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重叠变量看体词与谓词的界线,体词不能重叠.从量词、数量短语的"数量语义特征"看,量词并非体词而具谓词性,不能简单地将它与名词对等起来.因此,量词并非体词,而具有谓词性.  相似文献   

2.
名名复合词是语言经济原则促使下的一种包含关系小句的语法语义组合关系,表层结构中体词与体词的关系在深层结构中隐藏着复杂多变的谓词与体词的语义关系,名词与名词间的语义关系及其语义解读需要语言以外的世界知识或语用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小+谓词(词组)”这一结构中,一部分可以改变词性构成名词,还有一部分仍然保持其谓词词性不变。本文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小+谓词(词组)”这一结构中仍保持其谓词性的部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小”在这一结构中的构成及作用,并通过调查发现这一结构目前主要用在口语当中,各语法小类的使用场合略有不同,在口语使用范围上也有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的“是”字句,可分为表示判断和不表示判断两大类。表示判断的“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和宾语都是体词,词性一致.不表示判断的“是一字句,主语和宾语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多数是谓词性的。“是”虽然不表判断,但却可以表示各种意义。“是”属于动词.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例,对谓词重复的“V—V—C/O”结构形式进行探讨,指出此结构形式在语法功能、基本语义、语义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于动词谓语后的数量结构,传统观点认为,数名量结构作谓词宾语。数动量结构和数时量结构作谓词补语,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语法功能应从数量结构的构成、与后面所出现名词的组合情况以及结合语义综合分析,并提出运用语义指向判断“动词 数量结构”语法功能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词性作为词的语法属性,是由词的词汇意义决定的,或者说词性蕴涵在词汇意义之中,是词汇意义的语法属性蕴涵义。从语言理解与生成的角度来看,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是由句中谓词的意义决定的,谓词的意义决定谓词论元的句法表现,也就是说,谓词的词汇意义蕴涵着该词的配价功能等句法个性,而句法个性实质上是谓词词汇意义的语法功能蕴涵义,因为配价的实质是语义。  相似文献   

8.
温晓芳 《文教资料》2011,(18):49-51
现代汉语中用在谓词前边的“正”、“在”及用在谓词后面的“着”词性不同,但是在单独使用或搭配进入组合时却体现出共同的语法意义.而在很多句法环境中却不能互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句子成分中经常充当主语成分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经常充当谓语成分的是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包括数词、数量结构;充当谓语的除谓词和谓词性词组外,还有名词性的词组,其中包括数量结构也可以充当谓语。下面就数词、数量结构是“一”的充当句子或结构中主(宾)、谓语成分的情况,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史上“好、喜、爱”均经历过从“喜爱”义能愿动词到“容易(发生)”义情态副词或“经常(发生)”义频率副词的语义演变和语法化、主观化过程.其共同的语法化条件是带谓词性短语作宾语、主语对宾语控制的衰减以及主宾语语义范围的扩展,语义基础是主语对于宾语具有积极意愿,语义演变机制主要是转喻和推理.  相似文献   

11.
回顾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研究的状况,对体词性谓语句的“省略说”进行讨论,并论证了现代汉语体词性谓语句的存在,认为体词性谓语句语义自足的关键条件是区别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VN_1 N_2”语言结构的语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中的“VN1 N2 ”结构有两种形式 :“VN1 N2 ”式和“V N1 N2 ”式。“VN1 N2 ”式 ,由动宾式动词后带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构成 ,内部的语法关系有 :“谓 补”、“谓 宾”等 ;“V N1 N2 ”式 ,由及物动词后带名词 ,再带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所构成 ,内部语法关系有 :“谓 宾 补”或“谓 双宾”等。现在这种形式较多地出现在报刊上 ,是由语言自身发展演变、形式本身的表达作用、受外部影响等原因造成的。这种结构形式是对古代汉语中“V N1 N2 ”结构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和”类连词连接谓词性成分造成的联合结构是体词性的,但从句法性质出发,这种结构仍然是谓词性的,这种结构出现的原因是谓词表达功能复杂化和受外国语言尤其是印欧语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有的语法书认为“为了”兼介词和连词两种词性,把名词性成分前的“为了”看成介词,把动宾,主谓短语等谓词性成分前的“为了”看成连词。另外的语法书却认为无论“为了”用在名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前都是介词,文章认为后一种看法更合理,因为介词关非只与名词性成分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词和体词性短语充当各种句法成分能力的系统考察,可以发现这两个功能相似的语言单位的差异,亦即在具体的句法环境中,体词和体词性短语充当句法成分的自由度是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又是由于语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对“V他个X”构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V他个X”与典型双宾语结构的不同.谓词性词语充当远宾语有两点:一是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语为谓词性词语做宾语提供可能;二是“个”将“X”体词化,进而将它带入双宾语结构.“他”是一种语法化现象.整个“V他个X”结构表达一种将来时态,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涉及“有”的研究主要有存现句研究、“有”字句研究、“有+VP”格式研究三个方面,研究重点为“有”字句的历时演变和“有”的词义及语法属性,研究范围则基本限于传世文献。在两周金文中,“有”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共约10:2例,句法形式上全部带宾语,除了一般所见的体词性宾语外(50例),谓词性宾语(52例)比例之高是其明显特征。“有+VP”有“有+V、有+状语·V、有+V·宾语、有+V·补语、有+VP1+VP2、有+V1和V2”六种具体形式,表现出结构类型的多样化特点。而在体词性宾语中,抽象名词宾语超过其他各类宾语的总和,是其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和汉语中,有两个相似的动宾结构,即英语的“动词+复合宾语”和汉语的“兼语式”。在句子中,它们的句法结构为:“动词的施事/A+动词/B+受事/C+受事的述说部分/D”。其词语结构形式为:“体词_1+谓词_1+体词_2+谓词_2①”。在英语里,C+D 叫做复合宾语(complex object),C 叫做宾语,D 叫做宾语补足语(object complement)。汉语里,则把 B+C+D 叫做兼语式,其中 B 叫做谓语(动词),C 叫做兼语,D 叫做兼语的述说部分。英语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心智计算理论的心智形式结构所探索的语言与认知的前沿问题,评析Jackendoff(2007)的新著《语言、意识与文化:心智结构论集》,重点分析重新整合生成语法、语言与意识和思维的关系、心理谓词和社会谓词的概念化和形式化、句法-语义接口制约以及价值逻辑与语用逻辑的整合等核心问题。在系统研究Jackendoff心智语法多模块平行结构、更简(句法)方案,尤其是概念结构(CS)形式化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归纳概括出合并词库和接口系统的语言官能(FL)认知系统的平行推导模式(PDM),并且重构了演示多模态概念结构(CS)局部计算系统语义组合运算和推导的层次组合模型(TCM),强调了概念化和形式化的数理和认知规律以及Jackendoff理论模式与语言事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体词是一个大的语法范畴。它包括:名词、数词、量词、一部分代词以及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等。一些语法学者认为:体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一般不作谓语。在当前所有现代汉语教材中,谈到句子成分时,对体词结构充当谓语,都是寥寥数行;教师在讲课中,也只能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看来,对体词性谓语进行深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