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创造陕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让学生在宽松、自然、快乐的教学环境中快快学习。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相似文献   

2.
数学作为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它是抽象的,所以讲起来缺乏语言类学科的生动形象的特点。故而数学课堂一般都很沉寂、枯燥、乏味、没活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进程和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的自律性更低、好奇心更强、爱动爱跑,让他们坐在那乖乖地听教师讲课几乎是很难的,更何况是这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我们引进了游戏教学的理念,并通过研究游戏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应用,来改变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何爱园 《中学文科》2009,(17):27-27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太沉闷,不如语文课活跃,但我们又常常发现,即使是再“闷”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听故事,他们就会表现出很感兴趣.那么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数学?以下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太沉闷,不如语文课活跃,但我们又常常发现,即使是再“闷”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或听故事,他们就会表现出很感兴趣.那么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数学?以下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蔡忠勇 《江苏教育》2007,(20):30-30
对刚刚“正式”接触数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对数学感兴趣,想学数学,愿意上数学课,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我觉得,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6.
史宏燕 《成才之路》2012,(27):25-25
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思维活跃出来,手脚解放出来。当今,中学生由于处在青春发育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这些都是学生在被动地学习,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趣。实质上,是我们把数学教枯燥了,让学生学得痛苦了。因此,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上,享受数学的快乐与美丽,使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数学课堂似乎大多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他(她)们的生活情境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笔者从调查入手,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倡教师用生活化的数学去"融化"冰冷的数学课堂,不再让学生因为数学的枯燥、乏味而远离数学课堂,从而慢慢地爱上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原本是一门最有活力、最有趣味、最灵性的学科,可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数学学习当作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师讲、学生听"仍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正襟危坐,他们的思路跟着教师走,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更谈不上学习乐趣了,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是压抑的。因此,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大胆改革,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快乐起来,不再觉得数学学习枯燥、单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就针对怎样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快乐起来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很多中专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吃力;有些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枯燥,对将来的工作影响不大,甚至有的干脆放弃学数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提高兴致,把他们的注意力“抓”回到课堂上来,吸引到数学知识上来.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孜孜以求,苦苦探索的目标所在。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多年探索,总结了如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学知识讲究逻辑性与严谨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怎样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由“愁学”变为“爱学”。这就要求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以情施教。真正做到这一点,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的根本转变。经过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儿个方而来探索试验。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太抽象了.数学课太枯燥了”。相对于其他学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样反映的。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呢?下面略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吴联兴 《广西教育》2012,(21):34-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课堂上的数学观察、数学分析与数学思考。”数学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讲解,过于包办替代,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不妨在数学课堂上“装装笨”,以此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从而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行,但 是新的教学理念提出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主 动参与课堂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是小 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重点,只有学生喜欢上课,学生学习的兴趣 才会更大,学习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就如何让学 生爱上数学课进行探究,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黎源 《新疆教育》2012,(5):128-129
“数学太抽象了,数学课太枯燥了”。相对于其他学科,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样反映的。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呢?下面略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自己很少有自主权,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参与,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16.
过去数学课上知识的呈现过于抽象,缺乏现实情境的依托,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往往不够。课改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则非常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于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有帮助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好像数学课脱离了生活情境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有时教师们辛  相似文献   

17.
王胜华 《贵州教育》2011,(21):41-41
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很枯燥,没有趣味性;数学例题不像语文课文那样内涵丰富,生动形象。数学教师在上课时,绝大多数都是为讲例题而讲例题,很少发挥想象,课堂延伸很少,这就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干巴巴的。如果教师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生对数学课感到乏味、枯燥,进而滋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本该给学生带来无穷乐趣的数学,怎么会变得如此令学生畏惧呢?恐怕跟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知识化、抽象化、成人化、学术化有关.不错,数学是理科的“排头兵”,是理科的基础,需要有很强的“理性”,但教数学却需要有很强的艺术性.对小学生而言,“理性”越强的科目,需要更强的教学艺术性,这应当是众多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感受.为了增加数学课堂的亲和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笔者尝试让游戏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园地,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促使许多老师都把目光聚焦在教学行为的投入上,但却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我觉得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受益者,才是我们应该探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氛围,都应有利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爱上数学课。  相似文献   

20.
学习数学是对抽象思维的训练,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他们来说,数学课显得有些枯燥和乏味,如果把语文课比作生机盎然的绿洲,那么数学课有点像缺少生命的沙漠,因此有些学生觉得数学单调而深奥,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大。作为数学教师,应向数学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变得形象生动,使学生都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