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海湖湖岸形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青海湖在1975年~2000年的25年间,湖岸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西岸和北岸陆地相对推进距离分别达到1 566.3m和3 266.9m,年平均推进距离分别为62.6m和130.6m;湖区东岸沙体形似"鸟嘴"侵蚀东岸湖水,近100 km2的水体被分离,只有很窄的河道连通湖区,且"鸟嘴"有继续延伸趋势.造成湖岸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湖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气候暖干化导致的青海湖水位下降和土地沙漠化是造成湖岸变化的的直接成因;人类活动引起的草场退化则进一步加速了湖岸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吞吐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志侠 《资源科学》2005,27(3):140-144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是协调社会经济用水和湖泊生态用水关系的核心.本文研究了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根据水文循环原理,吞吐型湖泊生态需水由入湖生态需水、湖区生态需水和出湖生态需水3部分组成.湖区最小生态需水分为湖泊最低生态水位、湖区最小生态耗水两个方面.入湖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满足湖区和出湖最小生态需水而必须对湖泊补充的水分.湖区最小生态需水是为了维持湖泊最低生态水位而必须保留和消耗的水分.出湖最小生态需水不仅要满足湖泊自身水量更新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根据河流连续体原理,用湖泊出口河道的最小生态需水作为湖泊出湖最小生态需水.提出湖泊最小生态需水计算模型.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各个部分均有其不同的生态作用,其中某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位变化作为湖泊水文过程和水量平衡的动态反映,是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全球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在自然变化与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过去100多年水位表现出较大的年内、年际和多年变化。贝加尔湖水位变化与入湖径流量变化密切相关,与贝加尔湖最大支流色楞格河的径流量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下降。人类活动对贝加尔湖水位变化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球变暖条件下耕地面积扩张和灌溉用水增加导致贝加尔湖流域用水增加,使得入湖径流量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下降;另一方面,1958年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投入运营之后,贝加尔湖水位变化受到了安加拉河水位顶托的影响。在下游水电站人为调控影响下,贝加尔湖年平均水位升高,年内水位波动幅度增加,年最低和最高水位出现日期推迟。地处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敏感区的贝加尔湖,其水位变化对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因此,探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贝加尔湖的水位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下旬,受长江上游泄洪影响,大通湖区等地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的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益阳市大通湖区位于洞庭湖畔,当地群众沿大堤打老  相似文献   

5.
毛明海  蒋天衡 《科技通报》2006,22(1):133-138
研究采用PSR框架,即压力-状态-响应,指出浙江省人工湖环境压力主要是水质问题,压力不只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影响。还有湖区内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其解决办法应该主要从湖区经济过程中去寻找;状态是水质恶化;响应是公众觉悟与环境教育、妥善处置废弃物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并以月亮湖的生态修复为例.阐述了对人工湖环境压力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6.
1989年至2006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云凯  白秀玲  姜加虎 《资源科学》2011,33(6):1186-1194
本文利用1989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及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类型转化模式等角度对鄱阳湖区近1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但其减少速度相对较慢;而建设用地、滩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建设用地增加速度为最快;水体和未利用地受湖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影响,面积出现大幅减少;林地是近17年湖区最为稳定的土地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来看,湖区各土地类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换,水体主要转出方向为草地和滩地,转入部分则主要来自于耕地;而受生态退耕和垦殖活动的影响,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之间转换较为频繁;研究期间,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大量侵占耕地来实现的;而滩地面积的增减主要受水位和人类耕作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2013-2015年期间,对巢湖东半湖湖区7个监测点位每月进行取样分析,统计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年均值,分析不同年度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及其主要因子变化情况,探究巢湖东半湖湖区富营养化及其主要污染因子总体规律及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沙漠高原湖淖群的形成演化及生态功能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淖群是鄂尔多斯沙漠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维持湖滨的植物群落生长、缓和湖泊流域的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本文从湖淖的形成和补给来源出发,分析了湖淖的特点。从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研究了区内湖淖群的演化。研究表明,近年来受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地下水位下降,湖淖补给量减小,是湖淖水域萎缩、生态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这为进一步研究鄂尔多斯高原湖淖群的作用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变化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均力  方晖  包安明  杨辽 《资源科学》2011,33(10):1839-1846
