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人胆大,有的人胆小。胆大的人,难得害怕;胆小的人,动辄心惊。甚至有些人胆大包天,肆无忌惮。试想,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会有什么事做不出来!正所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一个人一旦到了连死都不怕的地步,其本身就足以让人害怕了。  相似文献   

2.
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每个孩子都可能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产生害怕的心理,这属于正常现象。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施特凡·施米特兴教授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对孩子胆小这种现象要认真对待。”您的孩子怕什么?您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害怕心理?父母应根据孩子年龄...  相似文献   

3.
职高学生的文化基础差,这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不少就是差生,许多孩子父母都是双职工,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应有的时间,有的还缺少正确的方法;有的孩子的父母外出挣钱,他们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孩子的学习好坏并不重要,只有一张文凭就行了;有的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溺爱,放松教育,使孩子更加任性,怕艰苦、怕困难,造  相似文献   

4.
主持:对幼儿来说,世界很大、很复杂,因此,他们心里时常会有不安的感受。虽然孩子渐渐长大,许多胆小、害怕的问题会逐渐得以解决,但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依然会困扰孩子。比如有的孩子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敢在生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甚至还因害怕被嘲笑而拒绝参加游戏或集体活动。由于缺乏安全感的幼儿通常谨小慎微,害怕别人排斥,所以他们总显得孤独和压抑。对付不安,父母是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技巧的。这里有5位父母的经验,可以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5.
大千世界,对孩子来说有太多陌生,他们会不自觉感到害怕。很多人把这归为孩子的胆小,而事实上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告诉他们世界为什么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正>“你们孩子都自己睡了吗?我家的总不敢,还是个男孩,这可咋办!”“我家小杰也是,小班时就自己睡了,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天天怕东怕西的,睡觉都不让关灯。”晚接园时,几个大班幼儿家长的闲聊引起了老师的重视。恐惧是我们的基本情绪之一,恐惧并不意味着孩子胆小。如果家长对幼儿恐惧情绪存在误解,对幼儿害怕黑暗、不敢一个人睡这件事过度反应,会导致幼儿对自我的不接纳以及对恐惧情绪的压抑。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少儿童家长在谈到孩子胆小时常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不敢大胆说话做事,怕受欺负受委屈,不会保护自己,长大后无法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等。父母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家长和老师应注意观察儿童,如孩子在生人面前腼腆害羞;在周围环境陌生时,瞪大眼睛表示警觉;注射疫苗时,上肢回避等行为,并不能说明孩子胆小没勇气。只要孩子有强烈的上进心,积极的情绪,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及求知探索能力,就可能证明,孩子的应激能力较强,有自制能力;若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都不愿大声说话,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表现为畏惧退缩,说明孩子可能存在不同程…  相似文献   

8.
孩子胆大,富有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是锻炼出来的。孩子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我们不要简单地看成是缺点,有些孩子胆小,父母也有责任。父母安全意识过强,老是吓唬孩子,孩子干什么父母都说“危险”,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也不敢摸,什么也不敢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自然就是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森森自理能力很差,十分胆小,别的小朋友在那里玩滑梯,他躲得远远的。老师走过去问:“你看好玩吗?”他说:“好玩。”老师说:“那咱们走近一点。”老师就拉他靠近滑梯。他看别人玩得那么…  相似文献   

9.
有的父母喜欢埋怨自己的孩子,责怪声不断,总之一句话:“这孩子不行!”孩子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自信,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孩子就会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因为自己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已经丧失殆尽,所以害怕面对自己的人生。这样的孩子看见他人获得成功便会乏味地说:“那种事真没有意思!”这样的孩子如果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就常常会和自卑的人混迹,一起指责他人。他们更强烈地希望拥有能同病相怜的伙伴。有的孩子则相反,不会去指责他人,但情绪更低落,内心里充…  相似文献   

10.
作业让家长签字,在农村小学,真的很困难。有的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孩子生活在爷爷奶奶身边,而爷爷奶奶大多又不识字。这个字怎么签?有的孩子父母虽在家,但农忙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有的孩子调皮贪玩,又怕大人看到作业完成不好挨批.  相似文献   

11.
缩小转换型家长:想尽办法哄孩子接受治疗,用奖励“诱惑”孩子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家长急于让他配合治抒,于是用奖励来“诱惑”孩子,这沖类型的父母就属于“缩小转换型父母”。他们缩小并忽视了孩子内心害怕的情绪,迫不及待将重点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没那么重要,他们对于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生气、愤怒、悲伤等情绪就是不该有的坏情绪,于是极力逃避。在这种类型的父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在感受和调节情绪方面都会表现得比较迟钝。  相似文献   

