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开展“希望工程”建设工作张国都1992年8月,西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并在全区开展“希望工程”工作。工作中,他们根据西藏实际,依靠社会各方力量,使“希望工程”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至1993年底,已集资近200万元,在全区援...  相似文献   

2.
《青海教育》2021,(1):14-15
在苍茫广袤的青藏高原,有一片72万平方公里的壮美土地,山岗绵延、江河奔腾、生态高地、资源富集。这里有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举世闻名的可可西里,这是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大美青海,是608万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2016年,“十三五”画卷全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青海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相似文献   

3.
在青藏铁路建成之前,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没有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单位。因为没有铁路,公路运输就成为西藏过去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目前进出西藏的公路主要有四条: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一、青藏公路——路况最好的进藏公路青藏  相似文献   

4.
二战前后,英印政府认为印度东北边境地区是苏联进入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重要通道,而西藏是遏止苏联的有效屏障和缓冲区。所以,英印在其西藏政策中,贯彻了“制苏保印”的策略,并且在其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过程中,企图建立印度东北的防御体系,要求仿效苏俄对待外蒙的政策而实现西藏自治,进而在青藏高原设立英国的空军基地,抵制苏军通过西藏进入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部署会议,主要是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做好迎国检各项工作,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些年来,通过实施“两基”攻坚,西藏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全国如期实现“两基”攻坚任务,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本届政府与国家有关部委签订的目标责任。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对于建设平安西藏、小康西藏、和谐西藏具有重大意义。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两基”攻坚作为落实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的重大举措,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攻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集全民之智,倾全区之力,全力攻坚。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两基”攻坚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两基”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全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暨迎接国家“普九”验收检查动员大会,是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区党委七届四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对于全面总结我区“两基”攻坚工作成绩,进一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确保我区“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把握好西藏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993年,西藏自治区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历时14年的西藏教育调整恢复期结束,进入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快速发展时期,至2009年全区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历时16年。这一时期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主要是数量扩张,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长期困扰西藏教育的“规模小”问题基本解决,发展成就巨大。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藏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这已为历史所证实。英国发动侵藏战争,阴谋控制西藏,这是资本——帝国主义炮制“西藏独立”的开始;英国策划西姆拉会议,炮制“麦克马洪线”,使“西藏独立”明朗化、公开化;英美等国支持西藏分离势力制造分裂祖国的多起事件,使“西藏独立”活动趋向高潮;美、英、印度等国竭力阻止人民解放军进藏,妄图制造“西藏独立”局面;美、英、印度等国策动西藏分离势力发动叛乱,遭致失败,“西藏独立”成为泡影  相似文献   

10.
一、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环保现状透视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远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头主要是藏族,以牧业为主,有的地方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这里地广人稀,气候异常,高寒缺氧,但各种资源丰富。由于当地群众普遍环境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措施不够,使得生...  相似文献   

11.
走进西藏     
走进西藏田庄神奇的香巴拉“香巴拉”,是藏语词,意为“世外桃源”。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形成时代最新的高原,西藏就挺拔在它的西面。远古时,这里曾经是浅海低陆,距今约200~300万年前,它开始大幅度隆起,形成今天的“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12.
晋美朗杰 《西藏教育》2010,(4):F0002-F0002
2010年4月21日至22日,全区电教馆馆长会议在拉萨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和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讨论修改“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实施意见”,总结交流2009年电教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度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的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时代》2014,(1):12-13
青藏高原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其生态非常脆弱。近年来由于青藏线运输繁忙和自驾游兴起,沿线两侧塑料包装、食品纸盒等人为垃圾激增,已严重威胁到野生动物、草原生态和三江水源地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是著名的“亚洲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在道路开辟的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大江大河所带来的自然阻隔成为保障道路畅通的关键,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选择在江河的河床平宽、水流平缓河段,以牛皮船摆渡成为渡河过江的主要方式。通天河流域相继形成了位于今曲麻莱县的七渡口,以及位于今称多县、玉树市等地的尕多渡口、直门达渡口、仲达渡口等多个规模不等的古渡口,夏秋季节以皮筏摆渡,冬春季节则在冰封的河面涉冰而过。这些渡口在历史时期发挥了沟通内地与西藏的交通的重要作用,见证了内地与青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杨维周  汪琦摄影 《西藏教育》2014,(1):F0003-F0003
为提高全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在西藏民族学院设立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训基地”。依托于此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思政处和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了“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落后的传统经济和贫困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青藏高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保持资源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赢”。文章中,笔者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青藏高原重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泛指亚洲大陆中部,那片曾经在远古时代被称为“特提斯古海”的地区。亿万年来,由于地壳不断地运动,大地板块剧烈地冲撞,海底抬升高达万米,水的世界变成了“山的海洋”,致使高峰云集,形成了今天的“世界屋脊”和“地球之巅”。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是北纬26.52°至36.32°东经78.24°至99.6°之间,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之前的旧西藏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1950年初,藏汉筑路大军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征服千难万险,几易寒暑,在世界屋脊上修建了川藏、青藏公路,开辟了西藏现代交通的新历史。50多年过去了,西藏…  相似文献   

19.
彭文治 《西藏教育》2024,(1):4-5+14
2023年9月,全区电化教育馆馆长会在林芝市召开,会议以“数字化赋能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西藏教育“珠峰旗云行动”计划,营造数字化立德树人环境,全面推进西藏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此,《西藏教育》编辑部特开辟“西藏教育信息化”专栏,本期采访嘉宾是那曲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小涛。  相似文献   

20.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这里被你作“世界屋脊”,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的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豌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藏族信仰佛教。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还有僜人、夏尔巴人、独龙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