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2.
<正>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并且为此付出了很多:拼命工作,希望挣更多的钱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真是做到"俯首甘为孺子牛"。可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孩子并不买账,他们并没有因此快乐起来。原因何在?这要从幼儿快乐的源泉说起。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引起的主观体验。也就是说,幼儿的快乐来自外界事物对其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诚然,幼儿有一定的物质需要,但这个需要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  相似文献   

3.
李慧艳 《山东教育》2004,(27):62-62
现在,有不少孩子做事精力不集中,多动不安,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个问题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比较棘手的一件事情。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做事的持久性呢?一、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目前的一些家长以为很重视自己的孩子,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们所重视的往往是自己孩子的聪明程度,身体的健康和营养情况,却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现在的父母应更多地了解一些自己孩子的如下状况;l.孩子的气质特征是好动的还是好静的;2.兴趣爱好如何;3.智力发展水平怎样;4.注意力、记忆力和意志品质如何。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孩…  相似文献   

4.
绝大部分家长十分关注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也在努力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以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坚实后盾,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并做好从物质、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心态转变和心理准备告诉自己即将是一名小学生的父母了,并积极获得与之相关的经验积累。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邻居、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作为小学生父母的心理感受和各类  相似文献   

5.
宋林 《教书育人》2008,(7):52-53
《魔兽世界》是如今高中里风行的一款网络游戏,有不少学生沉迷其中。家长与老师谈“魔”色变,视其为洪水盔兽。但家长与老师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们想要些什么?由此我想谈谈一些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尤其是高中学生,心理日渐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和认同。他们需要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现实层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时,他们会转向一个新型的空间——虚拟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6.
《魔兽世界》是如今高中里风行的一款网络游戏,有不少学生沉迷其中。家长与老师"谈魔"色变,视其为洪水猛兽。但家长与老师们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们想要些什么?由此我想谈谈一些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的需求。尤其是高中学生,心理日渐成熟,他们渴望得到同学、老师的尊重和认同。他们需要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现实层面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时,他们会转向一个新型的空间——虚拟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这么一项触目惊心的少年儿童心理调查。调查显示:中国78%的孩子感到不开心。原因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作业多、不让看电视、不准上网、愿望难实现、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等等。不难看出,造成孩子不快乐的“罪魁祸首”,大多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们不快乐,有63%的孩子不愿求助于父母,因为他们认  相似文献   

8.
<正>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极其激烈,人们已经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使得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比别人学到的知识多,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纷纷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教给孩子,使得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扼杀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本文就当今社会普遍出现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多个角度对该问题进  相似文献   

9.
美国家长最关心的是:(1)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正常(而不是超常),假如孩子达不到正常标准或者超过正常标准,该如何为孩子寻求帮助;(2)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快乐,因为他们认为剥夺孩子的童年快乐是最残酷、最不公平的一件事;(3)自己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新的进步。他们不看别的孩子会什么而自己的孩子还不会,或者自己的孩子会什么而别人的孩子还不行,并为此而忧心忡忡或洋洋得意;他们关心孩子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当然并不是100%的美国家长都如此。  相似文献   

10.
孩子吵架是讨父母嫌的,通常都以受训斥甚至挨揍而告终。其实,孩子在一起玩耍,吵架是免不了的。幼儿在心理上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了解别人的心理和感受,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正是通过争辩、说理、吵架逐步了解别人心中陌生的世界,了解自己与别人的感受,从中学习忍让、宽容、适应别人。孩子一般不会像大人一样因利益冲突而记恨对方,他们冲突后可以马上和好。因此。家长听到孩子吵架,大可不必那么惊恐,更不可把成人间的不快带进对孩子吵架的“调停”干涉之  相似文献   