12.
父母离异,孩子的情绪有一段混乱的时期。有的孩子会变得消沉、沮丧;有的孩子会表现出生气、退缩、自卑或攻击行为;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快乐。不管他们“变好”还是“变坏”,任何不寻常的表现都表示你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这时离异父母应怎样帮助他们呢?一、离婚后,尽可能不要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改变生话方式可能对你有些好处,但却会毁了孩子。他们需要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事实上你也可能需要。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2014,(10):18-19
波波3岁,是个男孩,却文静得像个小姑娘,胆子可小了他从来不敢主动找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看到小猫小狗都恨不得抱回家,波波却逃得比谁都快到了晚上,波波别说一个人睡觉,他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敢进去……看到人家的孩子蹦蹦跳跳,什么都不怕,而波波总是怕这怕那的,妈妈真是急死了,妈妈不停地问波波:你怎么这样胆小?太胆小了!胆小不是好孩子!可妈妈越说坡波越胆小了这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的家长 ,回到家里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常常是 :作业做完了没有 ?考了多少分 ?只要孩子回答 :作业做完了 ,今天考了 90分或1 0 0分。家长就心安理得了。似乎对孩子的学习要关心的只有作业和分数。由于受几千年旧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文化的影响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余生活管得太死 ,包办过多 ,要求孩子一切听大人安排 ,孩子的自主性少 ,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他们想玩水玩沙 ,怕弄脏衣服 ,不行 ;想踢球 ,怕拐了脚不行 ;想游泳 ,危险 ,不行 ;想画画父母偏要他弹琴……孩子好动的本性受到极大的压抑。这样 ,孩子就变得胆小、呆板、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医院的儿科,面对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有的孩子号啕大哭,有的孩子东躲西藏,还有的孩子磨磨蹭蹭,不想让医生给看病。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孩子害怕见医生。孩子生病了就要去看医生,偏偏他又不配合,让家长十分着急。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先要弄清孩子为什么害怕见医生。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孩子害怕见陌生人。3岁以下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失去了安全感,会焦虑不安或哭闹不止。而医生显然是陌生人,因而孩子会害怕。二是孩子怕打针。首先,医生打针时,孩子会觉得很疼,这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所以,那些已经打过针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由于情绪受到严重扰乱,孩子会表现出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也有的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有的终日呆在家中怕见人,有的不愿呆在家里或出门后不愿意回家…… 家庭环境的突然改变,孩子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适应不过来.怎样关心、教育这类孩子,使之能够较正常地成长,也就成为单亲成人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牵起小手文/许裕侄女丹丹是个胆小的孩子,她怕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害怕在陌生人面前说话……一次,我带她出去,看见院子里有几个熟悉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我让丹丹参加,她害怕得直哭,紧张得两腿都迈不开步了,怎么也不肯过去玩。面对这种情况,我想,如果带她走开,孩子便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但如果急于  相似文献   

18.
小孩常常会利用父母的弱点来攻击,从心里学的观点看来,还运用得非常巧妙呢!其中有一项叫做“哭的战略”尤其令人头痛。有的父母的似乎特别怕孩子哭,而孩子也特别运用这个技巧,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哭以后,很多事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据我的观察,这些父母之所以会怕孩子哭闹,是因为心疼孩子受苦。但是事实上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就算孩子受到什么痛苦或折磨,他们也未必会用哭泣来表示他们的情绪。譬如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在路上跌倒的情景吧!小孩因为身体的行动不太灵活,在平地上也会跌倒,但是这种连  相似文献   

19.
宝宝长大了,不仅可以跑跳起来,还会说不少的话。只是怎么长大了反倒胆小了呢?听到下雨声,他会喊"怕";看到喷泉,他会喊"怕";有时看到一些大的物体,他也会喊"怕"。他为什么会如此这样胆小?父母怎样才能帮到宝宝?为何宝宝变胆小?长大了2岁后的宝宝已经从无知无畏上升到认知能力提高的阶段,他开始似懂非懂地明白危险了。如喝水被水杯烫到后,他会认为水杯会咬他;灯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宝贝性格的养成,跟从小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开。孩子胆小,父母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压制了孩子的天性,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胆小的个性。那么,父母该怎么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呢?孩子胆小又该怎么办呢?问题一:哪些教育误区让孩子变得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