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考作文命题中的文体称呼存在着如下问题:以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记叙文概念窄化。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考查存在偏向:极力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失落;文学性写作的缺失。所以,中考作文命题在文体选择上的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让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得到"基本"落实,因为这个"基本"里包含着基础和本分,只有全面的、面向学生生活的语文写作能力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2.
乔明 《山东教育》2013,(8):21-22
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选考题"的初衷既是为了顺应考试改革创新的形势,也是为了公正公平地满足考生多样个性发展的需求。但从几年来的考试实际看,这种选考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甚至是失败的地方。一、选考题难以真正做到公正公平选考题的命题原则是"文体求异,命题求同":所选的两则材料文体不一样,篇幅大致相当;设题数量完全一致;赋分多少没有差别;命题的角度和难易度力求平衡。就命题的实际而言,以上四项中前三项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第四项"命题的角度和难易度"是很难把握好的,实际上也是不可能没有差别的。因为不同文体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同特征,命题者对两篇文章的理解不可能没有偏差,考生对不同文体的喜爱也存在着差异,阅卷老师对两个材料涉及题目的评判当然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开放化。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要求看,"文体不限"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探究"文体不限"这一要求,不但可以指导学生的写作,推动教师的写作教学,且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2009年高考开始,文体限制的藩篱渐渐被推翻。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当务之急是关注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充分认识到"文体不限"中包含的内容,及时调整作文课教学思想,改进作文训练方法,重视文体,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从而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体形式,展示个性和才气。  相似文献   

5.
冷玲玲 《学苑教育》2019,(11):95-95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命题一定要考虑到学生材料的积累,以及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问题,教师命题要能够让学生看出是写什么文体。教师命题是一次习作教学活动的起始,它对习作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起"一锤定音"的作用,所以教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一、对课改语文教学"淡化文体"的反思1.淡化文体的成因分析"淡化文体"的提法大致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提出到泛滥有其复杂的背景和原因。首先,"淡化"提法的事与愿违。当时,中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模式化倾向,中考和高考作文的命题与测评过分看重和强调文体。于是,学生可以不考虑所写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真情实感,只要按照作文题目要求,"填充"甚至是"凑成"相应文体的模样就可以得高分。久而久之,  相似文献   

7.
<正>新材料作文是近年高考作文中最为常见的命题形式。2012—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基本上都是新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命题方式在形式上是话题作文,本质上却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7,(9)
话题作文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成果。自2000年话题作文首次进入中考试题以来,连续五年在中考中独领风骚,成为诸多文体的"宠儿",并占去了语文得分的半壁江山,成为一方"霸主"。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具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  相似文献   

9.
<正>近两年高考命题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完成了由话题或命题作文向新材料作文的悄然"变脸",在文体上命题人虽然强调文体不限(或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是命题人所提供的材料因其富含思想含量及思辨色彩,大多数更适合选择议论文体来作文。而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展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之一,在高考作文阅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精心设计一个让阅卷老师点赞的结尾十分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笔者以2013年高考佳作为例,归结出考生巧饰"豹尾"的七种武器,供2014年考生揣摩借鉴。  相似文献   

10.
【出彩绝招】恰当的文体,犹如得体的衣装,能让人赏心悦目;巧妙的形式,好比闪亮的时装,能令人耳目一新。面对"文体自定"的命题趋势,考生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文体自选并非随心所欲,把握三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类考试作文命题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是"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可是有不少同学认为既然"文题"和"文体"都没有了限制,就可以想到哪写到哪,以致出现了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12.
文体不限命题作文,是指围绕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的题目。作者可以任意选择一种文体来写。比如2004年山西作文题"你准备好了吗?"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散文、杂文。文体不限的作文题,可以使每个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擅长写议论文的可选择写议论文,擅长写记叙文的可选择写记叙文……那么,怎样写好这类考场作文呢?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命题请以"我忧我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4.
"诗文之辨"是中明复古派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以李东阳、李梦阳为首的主流诗人围绕这一命题提出了一系列诗文辨体理论.本文概述了他们在诗文文体功能、语言特征、表达方式等方面提出的辨体内容,并分析出中明关注这一命题是出于反宋诗流弊、重树诗歌地位等方面的原因,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开始独立命题至今,作文命题变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2007年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高举全面的人文素养、丰厚的文化底蕴、炫目的文采大旗,以思辨性作为考查的思维方式,以套路似的"文化散文"作为主要文体,来彰显"文采",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高度、深度、炫目、务虚、玄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课改工作的进行,近年来高考作文的文体淡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淡化文体”的呼声也是愈喊愈烈,并有盲目地发展为狂潮之势,“淡化文体”成为人们议论高考作文命题标准的热门话题。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标准为例,除天津卷和湖南卷要求写成议论文之外,其他各地命题要求都是“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和以往规定一种特定文体标准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教师和学生从“文体中心”论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以应试为最终目的的模式化倾向,教师不再把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以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一刀切”…  相似文献   

17.
高考命题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展望2007年高考作文,笔者有如下预测与建议:一、明确一个总趋势,重视两种题型"一个总趋势"——高考作文已进入"一元(话题作文)为主,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往年考查话题作文,虽然出现了一些流弊(如宿构现象难以避免,文体意识淡化等),但话题作文给了考生以  相似文献   

18.
连续这几年,河南省中招作文命题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不难看出,淡化文体,降低审题的难度,已成为今后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所以,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更要有目的地练习三大文体,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情景交融作为中国古代诗学中的重要命题,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且对诗歌的创作与欣赏等诸方面皆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情景交融"这一命题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情景交融亦是在学习诗词、散文等文体时被经常用到的重要命题。因笔者的专业原因,故在此不揣浅陋,将情景交融的相关方面予以梳理,为澄清、纠正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的模糊、误区提供些许参考。一、"情景交融"命题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检查考生语文综合能力和思想水平的最好方式 ,学生要写好临场作文 ,除了平常应多读、多练 ,夯实写作基础外 ,还应掌握一般考场作文的写法。笔者认为 ,写好考场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扬长避短 选好文体从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附带材料 ) ,到2 0 0 0年高考作文命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附带材料 )的命题趋势来看 ,对文体要求已由闭合式转向开放式 ,即除诗歌形式外 ,文体不限。在这种情况下 ,考生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为坐标来定文体 ,而应该仔细衡量一下 ,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是什么 ?擅长描写记叙 ,就应选择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