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责任编辑·刘淑文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应当从教育内外两个方面,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危改”进而“促发展”的目标,坚持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分地区、分类别、按比例合理负担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方针,构建“以地方政府负责为主,以中央和省级扶持为辅,实施分级管理、重点保障”的新体制。政府和社会,各级政府之间,需要合理分担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优化环境,理顺关系,规范制度,提高效益。1.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的关键在县乡机构改革。政府和社会及学生家长负担的合理结构是:政府负担教师的全部工资、校…  相似文献   

2.
校车作为公共产品其具有公益性不容忽视。农村公益校车供给主要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生家长,三方主体在博弈中的个体理性必然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以致农村校车事故频发。究其原因: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农村校车财政投入不足与分配不明、责权主体不清、校车监管不细等原因造成。作为公益产品(校车)的提供主体——政府,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故政府应该把校车财政投入与监管,作为自己的法定职责,以此来保障农村校车的数量及其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一、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比较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地区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主要由政府拨款如瑞典、香港、智利。瑞典职业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大体各占一半。国家负担职业学校昂贵的设备、部分校舍费用;地方政府负担与教学无关的费用。香港职业教育经费80%以上由地方政府负担,其余由企业和社会团体捐助。智利的教育资金,来自中央政府的预算和各地区、社区的私人资助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收入和捐赠。2由政府和企业分担如法国和联邦德国,政府和企业大约各担负一半。法国的学徒培训费…  相似文献   

4.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与推进,我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节目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目前"单一的政府供给"模式使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给主体单一,资金实力受到限制;二是政府单一垄断,效率水平低;三是存在乱收费现象,公共福利减少。要想大幅度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供给模式,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方向,建立"质""量"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资金投入具体数额以户为单位测算投入,根据新的服务标准和农民需求变化来测算政府资金规模和投入力度;三是建立政府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模式,确立政府资金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入金融资金、国内民间资金和境外资金,建立社会资金投入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并以法律的形式确保资金的稳定投入,从而全面优化我国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典型的M型层级结构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分权体制与全国性公共产品属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导致近30年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从乡村自给向公共财政保障的变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演变以预算内资金增加和财政负担主体上移为特征,然而,中央政府介入程度的加深导致基层政府的预算约束软化,绩效损失不可避免.基于负担主体上移的收益与成本分析,目前可采取的策略是,在继续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的同时,逐步放弃"分项目、按比例"的转移支付方式,强化地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6.
法国义务教育投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义务教育投资的财政体制法国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目前实行的是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分担,又以中央为主的投资体制。具体地说,包括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在内的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由中央政府负担。义务教育的校舍建设与学校行政经费,由地方政府分级负担,其中市镇政府和省级政府分别负担小学和初中的相应经费。法国上述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并且经历了一个由市镇投资为主,到以中央投资为主的历史演变过程。法国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体制,最早形成于19世纪中叶。从1833年的基佐法到1881…  相似文献   

