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了题为“如何教育孩子不抽烟”的文章,文章说: 让孩子知道你对抽烟的看法。如果你不告诉孩子哪些事情不该做.他们就无法知道行为的准则。孩子在就冒险性行为做决定时,会重视并运用父母给他们的明确信息。明确告诉孩子,你不希望他抽烟,如果他决定抽烟,你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动之以情比同他理论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更为有效。要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如果你自己抽烟,那就得抛开对烟的感情。  相似文献   

2.
熊如珍 《学子》2003,(6):35-35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聪明,头脑也很灵活,但工作业绩平平,究其原因会发现,他们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感。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增强他的责任感,讨他的成长十分有益。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由父母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父母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做。对应当由孩  相似文献   

3.
你爱你的孩子吗?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父母亲之所以愿意为孩子做那么多的事情,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爱。那是孩子赖以成长的沃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养分。拥有爱的孩子会茁壮成长,反之则会日益凋萎。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给孩子3种最好的爱!  相似文献   

4.
3岁以后,孩子更热衷于参与大人的事情。做家务时,不妨邀孩子来做你的“小助手”,其乐融融的同时,孩子也能获得很多有益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让妈妈讲讲     
孩子,你已经上幼儿园,是个大孩子了。为了你的成长,爸爸妈妈付出了很多心血。今天,就给你讲讲每天早晨妈妈为你做了哪些事情。 六点钟,天才朦朦亮,妈妈就起床了,那时,你还睡得很沉。妈妈赶快漱口洗脸,烧早饭,还给你煮一个鸡蛋。你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鸡蛋、肉松,爸爸妈妈都买了。我们舍不得吃,都留给你吃。早饭烧好后,如果你还没醒,妈妈就抓紧时间先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孩子都会惹父母生气,这是孩子了解哪些是行为界线以及当他超越行为界线时,父母会怎样对待的一个途径。一岁的孩子就会通过做惹父母生气的事情来获得这种经验。孩子正是从惹人生气开始了解你控制他的能力,了解周围世界的。许多父母自找麻烦,对孩子的活动规定了许多禁令。孩子要不违背这些禁令,只有原地不动。这反而引起了孩子的招惹行为。  相似文献   

7.
嗨!小读者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你长高了吗?长大了吗?祝贺你们又长大了一岁,祝你们长大快乐!时间不早不晚,伴着那不为人知的脚步,舞动它特有的旋律,如期而至,提醒着我们,新的一年到了。过去一年中,你都有哪些收获,在你成长的道路上发生了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试着用笔去记录过去一年中令你难忘的故事吧。在记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拥有很多的快乐和感动,同时也有很多的不足,或许在有些事情上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没关系,新的一年,让我们共同来修整和完善自己,一起改变、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8.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9.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不要急着插手,应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其实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大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太快做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孩子…  相似文献   

10.
《家教指南》2007,(5):32-33
对于1~4岁的孩子,一般家长都会以孩子太小为由凡事包办代替。其实,只要是孩子能够做、应该做、做起来安全的事情,父母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做决定。哪些是幼儿有能力决定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赏识教育的理念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们的赞扬声越来越多。的确,赏识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欣赏不批评,该欣赏的欣赏,不该欣赏的也欣赏。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家长不管好坏就是一顿表扬“,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太厉害了”。鼓励孩子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尺度,一味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使他们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么大发脾气,要么干脆放弃。所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表扬和…  相似文献   

12.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性。然而,教子有方,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专家们认为,做父亲的若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也就不难成为好父亲了。 1.明确行为的准则。应向孩子指出哪些事情允许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当孩子可能不同意你的看法或不大领会你的要求时,绝不要硬性规定必须这样做,而要弄清他为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3.
谢鉴辉 《父母必读》2008,(10):52-53
牵着孩子走、学坐、学走……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过,正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的、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当中,有一些习惯和动作,会令宝宝的骨骼受到伤害。现在,让我们随着宝宝的成长过程一起来找找,哪些动作、哪些做法是需要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15.
我自己来     
灵犀 《父母必读》2012,(12):119-119
2~3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我”的意识在孩子的思维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凡事都自己来做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但是,因为孩子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完成,甚至会给成人增加麻烦。  相似文献   

16.
王金战 《教育》2015,(1):17
在高考期间,家长都希望关键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更多地为孩子做些事情。可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家长究竟做些什么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呢?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尽量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家成为考生最稳定的支持基地。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深造自然是幸事,但即使失利也不能认定全盘皆输,现在孩子求学道路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家长要从内心认识到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要为当下这件事负责。家长和孩子最好通过协商,明确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父母要做的,哪  相似文献   

17.
<正>整个11月我的心情都很糟糕。能够如此长久影响一个年近40岁人的心情的事情,似乎也只有孩子的事情了。尽管自己是教师,看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但当面对自己孩子时,我还是不够淡定,心情会随着他的成长起伏。我们家是三代同堂,爷爷、奶奶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而我们也一直乐得轻松。可是,随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采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为此,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形成的特点。那么,到底有哪些特点呢? 1.孩子想摆脱成人,尝试自己做事情。二岁左右的孩子,喜欢自己试着做事情,什么都想“我自已来”,这时他根本还不会考虑自己会不会做。能不能做和该不该做。例如成人用杯子喂他喝水,他  相似文献   

19.
张中平 《教育》2012,(34):62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他的思维思想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你总是以"他还是个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不理解他,进而会觉得你瞧不起他,矛盾容易出现,沟通会越来越艰难。而如果你积极地选择与孩子同步成长,那么你对问题的处理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修正,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4,(9):150-151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因为长大后就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每个妈妈看着孩子长大后,既欢喜又忧愁。也许。妈妈会想,宝贝,你慢点长大,让妈妈跟上你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