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早在1845年,德国学者霍夫曼对儿童无端躁动不安的行为就作为一种病态加以描述。目前对这类患儿的命名比较公认的有"轻微脑功能失调"、"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障碍"、"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等名称。共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用爱悦纳     
提起多动症你会想起什么?是课上的手舞足蹈、做鬼脸、敲桌子、晃椅子,还是课下的东奔西跑不停歇?其实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动症。在心理学上,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是一种儿童行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极易冲动而缺乏控制能力,激动、好与人争吵;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多动症是指小学生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和心理生理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冲动、任性和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行为障碍。多动症是“活动过多综合症”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行为障碍。该病症最早为德国霍夫曼(1864)所描述。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对此病症尚未有一致的命名。在英国多称“多动症”,美国曾称“脑损伤”、“轻微损伤”、“轻微脑功能失调”等,近年来学术界多以“注意缺陷障碍”命名。患该症的儿童,智力一般来讲是正常的,但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就把儿童“多动”作为一种病态予以描述。国外学者一度认为,儿童的多动表现是大脑受损或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命名为轻微脑功能障碍。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儿并无脑功能降碍,而且许多大脑受损的儿童并无多动表现。80年代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美国学者已将儿童多动症正式定名为注意缺损及多动障碍。在国际上,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一度曾过滥。我国在80年代初也出现过儿童多动症“诊断热”,有些地区统计患病率高达15%左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和教师也随意把好动的儿童“诊断”为多动症,由此造成家长、教师和问伴对这些孩子态度上的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贴标签”式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注意力缺陷的分析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缺陷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注意力缺损、活动量过度、容易冲动为主要表现特征,是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这些症状明显地干扰到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绪等,由于这类孩子在智能及外观上看起来并无明显的障碍,但又因其行为表现异常,所以容易被外界误会其需求,经常被误解为不听话的小孩。一、小学生注意力缺陷的具体表现1.注意缺乏这样的小学生不能自始至终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经常一个活动或游戏未做完,就换为另外一个活动或游戏,而且经常丢三落四,容易遗失随身携带的东西,如课本、文具或玩具等。同时,在做功课或做…  相似文献   

6.
注意力缺陷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以注意力缺损、活动量过度、容易冲动为主要表现特征,是小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这些症状明显地干扰到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情绪等,由于这类孩子在智能及外观上看起来并无明显的障碍,但又因其行为表现异常,所以容易被外界误会其需求,经常被误解为不听话的小孩.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多动症是指小学生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和心理生理发育阶段明显不相称的以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冲动、任性和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行为障碍.多动症是“活动过多综合症“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行为障碍.该病症最早为德国霍夫曼(1864)所描述.……  相似文献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下简称ADHD)是发生于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类行为问题,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在3%~5%之间,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或注意短暂、活动过多与行为冲动三大症状,并常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情绪问题,部分病例的症状可以持续到成人期。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教师常把好动的孩子误认为患了多动症,有的父母因而忧心忡忡。为了使孩子安静、听话,还随意给他们服药,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多动症有哪些主要症状呢: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过去一些学者称它为“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现在正式名称为“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其年龄特征不相称的较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多  相似文献   

10.
李艳杰 《中国教师》2010,(21):12-13
<正>智障儿童在认知、情绪、意志、人格特征等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表现在: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缺乏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范围狭窄,同时在情绪情感上表现为不善  相似文献   

11.
陈安云 《现代家教》2002,(11):20-20
依恋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情感表现,是儿童寻求企盼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接触的一种倾向。它源于孩子对抚养、照顾、关心、爱护他的人的一种安全感、信赖感,和由此产生的亲情需要和体验。一定的依恋对儿童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及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它有利于诱导一个人的信赖感及自我信任。而过度的依恋则是一种病态的情绪反应,它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离开他所喜爱的人或物。一旦与他们分离,便会出现哭泣、吵闹、闷闷不乐、少言寡语、与其他人疏远等与日常反应异常的行为,以至于身体感到不适,出现头痛脑热等生理症状。这一切不仅影响了儿童正常  相似文献   

12.
一、儿童多动症与好动的区别与诊断   (一 )儿童多动症与好动的区别儿童多动症 (hyperkineticsyndrome)是一类颇为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这种病症又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病儿的主要表现是 :极度好动、易激怒、易兴奋、情绪不稳、注意力分散、不能静坐、作业边玩边做、游戏有始无终、学习成绩较差。好动则是儿童的天性。其具体表现为 :活动量大 ,不能持久地从事某些活动 ,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兴趣 ,做事有责任心 ;对一切事物感到好奇 ,活泼好动 ,经常违反规则 ,但随时间推移情况减少 ,注意力增强 ,能专心学习 ;运动场上玩耍时运动过多 ,有时…  相似文献   