7.
落后地区农村中学承担着完成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任。要实现农村由“人口负担”向“人力资源”的转变,就需要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然而,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以及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因素,落后地区农村中学在其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一、落后地区农村中学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或阻力1.教育经费供给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农村中学的教育经费主要靠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支持,但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农村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不畅,致使农村中学教育经费的供给先天不足;有限的财…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政府供给困境,义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品,既具有公共物品特性,又兼有私人物品特性。这就决定了在其供给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其公共物品的特性,即通过改善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财权不对称和加强监督等措施以保障供给之外,还应合理利用其私人物品特性,将政府供给和其他供给相结合,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和自愿供给,以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老年教育能提高老年的自我价值感、获得感,能助力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乡村振兴的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然而,农村老年教育供给服务面临教育场所不足、教育师资短缺、教育方式单一和教育内容简单等困境。完善农村老年人教育服务需要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融合以及老年教育教师队伍扩充等多个方面实现“精准供给”,多元、多方位、多层次提供农村老年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制度外资金是指由各级政府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自定规章、自行收取、自行使用的资金。按照政府层级划分,制度外资金可以分为中央制度外资金和地方制度外资金。地方制度外资金的形成机理主要包括政策缺乏合理性形成消极的激励导向、政策缺乏协调性导致责任追究难、中央集权下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化解地方制度外资金,需要进行观念转变,认识到制度外资金属于国家财政性资金;加强制度建设,推行费税改革、票款分离和预算改革;进行结构调整,赋予地方税收立法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11.
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劳动力拥有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以这类农民工为主要乡一城迁移对象的深度城镇化进程应该启动。农村退出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城镇融合的社保制度是实现有效迁移的核心“制度集”。在当前条件下,应当为其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保体系,构建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企业及农民工劳动力等共同参与的社保成本分担机制,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以解决其土地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困境与政府责任缺失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扩面受到现有体制和管理机制的约束;统筹层次偏低,提升统筹层次受到区域发展不均衡和地方既得利益的阻碍;几种主要社会保险制度均面临财务上不可持续问题,尤其是养老保险潜在的资金缺口巨大。突破我国社会保障困境的关键是强化政府责任。强化政府资金投入职责,承担起对"隐性社会保障债务"的清偿责任;强化政府的社会保障立法职责和管理职责,建立以中央政府为主导,采取中央政府集中管理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统一立法、统一政策和统一制度的社会保障治理结构;合理划分中央政府责任和地方政府责任,并在人大立法中对此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增进农村居民福利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试行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基金的筹集、使用、支付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有助于这一医疗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步于1985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保险收支存在较大缺口,农村牧区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保值增值效果不佳,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应着眼于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现实,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重点解决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有效的投资手段与健全的监管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状、原因、对策: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地区供给及其绩效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探究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原因,应当从两个视角综合分析:一是中央视角,即中央政策的地区性倾斜以及“地方梯度分权”是导致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二是地方视角,即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既源于地区间自然条件、区位、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又源于地方政府的发展偏好、政策能力以及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这就决定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中央和地方两方面入手: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将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建设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心;尽快建立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协作互补功能的地区发展战略,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要求,要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构建一个以公共财政制度为基础的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能深入到省级以下政府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以及逆转的政府间财政收支关系,即让县级以下政府的开支从凭其行政权力向下要钱,转变为凭其事权向上要钱,是确保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文化消费低迷,扩大农村文化消费,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消费的意义与价值,更新农民消费观念;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教育结构,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切实履行地方政府文化职能,优化农村文化消费环境;研究把握农村文化消费特点,加强农村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雷沛鸿投资国民基础教育,缘于其对教育的各种收益(经济、政治、社会收益等)的独到思考。在国民基础教育经费的筹集上,雷沛鸿实行相对分散的教育投资体制,主要依靠县级政府,同时动员民众筹资;推行中央、省、县三级负责制,坚持“因地为粮”(因地制宜)原则,发动民众筹资。为合理配置广西有限的教育资源,雷沛鸿借助政治力量,强调管理,创新学制,大大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与农民:公共产品供给角色与功能定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根据农村公共产品的技术属性细分公共产品类别,根据财政分配模式,明确谁是某类公共产品的筹资主体,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的功能边界,这既是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村负担的需要,还是明确村民自治边界以及促进村民自治顺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中入学人数逐年剧增,农村公立高中已不能满足教育需求,于是私立高中悄然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教育供求矛盾。虽然农村私立高中的发展在资金、生源、师资、管理、社会认同方面充满困难,但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使其生存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正确理解农村私立高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合法性,认清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寻求合适的调适路径解决私立高中发展的困难,是农村地区教育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私立高中主要受制于其自身问题的解决程度,因此其出路是:一要开源节流,解决资金问题;二要强化师资,提高办学质量;三要改善管理,优化教学环境;四要办出特色,吸引优质生源;五要争取政府引导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