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兴奋剂与禁用物质、手段对于“兴奋剂”一词的使用一直就存在着误区,这从国际奥委会1999年1月31日公布的《国际奥委会医学章程·禁用物质类与禁用手段》中便可略知一二。章程中规定“兴奋剂”分为三大类:禁用物质、禁用手段和限用物质。禁用物质包括:1.刺激剂。这是人们平常理解中的兴奋剂,即在比赛中可以短时间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和耐力;2.麻醉剂。包括吗啡、杜冷丁等;3.蛋白同化制剂(合成类固醇及β激动剂)。这也是人们平常理  相似文献   

2.
合成类固醇药物是兴奋剂中的一种,由于它具有同雄性激素相似的作用,能使肌肉发达、增强耐力、增加肌肉的爆发力。这些作用的确让一些青少年运动员抵制不住它的诱惑而有意进行尝试,进而长期服用。致使某些运动员迷信药物、投机取巧,放弃艰苦的训练,希望依靠药物来取得竞争中的优势。但是使用合成类固醇药物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有损于身体的健  相似文献   

3.
体坛新网站     
《新体育》2000,(4)
国际奥委会要向“营养补品”开战 国际奥委会所属的27家禁药实验室近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政府控制对可能含有类固醇诺龙等禁药成分的营养补品的销售工作。声明表示:一些运动员有可能在不明营养补品成分标识的情况下误服了诺龙,因此这些所谓的补  相似文献   

4.
兴奋剂不一定让人“兴奋”查禁兴奋剂要依照国际奥委会(IOC)制定的纲要和检查方法执行。它规定的违禁药物有300多种,通常被分为6类:刺激性:一般在爆发力项目中使用,如短跑、跨栏等。此类药物通过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强人的体力与灵敏度。其副作用会导致过度兴奋,可能造成脑溢血及心脏病发作。如苯丙胺、可卡因和咖啡因等。阻断剂:降低心率,使脉搏更为平稳,起镇静作用,多用在射击、射箭、滑冰项目中。田径运动员不慎服用,将产生虚弱、脱水现象而降低成绩。利尿剂:一般在拳击、体操等限制体重的项目中使用。此类药物能稀释尿液,“清洗”血液中微量违禁物,及临时减轻体重。麻醉品及镇痛剂:能产生痛快感及心理亢奋,降低痛感,使运动员感觉不到受伤情况而继续参赛,可造成更严重的伤害。这类药物常会成瘾。合成蛋白类固醇:一般在投掷、举重、健美等项目中使用。此类药物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和肌肉力量,但会严重干扰运动员的自然激素平衡。缩氨酸荷尔蒙激素:使用类固醇的运动员均可用此类药,这是胎盘产生的一种天然合成代谢物。青春期前服用可导致变态生长,青春期后服用可引起糖尿病、颌骨隆起、手脚耳鼻过大。  相似文献   

5.
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一些国家的运动员因为服用了禁药类固醇,所以在比赛中所取得的好成绩一律被宣布无效,一时间,服用类固醇成为汉城奥运会上的丑闻。在16天的比赛中,竟有10名运动员服用类固醇。运动员相信类固醇有神奇的功效,起原于19世纪。当时,欧洲的一位生理学家在鸡睾丸中提取一种精炼物,将其注射到自己体內,然后就大吹特吹其成效,声称在注射后精力和性能力大为增强。类固醇的神奇功效即原于这桩轶事。后来证实这位生理学家所注射的就是睾酯酮的男性荷尔蒙。 50年代,类固醇经由健身运动进入体育界,由于健身者外观的明显改变,尤其是女性,肌肉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体育比赛中,某些人不惜牺性运动员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借助某些药物和兴奋剂的帮助以提高比赛成绩,这就是国际体坛累禁不止的"药物之战".愈演愈烈的药物之战早在16世纪时,兴奋剂就开始用于赛马.1865年,在一次横渡海峡的游泳赛中第一次发现运动员使用兴奋剂.1886年,一名自行车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在体育史上第一次造成药物死亡事件.从此,兴奋剂的研制和使用从未间断.虽然国际奥委会早在20多年前就对使用兴奋剂下过禁令,但兴奋剂种类却越来越多,仅奥委会规定的禁药名单就有五大类共50多种,加上  相似文献   

