝大彤太极拳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年会"于2007年5月3日至5日在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举行,以祝大彤先生的弟子为主,有自然太极拳爱好者等一百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其中香港弟子六位。  相似文献   

15.
若愚 《武当》2008,(2):I0001-I0001
金松杨氏太极拳培训研究中心(简称金松中心)建于1988年。创建人松绪金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好武。师从杨健侯之弟子金锡武(满族,1881-1963年)老师习老架杨氏太极拳、械、散手;从杨澄甫之弟子崔毅士(1892—1970年)老师习杨澄甫式大架太极拳、械、推手;从杨少侯之弟子吴图南(蒙族,乌拉布,1884-1989年)老师习杨氏太极拳小架。  相似文献   

16.
张长林 《精武》2006,(3):50-51
蒋发是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从蒋发宗师传至陈青平,七代宗师很少有旁支。在陈青平时期,打破了赵堡太极拳不出村的定规,太极拳发展进入一个高潮期,名人辈出,高手群起。陈青平门下就有著名的七大弟子,都有超凡绝技。张应昌为陈青平七大弟子中佼佼者,其父为赵堡太极拳第六代宗师张彦,故被人尊称为“少师”;其它六大弟子为陈青平之子陈景阳、张敬芝、和兆元、任长春、李作智和李景彦。本文要谈的是李宗有先生与李作智宗师流传下来的太极拳,即赵堡李作智太极拳的一些渊源与往事。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25日,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太极拳名家杨振铎老师的80寿辰。在这即将到来的大喜日子里,作为先生身边的一名弟子,几十年来或亲历、或耳闻目睹先生的往事,恍如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15,(1):40
第八期中华武当内家拳名家讲坛定于2015年5月1日至5月6日举办。届时,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素有水都美誉的丹江口市开设为期五天的传统太极拳、八卦掌、道家养生延寿功及桩功培训班。本期主讲明师有张全亮、李正、梅墨生等武术大家,欢迎传统武术爱好者积极报名参学。详情请关注《武当》杂志及武当网站(WWW.wudang.biz)。现将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张全亮班主讲:张全亮,八卦掌名家李子呜先生和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  相似文献   

19.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20.
严翰秀 《武当》2011,(11):25-28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台湾郑子太极拳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名家论坛暨郑曼青先生110岁诞辰纪念会,86岁的台湾郑子太极拳名家徐忆中是郑子太极拳研究会的多届老会长,也是这次大会的会长。会间,我对徐忆中会长进行了采访。徐忆中会长是郑曼青宗师的弟子,毕生热爱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传播太极拳,把源于杨式太极拳的郑子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绝艺"继承和发扬光大。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这次大会题词曰:"绝艺千秋,曼青先生一百一十岁冥诞纪念",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