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2.
李爱平 《考试周刊》2013,(46):54-54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选材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3.
周敏 《考试周刊》2012,(92):65-65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真实作文.贴近学生生活,指导他们用稚嫩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写出自己的感想,切不可教育学生盲目追求华丽的辞藻.充盈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让孩子真实作文、快乐作文、自由作文。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前充分酝酿。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期待心理 (一)发现生活 生活是平凡的.也是美丽的。如罗梭所说,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生活总是一天天地重复.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老师在平常和学生一起时.应随时注意留心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随时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只要你用心去思考、观察.用心去记录,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即是一种生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而作文时却无话可说呢?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不太注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有意识的观察,不会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生们放开手脚,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原生素材。感悟生活能让学生有话可写;亲历生活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品味生活能让学生寓情于文。在生活化积累中,学生就能获得作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中,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核心理念.让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形成作文能力.笔者从教学中得到一些感悟。文章认为:一是体验生活游戏,让学生作文充满生活情与趣;二是在现生活情景,重视启发想象,让学生乐于语言表达;三是学之应用.展示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实践证明课堂生活化,开放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生活课堂化,增进了训练机会.锻炼了学生。课堂生活丰富了生活课堂.生活课堂补充了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作文能力又是一种将学过的语言理论知识运用于作文实际的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作文的全过程,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最终转化为作文能力,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当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内容空洞,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的作文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缺乏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让学生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赋作文以生命的灵性、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12.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师应注意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一种属于他自己特有的情感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便会张扬出个性,学生也会因为个人独到的体会而急于诉说,勤于动笔。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考试中占的分数比重很大,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许多老师很头疼的问题。作文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教材上训练及考试时的要求;作文指导的途径不应局限于课堂,作文指导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真情实感的题目,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的源泉;使他们感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生活的提炼、升华,是很简单的事情,而不是枯燥的文字游戏;从而爱上作文、学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14.
农村作文教学要活用教材,让题目具有开放性,让作文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学会采撷生活浪花,并注意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之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从而使学生"用我笔写我心",写出农村特色,写出希望与自豪,并从中获得快乐。  相似文献   

15.
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切身体验生活;要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要科学地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评改习作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已注意了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拓宽作文评改的途径.不拘一格,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激活情感因素,培养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问题。一、作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  相似文献   

18.
杨玉霞 《学周刊C版》2014,(5):166-166
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学生多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情结.作文就是写名人。写大事,写崇高.写大气。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少.分析问题的能力低.且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他们来写呢?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所以。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让学生把眼光放低,形成一种意识.只要有生活,就一定有作文:生活本身千姿百态,作文必定丰富多彩;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我的作文也一定能够出类拔萃。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学生丰富而独特的体验是引起作文兴趣,写出个性化作文的基础,而学生的体验主要包括:生活体验和文学体验。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获得厚实的生活基础。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写作方法和技巧,而忽视生活,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文学艺术源于生活,离开生活把学生禁锢在狭窄的教室内去谈作文,无疑是空谈。以下一个作文教学案例值得借鉴:某特级教师给小学生上“快速作文”观摩课,他先让学生做“放鞭炮”的游戏,然后再让学生写作文。布置作文时教师提醒学生写作时,注意描写游戏的过程、场面、心理、神态以及结…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校的“生活作文教育”研究课题与课标精神不谋而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先生活,后作文”、“作文即是实践时”的教改特色。我们注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切感悟,在表达中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