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爱欲巴黎     
王海龙  王强 《出版参考》2007,(12):52-53
巴黎是一个世人皆耳熟能详的城市,要总结它的特点,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但如果只允许用一个字眼儿来描写巴黎.我想,大约多数人会选择“浪漫”。巴黎到底浪漫在哪里呢?虽然即使不留心.在那儿你也会感受到它.但仔细想来。巴黎留给世人这个鲜明印象.盖因为它的艳帜高张.它的不惧招摇。巴黎,是一席视觉的飨宴。  相似文献   

2.
弯腰的尊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个挪威青年来到巴黎.报考巴黎音乐学院,但没有考取。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到街头卖唱。其实,他并不“唱”,只是拉起提琴。一曲又一曲动听的曲调,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聆听。曲终,人们纷纷往琴盒里放钱。  相似文献   

3.
香江论富     
财富论坛.一年一度。前年在上海,去年在巴黎,今年在香港。七百政界巨头、商界精英云集香江,参加主题为“亚洲新一代”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  相似文献   

4.
《大观周刊》2011,(1):40-40
巴黎日寸间2010年12月7日,在CHANEL巴黎康朋总店的高级定制沙龙举行了2010-11“巴黎-拜占庭”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会。这是CHANEL今年推出的第九个系列,以“巴黎-拜占庭”为主题,同时庆祝土耳其伊斯坦堡开幕的第二家精品店.  相似文献   

5.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10,(2):34-36,4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作为中国的最大城市.也是旧中国的金融中心。吸引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汇集在此。同时.杂七杂八的外侨社团也很快涌入了这个号称“东方小巴黎”的城市。上海滩.堪称冒险家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巴黎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文化、文学、思想、艺术、时尚、奢华、高雅、肮脏、流浪、堕落、颓废、前卫、造反、革命……种种不同的元素在此“熔于一炉”,以研究19世纪末法国历史文化著称的法国历史学家普多厦松在《巴黎1900——历史文化敬论》中,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详细的巴黎“文化地图”,揭示出“巴黎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依真 《网络传播》2005,(3):56-57
2月13日.也就是情人节的前一天,通常被戏称为“单身汉节”。在这天.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涌上了巴黎,米兰和巴塞罗那的街头.他们不是游行.也不是示威。他们是在寻找爱情。而他们当晚的街头聚会由欧洲领先的网络约会服务运营商——总部设在巴黎的Meetic.com提供赞助,聚会庆典甚至包括了音乐DJ以及与未来可能的伴侣只有几分钟简短对话的男女速配。  相似文献   

8.
封面介绍     
佚名  微蓝 《出版参考》2006,(4):41-41
封面图片是卢浮宫广场的一座雕塑。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9.
6.1878年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8年,法国政府为重振因普法战争挫败的国威,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占地面积185英亩,有36个国家参展,参观人数高达1603万。建有中国馆,最受欢迎的是绣屏和象牙折扇。陔届世博会荣誉奖章,铜质,圆形,直径51mm,章正面为宏伟的艺术宫特罗卡德罗宫,宫旁有对称的罗马塔(高83米),登上塔顶可鸟瞰世博会全景,背面是世博主展馆及“1878(年)巴黎世博会”字样。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巴黎的报刊上大量地报道了巴黎地下的许多稀奇古怪的奇闻轶事,那时,我就预感到巴黎的地下世界一定是非常奇异的,在那些报道中,有“地下社交晚会”,也有“神秘的节日和古怪的仪式”,此外还刊登了一些图片,上面的年轻人在地下洞穴的昏暗光线下,手里挥动着香槟酒瓶子。这在当时的巴黎成为一种时尚,毫无疑问,那也是追求享乐的巴黎人故意制造出的轰动性新闻。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肖像.可是您是怎么做到的!?——您笔下的那些面孔就像宇宙般博大.像风景般壮丽.像创世纪般伟大!”。以上这段话是从2006年在巴黎举办的蒋文兵绘画艺术展览留言簿上摘录的。2006年蒋先生画展在法国巴黎展出引起强烈反响.可谓好评如潮.能在世界艺术之都有此轰动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法国很少有“全国性”的报纸。巴黎的各大报虽然在全国新闻界起着“舆论主导”的作用,但它们对地方的影响并不那么大。即使是“大报”,它们也没有在全国发行的网点,因为它们本来就没有送报上门的做法。生在巴黎及其周围的人当然阅读巴黎出版的报纸,但地方的读者一般只看当地发行的报纸。更引人注目的是,各报均有自己鲜明的政治倾向,如《费加罗报》偏向共和国联盟和希拉克派,《晨报》接近社会党,《解放报》则持新左翼的观点,《人道报》则是共产党的机关报,《巴黎日报》倾向于民主联盟和吉斯卡尔(前总统)。  相似文献   