7.
游办 《游泳》2004,(3):25-25
有关药物专家在对这种名为tetrahydrogestrinone(THG)的类固醇的化学成分和作用进行检测分析后,做出了如下公告:1、THG是一种特别研制的合成类固醇,由于化学家已对其做了手脚,使得常规药物检测检查不出来。不久前,一位教练将一支留存有THG的注射器寄给了美国反兴奋剂局(USADA),这才帮助USADA研究出了检测这种药物的方法。2、合成类固醇具有刺激肌肉和骨细胞产生新的蛋白质的作用。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肌纤维的生长,可成倍增强雄性激素睾酮的作用,因此能使运动员进行强度更大和时间更长的训练。合成类固醇还可使运动员更具攻击…  相似文献   

8.
基因兴奋剂的种类和检测手段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兴奋剂是新的兴奋剂种类.运动员期望通过使用基因治疗技术来获得竞技优势.其中用于提高耐力的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用于提高肌肉力量的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肌肉生长抑制素、生长激素、机械生长因子等.由于基因兴奋剂具有较高的隐蔽性,使检测成为难题.文章介绍了可能被使用的几种基因兴奋剂以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合成的雄性类固醇激素是雄性荷尔蒙亦即睾酮的一种人工合成衍生物。它有提高骨骼质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加骨骼中钙的成分、提高蛋白质合成能力等作用。正是这些作用,使许多人趋之若鸳。最广泛的大众化的服用者是那些希望提高肌肉质量,增强体力的运动员,更为可怕的倾向是,它成为不少所谓‘健身爱好者’装潢门面的饰物。据美国《今日》报的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10.
肌肉电刺激器是一种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的辅助性训练器械,这种器械的诞生和使用则给国际体育界反兴奋剂专家出了一道难题,使用“肌肉电刺激器”是否应视为与服用兴奋剂一样违法? 国际奥委会委员、医务委员会副主席、比  相似文献   

11.
赖艺文 《电子竞技》2016,(17):82-83
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意愿从未改变过,而“禁药”的滥用现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如果我可以给你一颗药丸,吃了它你可以拿得奥运金牌,但是我要在一年后杀了你,你愿意吗?”在1967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教学研究员,马里兰大学副教授,GabeMirkin博士曾就此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公路赛前做过一个调查问卷询问多名运动员.在约100名调查运动员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药丸. 虽然兴奋剂的副作用的威力可能并不足以致死,但有大量医学研究已经发现了兴奋剂对人体的伤害,如类固醇,过量浓度的类固醇会影响男性正常的性功能,导致脱发、不育,甚至乳房发育.于女性而言,过量浓度的类固醇会导致刺激男性特征的发育,使女性脸部、身体毛发量增多、声带加厚、抑制或干扰月经周期等.并且这种改变可能是永久性的.可即使使用兴奋剂有相当大的风险,依旧有运动员愿意为了成绩选择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一、国际奥委会的反兴奋剂活动尽管国际上反兴奋剂措施越来越严格,然而兴奋剂事件的发生仍然层出不穷。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主席德梅罗德亲王,总结一九八七年药物检查工作时指出:“当年世界各地受国际奥委会委托的实验室共取样3.7万个,阳性反应的有854个,类固醇阳性的占521例,安非他明和其他兴奋剂占301例。还发现24例运动员服用丙磺舒。此外,为其他药物。”为此,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将采取更加严厉的反对滥用药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不同类型的蛋白同化激素(或称合成类固醇)如大力补、诺龙等问世,运动员使用和滥用蛋白同化激素类药物逐步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到1960年已经是所有项目都有人使用合成类同醇,以增大肌肉和增强力量。为此,1968年蛋白同化激素被列入国际奥委会禁用的药物之列。一、蛋白同化激素的分类及其在运动员中的滥用情况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军部队使用蛋白同化激素以增加其攻击性,是使用蛋白同化激素的最早报导。用于运动员则在五十年代初期。早在1954年苏联就有使用合成类固醇的报导。正常男子,特别是力量和体能决定成败关键的运动项目,使用合成类固醇的运动员逐年增加。最初仅限于举重和投掷运动  相似文献   