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是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器,湖泊面积与水位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充分认识高山地区湖泊变化的特征及驱动性因素,有利于正确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变化的影响。本文针对高山地区缺乏观测资料的特点,利用遥感资料重建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的水位及面积变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位和面积对湖泊变化描述的敏感程度,分别从湖泊类型、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讨论了近期亚洲中部高山地区湖泊的时空特征。水位可以更好地描述高山湖泊变化的时空过程,10月份是中亚高山地区湖泊相对稳定的时期。对于封闭性湖泊而言,近期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湖泊扩张明显,而天山中部的湖泊水位微弱上升或保持不变,而阿尔泰山地区的湖泊处于萎缩的状态,湖泊的变化与降水及冰川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吞吐型湖泊的变化按有无水坝呈两种变化趋势,出水口建有水坝的外流湖水位下降明显,而自然状态下的外流湖水位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过度向吞吐型湖泊引水与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湖泊资源环境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然而 ,由于地理分布及湖泊性质的不均衡性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下 ,湖泊资源退化、环境恶化 ,致使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水位下降、咸化、干化甚至消亡 ;人口稠密地区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加剧 ,造成严重的水质性缺水 ;湖盆淤积、盲目围垦导致湖泊萎缩 ,洪涝灾害加剧 ;掠夺性的渔业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等 ,并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针对我国湖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奇  薛晨阳  夏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2):1894-1902
变化环境下鄱阳湖近20年来水文节律发生了显著调整,水位持续下降,干旱化趋势严重。2022年鄱阳湖更是遭遇特大干旱,水位刷新历史最低记录。鄱阳湖极端干旱给湖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文章基于长时间系列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已有研究结果及水文预测模拟,分析了鄱阳湖干旱的影响与成因,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有清一代的洞庭湖区,在遭受长江中上游地区山林开垦、泥沙大肆入侵之际,又遭本区人民与湖争地、围垸造田的层层盘剥,以致湖面萎缩,湖区生态日益失衡。而这一切与清代“摊丁入亩”的推行及其相关政策的实行是分不开的。本文拟通过研究“摊丁入亩”的推行特点及其负面影响考察其对洞庭湖区域环境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谢凡湖位于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境内,是一个构造盆地形成的大型高山湖泊,环绕湖泊的山脉高度高出湖面500—1800米。在多年自然平衡状态下,谢凡湖水面高程为1916米。谢凡湖长75公里,湖宽一般为12—35公里,最大宽度56公里。湖面面积为1420平方公里,湖水体积为585亿立米。根据湖面形状及湖底地形特点,谢凡湖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湖区称为小谢凡湖,水面面积38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100米。大部分湖区称为大谢凡湖,水面面积103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50米。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日学习了高茂生等同志的《郑州市龙湖成湖方案研究》一文(刊于《地学前缘》2005年特刊,以下简称原文)。作者根据拟建湖区的地层岩性、水平垂直分布及力学参数,论述比较成湖方案,为工程设计,造价及施工提供最优化方案。现提出几个问题和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5.
动态     
正我国实现深水湖泊采样突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丝路环境"先导专项和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团队利用搭建好的水上钻探平台,在西藏纳木错中心湖区水深95米的地方成功钻取长100.63米的湖芯,总取芯率达到98%。这是我国首次在青藏高原高海拔深水大湖获取超过100米长的湖芯,实现了在深水湖泊采样方面的突破。湖芯是指湖泊沉积物,是从气体或水体中自然沉降到湖底并堆积起来的物质,  相似文献   

16.
对羊卓雍湖流域现有的水文和气象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的上一年及该年的降水量、年平均水气压、融冰初期的温度和上一年的蒸发量对水位的升降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除上一年的蒸发量外,均与水位的年际变化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其西部冰川及积雪的融化,使得羊湖区域内的降水量增多,他们对羊湖水位的回升有着直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试论羊卓雍错抽水蓄能电站限制水位的重新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羊卓雍错白地水文站27年的水文资料分析,羊湖水位虽有涨有落,但退水周期远大于涨水周期,退水变幅远大于涨水变幅,即说明羊湖正处于缓慢退缩的过程中,且1993-1997年羊湖水位一直在羊湖发电限制水位4437.0m波动,根据羊湖水位变化特征,预计3年后将降至4436.0m,为此,有必要确定羊湖发电限制水位。为确保湖水位达至限制水位以上,在有配套电站之时,应抽雅鲁藏布江之水入湖,同时要减少人类活动,维持羊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本文拟从利用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实施课题研究、结合家庭社区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教育学生接受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提取三峡水库运行前后各10年的洞庭湖水面面积遥感解译量算成果数据,研究洞庭湖25年来的湖容变化,结合洞庭湖泥砂开采数据及地壳沉降资料。借助Arcgis软件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洞庭湖湖容与水位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前后各10年洞庭湖湖容变化情况与成因,在国际国内首次用遥感数据论证了洞庭湖面积缩小却湖容扩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张家玉 《资源科学》1986,8(2):84-90
湖泊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期,在“以粮为纲,向荒湖要粮”思潮影响下,围湖垦殖达到了高潮,从而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就江汉湖群围垦的有关考察资料,阐明湖泊围垦的利弊及保护湖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使湖泊能永续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