13.
封面介绍     
封面图片是卢浮宫广场的一座雕塑。卢浮宫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 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 全长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相似文献   

14.
塞纳河畔,中国在海外举办的最大的文化活动——“’99巴黎·中国文化周”已落下帷幕。开幕以前,希拉克总统就断言,它一定会令法国观众倾倒。世界舆论中心的法国是一面镜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舞台,“’99巴黎·中国文化周”是一个窗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雅尼科说“中国是全球最富生气的国家之一,它正给全世界上一堂了不起的课”。  相似文献   

15.
美国名记者杰克·海敦说:新闻导语“是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能否吸引人的关键”。西方新闻学者普遍认为,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是一篇新闻的概括、要点和高潮。导语写好了,新闻则成功了一半。下面是关于越南停战协定在巴黎签订的两则消息的导语: 其一:出席越南关于停战的巴黎会议的各方政府代表,一月二十七日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和附属于这个协定的议定书。签字仪式是在巴黎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1日.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e点儿巴黎桑贝漫画展”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年轻的记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桑贝为什么在法国成大师.这么多年经久不衰。我们国家就没有这样的大师?”这深深刺痛了在座的漫画家们,尤其是老一辈的漫画家,勾起了他们对自己漫画生涯的回顾。伴随着历史的足迹,漫画经历了萌芽、发展、兴盛、低谷和复兴,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一代又一代的漫画家作品中欣赏到了“历史中的漫画”,感悟到了“漫画中的历史”。 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的遭遇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嘲讽,国内外一些华人网民发起抵制法国货的行动。抵制法国货的倡议始自4月9日,此后.“从现在开始,不开标致车,不用法国香水,不吃法国大餐…起来,脱掉你身上的LV”“动员令——5月1日中国区抵制家乐福一天”等标题,在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论坛与海外华人论坛上,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8.
刘子瑜 《传媒》2023,(7):57-59
作为世界知名周刊,法国《巴黎竞赛画报》在其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了以图像报道综合时事类新闻资讯的办刊风格,并顺应了媒介发展新形态,逐渐成为法国受众观察认知世界的重要媒介途径。《巴黎竞赛画报》对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报道,塑造了“独立自主的中国”“民主开放的中国”“全面进步的中国”三类正面形象,对法国受众认知中国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9.
在纽约生活了18年。有好事者列出“是不是真正纽约客”的检验标准,共加多条,其中一条:“纽约客认为住在不远的威彻斯特就算外地人。”“纽约客”(NewYorker),成了优越感的同义词。多年前,在派对上主人介绍我于一法国人,说是标准纽约客时,她也很骄傲地声称,她是“巴黎仙”(Parisian),并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得上纽约,除了巴黎。”我想那天碰上的如果是伦敦佬(Londoner),对方也会  相似文献   

20.
欧洲触动     
继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之后,温 州人在巴黎的故事开始浮出水而。 相对于美国、加拿大这类移民国家来说, 欧洲传统的堡垒似乎难以“攻入”,外来“侵 入”的人生活要艰难许多。然而以温州人为首 的中国移民就是不折不扣地穿梭于欧洲大陆, 开始欧洲的漂泊。据巴黎政府官方的统计,现 居巴黎的温州人大约有6—10万人,实际上远 非如此。 为什么温州人会大规模地生活在巴黎? 据此次调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 究员王春光博士介绍,根源要追溯到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问。 段祺瑞政府支援欧洲战场14万劳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