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我应聘到一家广播电台做主持人。一天晚上,我负责为一个老主持人导播,接热线电话。我接的电话是一个年轻男子打来的,他说他很绝望,想自杀。当时老主持人说:“你等一会儿,我点根烟。”他点着了烟,打开话筒问:“你抽什么牌子的烟?”之后20分钟,他们聊了烟和酒的话题,20分钟之后,年轻男子说:“我要睡觉了。”  相似文献   

2.
《今晚我和你》是武汉艺广播电台每天晚上22:00~23:00推出的一档夜间热线谈心节目。《今晚我和你》的当家主持人亚新,主持节目六七年,他的名字早已经和节目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支撑,相得益彰。2005年,亚新被评为武汉首届优秀播音员主持人,他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对主持人要求的素质以外,我认为他还具备了“听”、“说”、“解”三方面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廖岚 《河北广播》2006,(3):102-103
直播节目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配合得好,会使直播节目锦上添花,使主持人的形象更加完美;配合得不好,便会使主持人形象逊色,直接影响直播节目的播出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里,“基层”是指各种组织中最低一层,基层和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我国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是这样界定的:在基层广播节目中,为听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叫做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他(她)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主导地位,他(她)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档节目的各个部分,但直接向听众播信息。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将所有精力投入声音这唯一的表达方式中。因此,基层广播节目主持人应注重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我从审美情趣、意境美、幽默感、脱口秀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十年磨一剑     
2003年11月15日晚,第六届金话筒奖在山东淄博揭晓,第一个被宣布获奖的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金话筒奖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荣誉,在金话筒颁奖前不久举行的一次电视评论节目研讨会上,王志被邀请发言,他提到《面对面》在“非典”时期的报道给他带来名气时说,人们只看到我成名的那十天,但是如果没有我十年的积累,哪里会有这十天呢?因此,我们在穿透王志获得荣誉的光芒的同时,去审视他走过的十年,以及他在这十年中的积累与收获。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开播至今,特别受到知识群体的喜欢。近日我采访了主持人马东。见到他的时候一点也没感到意外,他跟电视里一模一样,不算高大,不算英俊,但眼睛里透着睿智。我和他开玩笑:“如果春节晚会让你主持怎么样?”他说:“那怎么可能,大过节的谁愿意见我这模样的人啊?”似乎优秀的主持人都有一招幽默的好本事,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曾经说过,看马东主持节目挺过瘾的。 主持人就像水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央视《挑战主持人》栏目的片头里,有一连串对主持人这个职业的要求:知识力、感受力、应变力、表现力……这些标…  相似文献   

7.
身为一名电台节目主持人,在历经了几年的播音生涯之后,我慢慢对播音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在不断的探索、积累的过程中领悟到身处电台第一线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为了提高节目质量和收听率,应当在语言表达能力的锤炼上注意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记者主持人──水均益王恬在水均益的办公室,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是星期二了么?”紧接着,他拍拍脑袋说:“忙晕了。”或许正是为了寻找这种紧张工作的感觉,水均益在1994年从新华社国际部调来中央电视台,做了一名电视记者主持人。谈话刚刚开始,水均益...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播音员被称为主持人,而有些主持人也被称作播音员或是主播。那么如何界定呢?弄清这一点,对于主持人和播音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大有裨益。1.说话的角色——主持人:“我”;播音员:“我们”。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以“我”的口吻,与广大电视观众包括现场的嘉宾说话、交流的,观众看到的主持人的提问,听到的主持人的观点,都被毫无疑义的认为是主持人自己的设问和主持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于都 《军事记者》2002,(1):28-29
风和日丽的2001年5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四周年之际,主持人王志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缘于为电视栏目主持人(出镜记者)开专门的研讨会实属少见,所以王志格外引人注目。牵引人视线的是目光炯炯和一副厚嘴唇,这是王志给我的最初印象。接下来就回想起他在电视节目中探询的、质疑的、执着的、平和的、严肃的、冷峻的、出其不意的、环环相扣的各式各样的发问。《新闻调查》栏目的制片人赛纳这样评价王志,稳重、沉着、机智、悟性,编导想到的问题,他能提到;编导没有想到的问题,他也能提出来。王志的提问总能引发被…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这些年广电事业的不断改革,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细分化,而主持人节目也日趋显现出他的重要地位。人们期待着好的主持人节目,更期待着优秀的主持人。那一般是怎样认识和理解“节目主持人”呢?节目主持人应该是英俊潇洒或是漂亮大方的,身材匀称苗条、举手投足之间都能透出一种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气质,而且才思敏捷、知识渊博。一般说,主持人的外貌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衡量选拔主持人最重要的条件,应当是文化素质。一、作为节目主持人必须要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知多少?知多深?知多宽?这是我国节目主持…  相似文献   

