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通常我们将函数称为幂指函数.显然,该函数既不是幂函数也不是指数函数,但初学者由于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却经常将其当作幂函数与指数函数进行处理,从而在学习中造成不必要的困惑.为了将函数的学习更好的进行下去,有必要将幂指函数作进一步的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幂指函数的求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求导是微积分中基本的技能之一。本文用三种方法对幂指函数y=f(x)g(x)的求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冯庆红 《内江科技》2007,28(11):45-45
本文以一道求导题为例,指出利用"对数求导法"在对非幂指函数求导时,不应忽视函数本身定义域的问题,需要对定义域内一些特定点的导数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积分变限函数的基本求导公式,研究了被积函数中含有参变量的积分变限函数求导问题,并结合实例做了详细演算,能帮助学生突破积分变限函数求导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幂指函数的极限问题,给出了求幂指函数的较为全面明晰的定理,并将函数在某点处的极限应用至无穷远处的极限。  相似文献   

6.
钱小瑞  郭艳鹂 《科教文汇》2010,(15):100-101
本文针对幂指函数的极限问题,给出了求幂指函数的较为全面明晰的定理,并将函数在某点处的极限应用至无穷远处的极限。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4)
本文在常见变限积分函数求导公式基础上,探究含参变量的积分函数求导问题,给出含参变量积分函数求导公式,并结合算例给出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数学中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教学一直是重、难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这就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对于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的讲解多较为随意,并未对论证的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若单纯从导数定义开展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也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以微分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合理证明与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9.
推广了幂指函数,给出了一个假设并根据这个假设解决了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复合函数的求导是微积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教学的实践出发,给出了复合函数的拆分原则及其求导。  相似文献   

11.
焦爱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0,(8):163-163,144
分段函数的求导方法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分类讨论,以及从用定义求解和不用定义求解两个方面,得出相对简便的分段函数求导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田苗青  肖霞  王淑娟 《科技风》2023,(3):112-114
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提倡探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数学中分段函数分段点处求导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分段函数分段点处求导”问题为例,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通过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探究及教师总结四个环节开展探究式教学,以期能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分段函数分段点处求导这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这对我们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次求导是常用的一种函数解题技巧,文章将根据例题分析二次求导在高中函数问题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借鉴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的基础上,把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反过来用于求不定积分得出一种新的积分方法—换元积分法并对换元积分法的分类与两类换元法的区别及其计算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求极限的方法很多样,掌握起来有困难。等价无穷小替换是在求极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对其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本文在等价无穷小替换定理的基础上,推广加减运算、复合函数、幂指函数中的等价无穷小替换,使计算极限达到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隋欣 《科教文汇》2014,(36):47-48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求极限的方法很多样,掌握起来有困难。等价无穷小替换是在求极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但由于对其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常常感到困惑。本文在等价无穷小替换定理的基础上,推广加减运算、复合函数、幂指函数中的等价无穷小替换,使计算极限达到化简为繁、化难为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19)
针对《高等数学》中数列极限、隐函数方程组求导和微分方程特解的求法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积分上、下限是函数的求导方法,并给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19.
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是概率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求解常规步骤是先找出分布函数,然后对分布函数求导得到分布密度。然而以函数是单调函数情形为切入口,结合反函数的知识,加以例题验证则可以得到结论: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分布密度实际上只要知道函数关系和原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就能够直接由统一公式求得,而无需再求分布函数加以转化。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10)
本文探讨了空间曲线在某点的切线方程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技巧,指出了六种常见的计算思路,如参数方程法,公式法,隐函数求导法,边隐函数求导边代入点的方法,利用切平面的法向量的向量积来求切向量。除此之外,切线仍可看作两个相交曲面在该点的切平面的交线。结合相关的题目用不同的方法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