11.
家长指导孩子读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将来不再需要指导,因此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读,自己想。当孩子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时,要教会他们查字典,自己去学这个词的音和义,时间长了孩子就可以脱离家长这根“拐棍”,独立阅读了;针对孩子看书只图热闹、不动脑筋的毛病,家长最好在布置孩子读书之前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自己的勤奋,家长的呵护,老师的指导,亦或是其他的什么?也许应该是以上几方面综合的结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个孩子成长的经历,成长的拼图也许并不是一样的,但我们应该力求使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模式,让他们知道,其实成长是美好的、快乐的,成长的经历应该伴随着笑声和笑脸。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不苟言笑,拘束自卑,无法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经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是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呵护。经过我的努力,这个孩子最终改变了自己,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融入到了他所应该拥有的快乐地学习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3.
屈开 《教育导刊》2005,(4):63-64
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快乐时,最希望的是把快乐还给孩子。追根溯源,家长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他们惊异的结果:是父母在有意无意地让孩子不快乐。在生活水准越来越高、为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裕的今天,一些父母难以正视这样的结论:自己的孩子不快乐,原因正在于自己。可事实确实如此。孩子之所以不快乐,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孩子犯错后家长千万不要揪住不放,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因此,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上帝绝不会惩罚犯错误的孩子。然而,对于这个普通常识,许多家长却并不理会,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常常批评说:你怎么又做错了?前两天做错的事怎么还不记着?这些家长每每抓住孩子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兴趣:“你对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期望?”随意翻看了一份家长回执,上面工整而又简洁地写着四个字:“健康、快乐”。我心里一热,就急着去查找是谁的家长。哦!原来是耀耀小朋友的家长。耀耀是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孩子。我一直在寻思:耀耀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作为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呢?看到“健康、快乐”这四个字,激起我的阵阵思考。耀耀的家长是聪明的家长,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送他一张通往幸福的船票。他们把孩子的健康快乐看作是最重要的。然而,很多家长则排队挤在另一个售票窗口,渴望自己…  相似文献   

16.
解读童心     
我的人生舞台不大,做个快乐的“孩子王”便是我一生的追求。孩子们那天真的话语、稚拙的行为和纯净透明的心灵常常让我快乐得心头激荡。当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是我幸运的选择,因为我拥有世界上最纯真的童心世界。因为爱,我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情绪波动;因为爱,我喜欢解读孩子心灵深处的小秘密,从而理解和帮助他们;因为爱,我经常将孩子的言行举止记录下来,称为“幼儿心理轶事”。新的一天开始了,旭旭蹦蹦跳跳地进了教室。我看到他今天新剃了个“寿桃头”,挺帅气的(本地孩子是很少理这个发型的)。我注意到他在自己的“心情园…  相似文献   

17.
●一初三男生在自杀前写给自己父母:“我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留恋,但你们把我逼上绝路。”●当前,很少家长能从孩子的心理上给予关注和辅导。家长的素质普遍需要提高。●一位初中生的母亲本身是搞教育的,但身为家长她常犯的错误是:在学校刚刚劝导学生的家长不要逼孩子太甚,回到家却要告诫自己的儿子必须努力学习,否则别无出路。●雨果说过:苛求等同于毁灭。  相似文献   

18.
宋亮 《教育》2011,(31):21
对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小学生家长吴远文来说,家委会这个词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家委会的作用,吴远文表示基本不了解:"我既不认识孩子班里的家委会成员是谁,也不了解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像吴远文这样表示听说过家委会,并且自己孩子的班里或是学校就有家委会。感觉家委会和自己的权益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林琛 《教师博览》2022,(26):58-59
<正>作业到底是孩子的还是家长的?这个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魏智渊老师在《高手教师》一书里正本清源:家庭作业?那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其实有点不舒服,家庭作业怎么就没有家长的事呢?家长不需要监管、不需要落实、不需要跟踪、不需要反馈吗?孩子是家长的,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当甩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要不要教幼儿园的小朋友识字?让幼儿园的小朋友识字,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理论界莫衷一是的话题。那么,处于幼儿教育第一线的幼儿园老师和与小朋友接触最为密切的家长们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听听他们对于幼儿园识字的看法。5位家长观点——观点一幼儿园识字,可以为我们家长解忧。我听一些上小学孩子的家长说,小学一年级就要认识400个字。我们担心,如果幼儿园不教小孩子认字,他们进了小学后可能会跟不上进度。虽然我们让孩子上幼儿园的本意是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