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茶     
茶字趣解 1.“茶”字的来龙去脉。古时代称“茶”为“荼”,何时少了一笔呢?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编了一部《开元文字音义》,由唐玄宗作序,书中改“荼”为“茶”。皇帝代序的书谁还敢不遵照执行?经过一段混用时期,“茶”便完全取代了“荼”字。 2.以“茶”字象征长寿。茶字以“草”作为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  相似文献   

2.
说“茶”字     
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茶。茶不仅能体现中国人安逸闲适的生活情趣,而且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喝茶是中国人的发明,并传遍了全球,因此世界上主要语言的茶字,由于最早西方人买茶地点不同,或来自中国福建语,或来自北方话,总之各国音译茶字多源于汉语。  相似文献   

3.
正几千年来,茶一直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但与此同时,饮茶并不只是一种生理需要,它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无数诗人、画家为我们留下大量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书、画。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对"茶"字起源的考证,则是对茶文化研究的基础。"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它的最初形式并不是"茶",而是"荼"。"荼"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ú",是因为这  相似文献   

4.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首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  相似文献   

5.
茶诗:唐代中叶,诗人元稹曾写过一苜咏茶宝塔诗,堪称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名字叫<一字至七字诗茶>:茶香味,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相似文献   

6.
茶,在古代是一物多名。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记载:“诸书说茶处,其字乃作荼,至唐代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茶经》问世以前,除了“荼”以外,茶还有多种称呼,  相似文献   

7.
孩子问:木字带不带钩?我说:不带!孩子从字典里翻出“茶”字让我看,果然,“茶” 的下方是个带钩的“木”.孩子又问:“为什么本字有的带钩有的不带钩?”我愕然!于是,搬来工具书找“茶”.《说文》未收,可见它是汉代以后的字.《集韵·麻韵》:“荼、(木荼)、茶,茗也.”原来,“茶”的本字是“荼”.“荼”字下方虽非“木”,但却带钩,“茶”既由“荼”而来,带钩也是“有所依据” 的了.  相似文献   

8.
喝金银花茶     
下午一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茶"字。茶嘛,当然是有益健康的,也是很可口的。老师告诉我们,茶从颜色上分为红茶,绿茶等品种,又告诉我们不同地方产的茶名称也不同,比如杭州产龙井茶,南京产  相似文献   

9.
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梧州学院中国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副院长,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出生于六堡茶故乡一广西梧州市,研究生学历。少而好茶,游名山而问佳茗,以茶事为乐。数十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相似文献   

10.
“荼”(音tu)是中唐以前对“茶”的主要称谓,而“荼”于《诗经》始见,于是二者的关系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但至今仍存有异议,或同物说或异物说。笔者通过对“荼”和“茶”意的再次考证同时结合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认为:一、《诗经》中的“荼”和今天“茶”为不同事物;二、今天的“茶”字源于“荼”字。  相似文献   

11.
感谢栟茶     
栟茶(Bencha),查工具书,地名,在江苏。栟茶的“栟”除当地人使用外,实在是很难看到有人用,因而在各种输入法的字库里很难找寻这个字,于是人们或者用形似的“拼”将就着,或者就用“木并”两个字组装着。你要在网上搜索“栟茶中学”比较困难,但你搜索“拼茶中学”却非常容易。 栟茶中学这样一所地处苏北如东偏僻小镇的普通中学,近年来却因教育教学质量之高声誉鹊起。曾经如东县的高考前三名不出在如东中学竟然出在  相似文献   

12.
1983年,这一年冯友兰先生与金岳霖先生都到了八十八岁,冯先生题联一付,贺金先生寿,这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下联是"论髙白马道超青牛"。"米"字可分解为"八十八",故八十八岁有称为"米寿"的。"茶"字可分解为廿和八十八,故一百〇八岁称为"茶寿"。上联表示祝贺,并以茶寿相期;下联是指金先生的学问,表示推崇。公孙龙著有《白马论》,"论高白马"是说金先生逻辑分析的水平高于公孙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茶的故乡。据古文献记载,当 中原文化语汇中还未有"茶"字时,古蜀 国人已在纳贡中包括了茶这个贡品。 茶馆,是中国城镇居民社会活动的重 要场所。然而,中国茶馆最多、最有特  相似文献   

14.
<正>一、编谜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谜语能使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如"茶"字,下边是"朩",小学生很容易写成"木"。在教这个字时,我就编了"一个小人,躲在草里"的谜语让学生猜,加深了学生对"茶"字的印象。又如,认识"燕"字时,我又编了:"一只鸟,飞到北门口,生了四个蛋"的谜语。  相似文献   

15.
喜欢顾君臣的女孩叫茶布。"我喜欢你",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茶布第一千次对顾君臣的告白。茶布坚毅的眼神习惯下一秒顾君臣第一千次转身。唉,依旧没有别的话语,  相似文献   

16.
人生三道茶     
人生如三道茶。第一道茶:其味甚苦;第二道茶:苦中带甜;第三道茶:淡淡有味。茶如人生,三道茶,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第一道茶:称为苦茶,寓有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举步维艰,创业之始,苦字当头。面对苦境,我们唯有学会忍耐并让岁月浸透在苦涩之中,才能慢慢品出茶的清香,体味一份生活的原  相似文献   

17.
英国茶文化     
茶,英语中称为tea,其源于汉语,其实它是厦门话的“茶”字音译,英语中始见于1660年,有tee和tay两种拼法,但按“官话”音译的cha字出现更早,为1598年,不过拼成chaa而已。欧洲文献中首次见到“茶”是在1559年,据说中国茶叶开始大批进入欧洲市场是在1610年前后。英国人迟至1650年后才“引进”此物。  相似文献   

18.
品诗如泡茶     
正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滋味,重在意境。古人曰"草木中人,我心若茶。泱泱华夏古国,乃茶之故乡,茶之始壤,更乃诗之国度,诗之文明古邦。"可见茶与诗早有联系。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他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形成精彩的诗  相似文献   

19.
人生如茶     
"茶"字拆开即"人在草木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几度冷暖,几许纷繁,人与茶之间有着怎样禅意的相联?茶从离开茶树那一刻起,就期待着与水相逢;水唤醒茶,茶成就水;水包容茶,茶激荡水;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泡茶如人生,需恰到好处;时间短了,茶没有入味,淡了;时间长了,入味太浓,苦了……茶与水的缘,许是因万年前溪边婆娑的小树,此时才牵手相随;水与茶的份,许是千年前嫩叶上留连的珠露,今朝才倾身相许……味因水觉甘美,心因茶而和宁;茶终于寂静,水终于无音。茶凉时,水静了,水静时,茶清了;  相似文献   

20.
茶生活     
生活被概括成七个字,这里面有茶。茶经过水的兼容,就有汁液流到我的杯盏,举起来一喝,是诗意。据说茶是神农氏尝百草的发现,当一片青葱的芽叶呈现在他面前、经过他的味蕾之后,就在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