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名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五A级旅游区。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开发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对于推动青城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对青城山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分析开发利用中尚存的问题,并结合青城山灾后重建,提出一些深度开发利用青城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城山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包括青城山宫观建筑、青城山丹法、青城山道教音乐、青城派武术、青城山医药养生以及古文物、古遗址(迹)等。由于多部门管理、青城山自身的地理环境、"5.12"地震等原因,很多文化资源和文物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构建危机管理保障体系,培训相关人员,提高公众意识,才能实现青城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齐云山作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宗教旅游价值。本文分析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历史和开发的宗教旅游类型及当前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青城山到峨眉山 青城山的名气肯定没有峨眉山响,因为中国的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即使道教是真正源于中国的宗教。而四川的青城山就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始祖张道陵创教得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道教养生的优势、便捷的交通、较高的知名度;劣势主要包括:缺乏深度体验游、缺乏养生旅游设施、缺乏专业养生旅游人才;机会主要包括:旅游者需求方式的转变为养生旅游发展提供动力、政府对养生旅游的重视、养生旅游需求旺盛、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威胁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旅游客流量相对较小、受自然灾害影响.因此,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多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最后,文章从开发深度体验养生旅游产品,增强"体验性";把握好旅游区位优势,凸显"叠加效应";配置专门的养生旅游设施;培养养生旅游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日益密切,是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文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并以石竹山道教文化资源作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石竹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为较好。鉴于此,为促进石竹山道教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青城山到峨眉山青城山的名气肯定没有峨眉山响,因为中国的佛教信徒多于道教信徒,即使道教是真正源于中国的宗教。而四川的青城山就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始祖张道陵创教得道的地方。登青城山是件赏心的事,即使在冬季,山里绿树参天,空气中自有一股空灵徒步,拾阶而上自有美处,体力不济的我,更有攀山特产“坐滑竿”。所谓滑竿,是两位壮士撑起两根竹杆,乘客坐上竹杆间的帆布椅,摇摇晃晃如同坐没屏障的布轿。当地媒体问我,怕不怕?我说不怕,只担心自己太沉,他们以一首当地民歌叫我放心:“青城山哟,山幽幽,摇摇杆的汉子,雄赳赳!”到了道观,女道长相迎…  相似文献   

8.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从张陵开辟青城山仙源后,众多道派均传入青城山,留下了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本文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了梳理,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受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的震后保护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四川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以道教为民族传统宗教的国家 ,而四川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 ,道教文化资源丰富。应利用道教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旅游 ,进一步丰富道教旅游文化产品 ,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型度假区和休闲疗养地 ,以道教传统节日为依托 ,举办各种道教文化艺术节 ,让道教文化与旅游、经贸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阐述了成都平原西部的岷山即古史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圣山——“成都山”。作为岷山南首的青城山被古人视为昆仑“成都山”的代表,在宋代仍有“成都山”之名。都江堰所在的“都江”,其得名源于江出天庭圣山“成都山”,为圣河“成都江”的省称。青城山、都江为圣山、圣河,对于进一步提升青城山、都江堰及都江堰市的文化形象,促进文化、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皖江宗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中心的禅宗文化,以九华山为中心的地藏文化,以巢湖、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以及以沿江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五大宗教按其宗教伦理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佛教解决的是人的生死问题,道教解决的是生命的超越问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合为一种,解决的是人的现世生存问题。这三种宗教伦理是皖江宗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皖江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是展示地区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元素,会直接影响到游客满意度,也关系到成都旅游城市的形象。本文主要以成都青城山为例,分析了目前青城山旅游景区公示语韩译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一系列误译的类型,针对这些误译现象,提出了提高青城山韩语公示语翻译水平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道教音乐的文化旅游产业是产业经济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其具备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以及潜在有利的市场价值,日益成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中不可小觑的开发资源。清水道教音乐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对清水道教旅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清水相对落后的经济有所改善,是清水县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清水道教音乐,探讨其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带动作用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聂辽亮 《考试周刊》2014,(55):32-33
文章根据养生旅游及道教养生文化的相关理论,从资源、区位、政策、客源四个维度剖析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开发的优势,指出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龙虎山道教养生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5,(11):84-91
介绍了梅州市的丹霞地貌及其开发情况;在论述南台山丹霞地貌和宗教遗存的基础上,重点对南台山天然卧佛造像的精神价值以及山体因众多宗教遗存底蕴而赋予的宗教文化旅游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一、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放大"世界第一天然卧佛"的效应,打造岭南佛教圣地;二、佛教、道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梅州禅修养生基地;三、整合石龙寨、紫林山和别具洞天等周边资源,构建平远丹霞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7.
青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独特,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是甘肃省亟待开发的具有国内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胜地。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省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利条件,青城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青城旅游资源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发挥资源优势,解决现存困难,力争短期内把青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历史文化名镇培育成新型产业名镇。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由于丽江地理原因、历史原因造成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在全国是罕见的。特别是纳西族在吸收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道教基础创立的东巴教是全国唯一的;丽江的多元文化,纳西族的多元宗教形成许多名胜古迹,这些景点成为宗教旅游资源,在旅游中有一定价值,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四川净众保唐禅派无相和无住在古汶川内青城盘龙山、蚕崖关西白崖山的遗址调查,挖掘汶川三江等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建镇,发展经济服务,盘龙山在南北朝就是佛教名山,开发盘龙山将带动旅游小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武当山旅游无论在品牌名气上还是在景区建设上都落后于少林、峨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品牌的精准定位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番调查,笔者认为武当山旅游开发应当以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扬长避短,重点凸显道教养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道教文化集散地和正宗展示窗口,重振"道教第一圣山"威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