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城》杂志,从1979年创刊至今,已历时25年。25年来,《花城》立足广东,影响全国.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收获》、《十月》、《当代》一道并列为中国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所刊发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期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成就,并籍此为推动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异的贡献。在今天的中国文学期刊之林中,《花城》以其先锋和多元性深得读者喜爱。《花城》在先锋文学阵地上的坚守是推动中国文学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2.
早在四十年代问世的《秦牧杂文》就已享誉海内外。新中国诞生后,是秦牧散文丰收的金秋。他陆续发表了各类散文几百篇,编为《贝壳集》、《花城》、《星下集》、《艺海拾贝》、《晴窗晨笔》、《花密和蜂刺》等集子。在这一大批作品中,作者自觉满意,美感效应强烈,广大读者盛誉的是《土地》、《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花城》等叙事抒情散文。这些佳作鲜明集中地体现了秦牧散文的独特风格,它们历经数十春秋而艺术力量未减,从而确立了秦牧在当代散文界的重要地位。脍炙人口的《土地》、《花城》也推为散文精品入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3.
看《花城》     
想用“花落尤堪寻,香销无从觅”来形容本年度的《花城》虽然不忍心但也忍不住。纵观前五期,虽然锐意创新,收获却不丰;勇于提携新人,佳作却不多。好在年终的《花城》终于有了让人叫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2,(5):152-153
《玛德琳的狗狗救星》;《花城》;《米爷爷学认字》;《我就是一个人》;《和平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看《花城》     
作为一个不能再惨淡的句号,本期《花城》的落魄面貌,正反映了其一年来的真实窘境。  相似文献   

6.
本期《花城》总体上质量平平,但是仍有可说之处。  相似文献   

7.
四十多年前,我是秦牧的“粉丝”,尽管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说法。他的《花城》和《艺海拾贝》,是我爱读的两本书。  相似文献   

8.
看《花城》     
照常理说,由于关涉到来年刊物的征订绩效,双月刊的文学杂志总会在每年的第5期拿出自己最有分量的作品,摆成一桌丰盛的大餐以飨读者。或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期《花城》刊发了今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离骚》。可惜这部肉气哄哄的长篇实在压不住阵脚,更别说挑起大梁;中短篇方面除《城里的田鸡》或可一读外,其它三篇小说也都虾兵蟹将一般疲疲沓沓,提不起精神。如果读者先前还对本期《花城》抱有什么期许或希冀的话,那么这桌粗茶淡饭注定要让他们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9.
80后女作家张悦然,从14岁时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1年因获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一举成名。先后在《青年思想家》《收获》《小说界》《花城》等重要文学期刊上发表过作品,其小说《樱桃之远》  相似文献   

10.
我与博客     
《湖南教育》2009,(2):52-54
唐泽霞,小学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2003届教育硕士,长沙市开福区花城小学英语教师。曾参与教育部《国耻国难读本》、省《品德与生活》教材、省编地方教材《生命与健康常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设计等编写。  相似文献   

11.
苏瓷瓷     
《中学生读写》2008,(4):6-7
<正>苏瓷瓷,女,1981年生。2003年开始写作,曾与张悦然一起获得"春天文学奖",短篇小说《李丽妮,快跑》入围"2006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作品散见《收获》《花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芳草》等刊物。现居湖北十堰。  相似文献   

12.
看《花城》     
本期《花城》由于刊选了长篇,篇目较少,其中两篇值得详论。名作家红柯的长篇小说《乌尔禾))不得不说,也值得一说而曹寇的《携王奎向张亮鸣谢》(短篇)短小精悍,别有新意,更值得细说。  相似文献   

13.
看《花城》     
相比前两期《花城》,本期容纳的小说不多,但整体质量有所起色,虽然可推荐的精品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14.
看《花城》     
2009年过半,本期《花城》仍然没有足够完善的作品,质量仍然参差不齐,不过总算有些可圈可点可供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看《花城》     
本期《花城》共有8篇小说,中篇短篇各4篇,基本质量也是四平八稳,过分黯淡处不多,亦少有鲜明亮色。  相似文献   

16.
秦牧同志的散文《花城》,头上两小节通过简略的介绍,指出“今年广州的花市是不平常的”,并由此引出自己的写作缘由。接着用两小节的文字,叙述了农历过年的各种风习。这两小节即是一段插叙。细细琢磨这一段文字,不由得十分佩服作者用意的深远,布局的严谨。我感到这段插叙,至少有以下三个作用。一、造成悬念,使行文曲折有致。《花城》一开头就写道:“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并以往年与今  相似文献   

17.
看《花城》     
本期“花城出发”栏目推出的是女作家陈笑黎的专辑,附在其后的访谈录的标题是:《当个美女大师也不错》。“大师”过去是个既尊且贵的称号,在今天开始普及了,张嘴就“大师”,像开玩笑一样容易。尤其是既“美女”又“大师”,这个玩笑实在是开大了。如果只是作家自己这样说说,顶多是又一个卫慧。然而,这样的标题由《花城》自己摆在醒目位置,不能不让人再次膛目。陈笑黎中篇《抱住》的题材在这两年很时髦:中国人在海外的生活。这也差不多是几乎所有留过洋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自救与他救     
在我看来,晓苏笔下的大学校园,可以用“知识分子的精神病医院”来命名,这绝非危言耸听。熟悉晓苏的人都知道,晓苏关注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病态的。晓苏的短篇小说新作《粉丝》(原载《花城》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8期转载,  相似文献   

19.
“80后”的写作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每一位崭露头角都不乏杂志、出版界、大众媒体的鼎立相助,《花城》在学的青春探险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渐行渐远。本期的“花城出发”推出的是罗的《碎帛》(中篇),“烽火戏诸侯”的千年一叹原本只是周幽王昏庸无道的铁证如山,在作笔下却铺衍成了褒姒那“让我的痛成为世界的痛”的仇恨生成史,紧锣密鼓的故事新编之外又插入了现代瘫痪少女的残酷成长记。  相似文献   

20.
“我在自然之中启蒙心智,养成勇气和义气,然后被放到生活中去,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李傻傻时下出版的校园文学读本中,文字的类同、文风的近似真是让人看久生厌,许多中学生读者也强烈表示“我们的阅读生活需要一股强力清新的风”。就在这样的呼吁声中,神秘的网络写手,李傻傻像一匹黑马,冲入了文坛。近期出刊的老牌文学杂志《花城》上,刊登了1982年出生的网络起家的作者——李傻傻的一部长篇小说《红×》。据悉,这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者第一次在最高级别的文学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花城》怎么会登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