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黔南毛南族婚俗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黔南州以平塘县为中心聚居区的毛南族的婚俗作了初步调查,提供了于一九九○年新识别定的三万人左右的毛南族婚俗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黄胜  代鸣  黄泽梅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77-80,91
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不长,明清时期才有学校教育的记载,而且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得到一定发展。解放后,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从多方面对贵州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给予支持,毛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贵州毛南族,史称佯僙人,于1990年7月27日正式确定为毛南族。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和贵州平塘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毛南族总人口为101192人,其中以平塘县为多,占总人口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樊敏的《贵州毛南族传统文化及其发展研究》,分门别类地深入论述了贵州毛南族传统文化,并对其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进行了具体论述,是一部颇有社会意义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收集到一批民间文书,文书时限集中在清末民初年间。其中有一份清光绪年间的"校长委任状",对了解和研究贵州毛南族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碑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可以作为社会历史的可靠实物依据.在贵州毛南族地区的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几处碑刻,弥补了有关毛南族地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形式方面史籍和地方志记载的不足,对研究明清时期贵州平塘县毛南族地区社会组织的形式及其特点提供了实物佐证,具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贵州毛南族,其前身是贵州佯横人.1990年7月2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90)黔府通106号文件批复,同意将贵州佯僙人认定为毛南族.关于贵州毛南族(佯僙人)的族源问题,有多种观点,现依据史籍查阅、田野调查,作一考辩,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贵州佯僙人虽然被划为毛南族,但他们始终自称佯僙人,与广西毛南族的历史记忆和独特文化有一定差异。针对学术界对贵州佯僙人族群认同研究的空白,本文试从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对佯僙人的族群认同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从贵州毛南族地区农户家中发现了一批手抄的民国时期的"文书",其中有几份民国时期的"诉讼文书",经初步整理后发现,这些"诉讼文书"对了解、研究贵州毛南族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及法制状况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有关贵州毛南族的著述中,对妇女服饰的记述语焉不详。广泛钩沉历史文献,深入进行田野调查,梳理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过程,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南族传统民族服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毛南族是贵州省惟一的人口较少民族,当前贵州毛南族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欠账多、经济结构单一、社会事业落后等突出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吕瑞荣教授《神人和融的仪式——毛南族肥套的生态观照》一书以毛南山乡整体生态系统为背景,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在原生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升华性研究成果和拓展性研究成果对广西毛南族“肥套”做了孕育与发展图式、神人和融模式步步拓展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学视域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进行研究的首要前提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少数双语教育可以被视为一个由与少数双语教育相关的不同构成成分、不同组织层次按照一定的方式,整体联系、动态整合,并发挥各自功能的复杂有机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其次,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可以明确,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该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等复合生态环境联系起来,探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功能,揭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研究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以生态学为视域,建构在上述基础之上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审慎反思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期继往开来,推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研究沿着科学、严谨、理性的轨道演进,最终达到优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生态,协调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在本文中,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为核心,按照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内在逻辑关系的密切程度,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生态环境相关的研究,外语双语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毛南语词末鼻音和词末塞音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指出毛南语词末鼻音和词末塞音的发音特点,并把它们与英语中与之相关的爆破音、鼻音进行比较。旨在通过这种比较,能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克服发音困难,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521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毛南族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9%,8个分量表中至少有一项呈阳性的检出率为73.7%;男生的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的恐怖倾向显著高于男生(P<0.001);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差异(P<0.05);单亲、留守、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著高于双亲、非留守、非寄宿小学生(P<0.05)。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环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语言文化生态环境是教育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影响着语言的使用与传播。双语教学作为民族教育的一部分,受到语言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制约。不同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态多样性,文化多元性。教育生态学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强调环境和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主张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这一理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态多样性、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浅析少数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是贵州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其语言语音声母较为复杂,有70个辅音,分为四类:单纯声母,前腭化声母,唇化声母,复辅音声母。其特点是:塞音声母清浊对立;鼻音声母包括单纯鼻音和前带紧喉成分的鼻音;清塞音和清塞擦音声母有送气;有一整套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有复辅音声母[pr];有舌尖颤音[r],但和舌尖后浊擦音[]属同一音位,且与双唇半元音声母[w]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