13.
一般而言,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期出现的种种偏异行为会自行消失。但是,这并不是说矫正幼儿的偏异行为不重要,因为这些行为阻碍着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及时矫正幼儿的偏异行为,就好比是清除幼儿心理发展中的种种障碍。在家庭和幼儿园中,有各种行为问题的幼儿通常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表现,例如,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过分胆怯(退缩、沉默不言、动辄哭泣等),对批评过分敏感或冷漠,攻击性行为过多(威吓其他幼儿、经常争吵斗殴、行为粗暴、有破坏性等),在各种竞赛中屡遭挫折,对任何事缺乏兴趣和动机,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抑郁,病态说谎,人际关系差,清洁成癖,在家庭生活中过分依赖成人或过分霸道,在家庭与幼儿园中的行为截然相反等等。教师和家长比任何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注意和观察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些行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会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外显行为过度、情绪冲动等一组症候群。冲动行为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打断别人说话、适应能力差、缺乏自我克制能力、行为无目的等。通过个案来矫正多动症儿童的冲动行为的有效方法,运用家庭治疗、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角色扮演法、游戏治疗以及转移注意法等心理学方法来矫正其冲动行为颇有成效。在研究中也体会反思到了对于多动症儿童的矫正要注意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何谓儿童心理健康?大部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适应状态。儿童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智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和社会关系,具有与大多数儿童相同的心理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孩子的心理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正常健康地发展,只有极少数的幼儿由于心理发育存在着偏离现象,其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情绪都较为异常,如破坏、攻击、厌恶、离群等等,成为教师眼中的“顽皮儿童”。 笔者认为这类顽皮儿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情绪     
情绪在儿童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使每天的生活内容增加欢乐,是行为进行的一种动力,并最终成为调节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每个儿童生来就具有欢乐与不愉快双重情绪的潜在能力。家长和教师应该意识到这种潜在能力,并在其孩提时代的早期就务必使其生活变得绚丽多采。儿童情绪的特征个别儿童之间在情绪表现上的区别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他们成熟的程度和认识的机会并不完全一致。可是,儿童的情绪仍然具有某些性质上的特征: (一)儿童情绪的短暂性。年幼儿童情绪的产生仅仅持续数分钟,随即骤然消失。在情绪的表现上非常明显。(二)儿童情绪的强烈性。儿童即使对一些很少能激起情绪的情景,反应亦很强烈。从情绪的强烈性方面而言,它并无阶段可分。当他们感到高兴时,就会欢乐到极点。  相似文献   

17.
徐斐 《班主任》2009,(4):22-23
儿童退缩行为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儿童表现得胆怯、孤独,不敢去陌生环境,不愿与别人交往等等,是儿童发展的异常表现,必须及时进行矫正。而有些类似的轻微退缩行为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常表现,我们称之为“类退缩性现象”。在一些儿童的言语中便存在这种“类退缩性现象”,主要表现就是怯“说”,即不爱或不敢说话,它所反映出来的胆怯、沉默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业、交往以及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孩子患了多动症,常常会有很多不一般的表现,表现为异于常人的多动,主要体现在:(1)注意集中困难;注意力无法集中这也是多动症的症状之一。多动症儿童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某种事物上,特别是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注意涣散,容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视发呆。(2)活动过度大;多数多动症儿童从小就表现得兴奋多动,不能静坐。进入学校以后,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多动症的症状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课,他们摇椅转身,叫喊或讲话,挑逗别人,影响课堂秩序。放学后到处乱跑,喜欢翻东西,经常在大人谈话时插嘴和干扰大人活动,不爱惜图书和玩具等多动症的症状。(3)任性冲动、情绪不稳;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多动症儿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产生过分的情绪反应,容易激怒或情绪冲动,脾气暴躁,因此,多动症的症状会往往会因微小的刺激而发生危险的举动和破坏行为,或者无故在教室中乱喊乱叫等。  相似文献   

19.
儿童神经质是脑神经功能轻微障碍的一种可克服的、暂时性的病态。患神经质的儿童,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有:不会集中精力,烦躁好动。但他们的动作都明显地较正常儿童缓慢和笨拙,总是一副手忙脚乱的样子,譬如老是把堆得整整齐齐的玩具搞得杂乱无章。他们的手会不停地做着重复的、无意义的动作,头部经常有痉挛性的哆嗦现象,肩膀会不由自主地抽动。  相似文献   

20.
人的情绪反应总体上说是长期生活习惯的结果,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得了特有的情绪反应,所谓不健康的或病态的情绪反应,也是长期学习的结果.然而某些心理疾病指的就是情绪障碍,恐惧症、焦虑症、抑郁症都是情绪障碍的别名. 抑郁症是一种异常沮丧的、长时间持续的症状.总体上说,儿童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与成年人没什么区别,如都表现为兴趣淡漠、被动消极、悲观绝望、难以融入现实生活.但儿童身上的抑郁较为短暂,有时不表现于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抑郁行为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