14.
田径作为体能主导类项群,生理机能、力量、耐力、速度等运动素质起决定性作用,对大运动负荷后快速恢复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田径运动员服用合成类固醇兴奋剂多的一个原因。甚至有人声称:合成类固醇是田径冠军的早点。而体内原有的高雄激素水平无疑使田径运动员占绝对的竞技优势。  相似文献   

15.
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特别是耐力性项目的运动员,纷纷把咖啡因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添加剂。有报道说,同等运动能力的运动员,服用咖啡因后其耐力远远优于不服用者。许多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咖啡因是一种神经刺激剂,但不属于禁用的兴奋剂(国际奥委会禁止服用高水平含量的咖啡因,即在比赛中尿的咖啡因最大浓度不得超过15微克/毫升)。  相似文献   

16.
基因兴奋剂是指非治疗目的应用以提高运动能力的基因、遗传元件或细胞。基因治疗不仅用于治疗疾病,也有用于提高人体运动机能的可能。为了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及竞技比赛的公正性,国际奥委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国际运动联盟已经将基因兴奋剂列入违禁药。1.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几种:基因置换、基因修正、基因修饰、基因抑制、基因封闭。基因导入系统是基因治疗的核心技术。随着基因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选择恰当的载体,使目的基因靶向,可控并有效的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目前,应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7.
促蛋白合成雄激素类固醇(anabolic andro-genic steroids)以往一直用于治疗临床某些疾病,五十年代有人把A-AS用于运动员,六十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些运动员为了提高运动成绩,便开始服用睾丸酮等兴奋剂,七十年代A-AS滥用现象开始风行,Burk(1981)称“同化激素是举重、足球、健美和田径等项目“冠军的早点”  相似文献   

18.
除传统的耐力训练方法外,各国还采用一些非训练手段,以提高运动成绩,其中较常见的有药物和血液回输等.在各类报刊杂志的报道中见有使用的药物种类不少.有些是被国际奥委会等体育组织所明令禁止的,如合成代谢类固醇等.有些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则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以下略举几种为例:一.新型兴奋剂EPO 由美国发明的EPO是一种人体血红细胞生成素的基因工程复制剂.它可以增加血液内红血球的数量.一般主要用于肾虚引起的贫血症.这种药物用静脉注射的办法进入人体后,与人体内自然生成的激素极为相似,因而无  相似文献   

19.
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S)能够调控脑皮质兴奋性、加强脑网络间连接和同步大脑振荡活动,已在体育科学领域用于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部分研究人员呼吁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WADA)讨论tES技术对竞技体育的潜在影响。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近20年tES技术的相关文献,回顾WADA《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中对禁用物质和方法的评定标准,分析tES技术是否符合提高运动能力、危害运动员健康和违背体育精神的“2/3规则”,以探讨其是否属于兴奋剂。研究表明:1)tES能够用于改善人类的运动表现,包括提升肌肉力量、改善耐力表现、增强平衡能力、促进技能习得和认知表现等,但基于运动员群体的研究较少,且集中在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2)tES技术是安全的和人体可耐受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不可逆的损伤;3)可穿戴式tES设备是较容易获得的安全技术,且运动员使用此技术时需要结合刻苦训练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运动表现,与体育精神的核心内涵一致。因此,tES技术不满足“2/3规则”,没有违反《世界反兴奋...  相似文献   

20.
服禁药与反禁药的交锋,随着奥运会的周期,每4年掀起一次高潮。一轮“严打”过后,总有英雄变狗熊;本·约翰逊、克拉贝、米歇尔·德布鲁因、克里斯蒂、怀特,还有许许多多巨星都因掉进“药瓶子”终生与耻辱为伴。但是,有更多的运动员,无视前车之鉴,继续偷服禁药。兴奋剂现象已成为全球化问题,称兴奋剂为“体坛瘟疫”绝非危言耸听。服用兴奋剂,就如同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从残害肌体到祸延社会,给神圣的奥林匹克运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随着体育竞技日趋激烈,也随着药品由天然物质向人工物质发展,服用兴奋剂现象与日俱增。来自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