12.
刘杰 《新闻天地》2007,(9):43-45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头发长长,脸长长的男主持人,他所主持的《非常6+1》和《梦想中国》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有品牌调查公司曾经评估他的品牌价值超过5亿人民币……他就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广播电视的新发展向节目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在“首届金话筒奖观摩研讨会”上的发言(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七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刘习良我想谈两个问题,一是围绕着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讲几点意见;然后谈一谈90年代广播电视的新发展对于节目主持人提出...  相似文献   

14.
经济类节目如何变得轻松有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将分别从经济节目主持人要增强新闻敏感性,对经济学词汇进行及时诠释和解读;更加深入浅出地介绍经济知识;进行二度创作时增强可听性和趣味性三个方面分析经济类节目主持人如何使经济知识的解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5.
我与崔永元认识是1998年的事儿。 1998年夏天,我到省会郑州办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朋友小郑对我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来郑州了,住在省委一所。我正好也在省委一所住,于是就同小郑一起拜见崔永元。 来到崔永元房间,中央电视台的4位著名节目主持人都在这里,除崔永元外,他们3个是白岩松、敬一丹和水均益。他们四人正在围着一台电视监视器看录像带。小郑把我介绍给崔永元。他望了我一会儿说:“你是南阳人,南阳我没去过,可我听说过。”他说到这里,突然像想起了什么,邓小郑说:“刘振敏刘老师不就是…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主持人节目,就是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的形式出现,为受众提供信息、与受众进行交流;同时,主持人还参加节目制播全过程,了解熟悉节目。甚至有些主持人还是节目的制作人,担负着从选题、录制、播出以及节目的导向性、思想性还有节目播出后  相似文献   

17.
王晓明 《视听界》2012,(4):128-128
做江苏电台节目评估活动的评委十年了。每月一次听评,经年累月,对我常听的江苏台的音乐节目已有较深了解。在我听来,一些节目做久了,主持人难免产生疲态,通常表现为语言的油滑,南京话叫“甩”;节目的程式化,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车轱辘话,了无新意;缺乏激情和活力,从话语中难以感知他对身边这个变动着的世界的反应。我在评估会上,往往对两类节目赞誉有加,一类是新人新节目,有创新的不拘一格的表现,尤其是新人对节目的一种新鲜态,  相似文献   

18.
电台节目主持人是广播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适应双向交流的情感需求应运而生的,因此堪称时代的产物。电台节目主持人与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不尽相同,前者更加强调与听众的交流,所以更加需要有个人魅力。电台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包括较好的外在形象,富有磁性的声音,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深厚的知识修养,高雅的气质与风度以及在主持节目中形成的特有的主持风格。有人说,电台节目主持人与电视比较,不需要美丽的外表,我觉得不是这样,电台节目主持人虽说不暴露在镜头前,但是他需要和听众朋友做交流,需要去…  相似文献   

19.
一、言语技能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于本行业的正确认识;二是掌握本行业的基本技能。认识,是指对本行业的性质、任务、特点、职责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本行业所需的专门的技术能力。做好节目主持人工作,也是如此。节目主持人所需掌握和运用的基本技能,是与其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相联系的。在现阶段中国,节目主持人可理解为“本我’”基础上的宣传工作者,从传播学者角度看,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出现的大众传播工作者。设立节目主持人的目的,是通过其个人魅力感染对象,以增强传播效果。他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以平常心看主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郁 《现代传播》2001,(2):52-55
录制“荣事达杯”颁奖晚会时,应《中国电视报》记者约稿,我写了《以平常心看主持人》这篇微型言论,现在仍以这篇文章作为本文的开篇 主持人,因其承载着节目制作群体的心血,担着“系全身于一发”的重任,理所当然是制片苦苦寻觅的人物;主持人,因其离观众最近,必然是观众关注最多又臧否最多的人物;主持人,因其工作中风光和风险轮流上演;有人看见诱惑,有人看见挑战,成为众多年轻人实现梦想的首选,就这样主持人成了媒体的当红人物,来自各方的呼声凸现一个交汇点──“发现优秀的主持人!” 央视从80年代中期始,如意杯、金士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