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的提要式目录.虽然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无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提并论,但是两部书目在纂修背景、著录对象、编撰体例、提要内容等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多有参考和借鉴.通过对两部书目的比较分析,可以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四库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御纂诸经是清代康熙晚年敕令大臣纂修的一套官方经学丛书,上承唐修《五经正义》、明修《五经大全》,在当时具有引领学术风气和思想潮流之作用,在官方经学史和经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目前学界对官方经学的研究,多注目于《五经正义》与《五经大全》,罕有论及御纂诸经者。故对御纂诸经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与阁书提要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四库全书》纂修过程中产生的一部目录著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四库全书》开馆不久,总裁根据纂修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传统学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同时,将收入《四库全书》的各种书籍“均仿刘向、曾巩等目录序之例,将各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详悉考证,诠疏崖略,列写简端,并编列《总目》,以昭全备。即应删者,亦存其书名,节叙删汰之故,附各部总目后。这些书目提要,除分别抄列各阁《四库全书》著录各书卷首外,还特别汇为一编,排纂成《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镌板刊行。《总目》卷首《凡例》在述及提要  相似文献   

4.
元行冲《孝经疏》经邢昺、杜镐等校定、删改为《孝经注疏》(或名《孝经正义》)后逐渐亡佚.出现于明末江元祚所编《孝经大全》中的《孝经疏钞》虽署名“唐元行冲疏,宋邢昺正义,明梅鼎和钞”,但实际上和亡佚的元行冲《疏》没有关系,这是邢昺《疏》的删节本,而且存在一些不足,水平并不高.此《疏钞》更多地反映了晚明人提倡孝经学的一种姿态.  相似文献   

5.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是清代《易》学的代表作,其版本有有获斋本、思贤书局本及三余草堂本三种。本文详细查考了三种版本,特别是利用了国家图书馆藏有获斋本,对《纂疏》的版本系统、特点作了分析,认为现有《纂疏》的影印、排印本,多选择三余草堂本作为底本,未反映该书的原貌。如有重新整理《纂疏》的可能,应当选择初刻本有获斋本作为底本。  相似文献   

6.
正清沿唐以来旧制,新皇帝嗣位不久即下令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有清一代,包括《满洲实录》在内,共纂成从太祖至德宗11朝的12部实录。虽然每朝实录的纂修背景、纂修过程各异,但在长期的纂修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作高效的纂修程序。本文主要运用相关档案资料,对《清实录》的纂修程序作一系统考察。一诏修调人择定馆址按惯例,新皇帝继位后便筹备为前任皇帝纂修实录,主要包括钦定纂修人员,组建预修队伍;阐述纂修意义,提出纂写要求;择定馆址,并着手进行腾移修缮。  相似文献   

7.
崔军伟 《档案》2011,(5):18-20
国史纂修是清代官方档案史料编纂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二十九年,基于从文化上构建新王朝政治谱系的目的,清圣祖谕令臣僚议定纂修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国史”,开辟了清代国家主持编纂纪传体国史之先河。“三朝国史”纂修设立了纂修机构和人员,确定了史料编纂体例;拟定了纂修方法,并且终康熙一朝,纂修不辍,从组织、实践上为清代中期国史纂修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不仅是一部简单的美术史著作,而且是关于中国古代视觉图像的著作,其取材和研究角度都是以往传统的美术史类著作较少见的。美术史类著作的体例主要有美术通史、各个时期著作、各个门类著作等。诸多体例决定了著作的叙述形式和主线。从以往体例来看,美术通史的常规叙事顺序是以时间先后为主线的,体现为通史类著作。本书与之不同的是,它打破了前人美术著作中以美术家、美术作品为主的研究角度,从两个方面体现了视角的转变:从看重艺术作品的质量转到着重其传播的途径和广度;  相似文献   

9.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纂修时间考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是康熙朝所修御纂四经之一,其具体敕纂年代,学界早已莫衷一是。本文从纂修背景与缘起、总裁王搂与纂修人三个方面,依托档案材料,分析其敕修的时间,提出其敕修不应在康熙三十八年,而在康熙五十四年,可纠正《四库总目》之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四库全书》纂修采用的体例,分析论述了《四库全书》纂修的体例对藏书用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包罗:包容;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语见《皇帝宅经》卷上:“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运变无形而能化物,大矣哉阴阳之理也.” 例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十七回:“末二句收到落梅,层次井井,包罗万象,无一毫遗漏,所以为难.”郭绍虞《从文法语法之争到文法语法之分》:“刘勰的《文心雕龙》,确是一部伟大的的著作,包罗万象,继往开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它特殊的贡献.”马南邮《燕山夜话·欢迎杂家》:“以儒家正统的孔子和孟子的传世之作为例,其内容难道不也是杂七杂八地包罗万象的吗?”  相似文献   

12.
陈厚耀历算学著作尚有《八线表根》一书未能确定.本文对《算法纂要总纲》所附“八线表根”内容进行分析,又因“八线表根”中和角正弦公式证明法与杨作枚的方法相同,从而推测《八线表根》的作者正是陈厚耀.  相似文献   

13.
《绥寇纪略》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吴伟业纂写的一部史学著作。由于其史料来源可靠,基本尊重历史事实,在体例上也力求创新,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王琼 《云南档案》2008,(10):26-27
《绥寇纪略》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吴伟业纂写的一部史学著作。由于其史料来源可靠,基本尊重历史事实,在体例上也力求创新,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汾州府志》,因出于清代大学者戴震之手,而负有盛名,被誉为清代志乘的代表作,影响很大。但是,学术界中对这部书的纂修人和体例也有一些争议。因而这里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对于乾隆《汾州府志》的纂修人问题作出论证;二是就乾隆《汾州府志》的体例谈点看法。一关于乾隆《汾州府志》(下文简称《汾州志》)的纂修人,各藏书志历来著录为戴震本无异议,但由于《汾州志》中未署戴震之名,于是今日有人提出新说,认为《汾州志》的纂修人不是戴震,而应是孙和相。1979年《山西大学学报》第四期登出薛愈、  相似文献   

16.
《宣宗成皇帝实录》编纂有较严密的条规,它使实录编纂制度化、常态化;在章程草定和体例创设方面,主要出自杜受田和赵昀,而赵昀出力尤多.宣宗实录馆从纂修工作需要出发,先后设置了监修总裁官、总裁官、副总裁官、提调官、纂修官、收掌官、校对官、翻译官、誊录官,他们各司其职,保证了实录的顺利纂修.《清宣宗实录》在史料采集和人员赏叙方面有自己的健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诗经》名物研究由来已久。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就指出,读《诗》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自汉以来,《诗经》注疏汗牛充栋,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名物的训释。同时《诗绎》名物注释专书也不断问世,形成了《诗经》学研究史上一个特殊的领域。三国吴陆玑的《草木鸟兽虫鱼疏》是我国第一部专言《诗经》名物的著作,至宋黎卞有《毛诗名物解》,明冯复京有《六家诗名物疏》,清陈大  相似文献   

18.
《异语》为清代学者钱坫所作。它是一部语言学著作,但在语言学史上的归类并不统一,且归类并不符合《异语》实际内容和性质。本文考查《异语》版本、体例及内容,并揭示《异语》具有雅学著作和续补《方言》著作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两汉三国学案》是清末民初一部重要的学案体著作,在编辑思想、体例和按语上均特色鲜明,对当今的学术史编纂仍有参考借鉴价值:编辑思想明确,以“明道”为根本宗旨;编辑体例创新,综合了学案体和纪传体两种体裁,对学案体史书进行了大胆创新;按语精辟,编纂者的学术独立性鲜明.  相似文献   

20.
[乾隆]会昌县志三十四卷首一卷(清)戴体仁修吴湘皋等篡清乾隆十五年刻本按:卷数当无“首一卷”。是志有台湾成文影印本行世,其版心、目录、内容均无卷首之标识。纂者当录为:吴湘皋纂。是志纂修姓氏列吴湘皋为“纂修”,戴体仁《序》云:“修纂则原任江宁溧水知县吴湘皋。”版本项当录为:清乾隆十六年刻本。是志戴体仁等所作序均为乾隆十六年,记事亦止于乾隆十六年(见卷十七职官第10页)。[道光]会昌县志三十二卷(清)蒋启扬纂修清道光六年刻本按:卷数当另录有:首一卷附一卷。是志纂修人名页之版心有“卷首”字样,凡例也题有卷首;卷三十二之后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