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挨拶"看日本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喜欢“挨拶”。“挨拶”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挨拶”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但它的具体内容和方式却因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社会心理不同而不同。日语“挨拶言葉”首先有内外之分,其次有人际关系的上下之分,此外与“内外”、“上下”关系交织在一起使用的“挨拶言葉”,还有利益的有无和亲疏之分。由此可见,日语中的“挨拶言葉”反映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芳 《考试周刊》2009,(9):56-57
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彼此相见时,总需要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来进行交流,增进感情,建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一些相对常用的"挨拶言葉"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一个日本人来说,他始终是处于上下、内外关系的包围中。"挨拶言葉"与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它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日语中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周边文化相互作用才得以形成的,反映着特定的人类集团的社会生产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语会话最讲究的是"言葉遣い",意思就是谈话时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从而使对方与自己心意相通、关系融洽,达到"和"的目的.于是在日语的日常口语中有些词或句子被赋予了微妙的引申涵义,表现了日本文化含蓄的特点.本文从日语的"言葉遣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日语中常出现的"言葉遣い"的现象的分析,考察日本文化的传统思想和意识,以及日本人日常生活"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语「若者言葉」缩略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若者言葉」有大量的缩略语。新改订的『W辞苑』(第6版)显示,「若者言葉」缩略语的不少词条有逐步固定成为正式日语词条的趋势。本文在归纳总结「若者言葉」缩略语的造语规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流行的语言内因与社会外因并提出对「若者言葉」缩略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阮茉莉 《考试周刊》2010,(51):86-87
暧昧性表达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暧昧表达随处可见,它的形成与日本的岛国环境、"以和为贵"的集团观念与审美意识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应结合日本的社会文化来学习日语,以真正了解日语含蓄、委婉表现的暧昧文化。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能对语言产生影响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日本的「若者言葉」(青年新语)给日语言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我们的共同课题。笔者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新語」到「流行語」,再到「若者言葉」的研究过程,对「若者言葉」在日语中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若者言葉」产生的原因和所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它的种类。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能对语言产生影响是社会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日本的“若者言葉”(青年新语)给日语言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对待这一新生事物是我们的共同课题.笔者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新语”到“流行语”,再“若者言葉”的研究过程,对“若者言葉”在日语中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从“若者言葉”产生的原因和所呈现出的特点分析它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日语文化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了探讨。主要从教室的配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日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对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作了构建,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方法即:(1)传授日本语言文化知识;(2)互动,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研究;(3)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的点评。目的是使学习者透过语言看到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进一步了解日语和日本社会,为将来与日本人实际交往提供跨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来往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日语。2012年中国大陆以105万的人数首次跃居日本国外日语学习者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很多高校都开设日语专业,培养日语人才。但是大部分高校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文化、传统习惯、价值观及表达方式上与中国有着很大差别。因此,要培养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语言背后的日本文化尤为重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要我们了解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说话方式及习惯,就能够避免与日本人交流过程中出现障碍或误会。  相似文献   

10.
朴英花 《考试周刊》2012,(28):87-88
寒暄语代表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和语句表达特点,一个国家的言语,可以充分展现其固有的文化特征。日语中常见的问候语,看似简单容易,却蕴含深厚的日本文化底蕴,表现了日本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和文化习俗。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日本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交往时都使用寒暄语,而且寒暄语在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学好寒暄语是更好地与日本人交往的必备条件之一。日本人有着极强的集团意识,"和"与"恩"的理念甚至影响到言语方面。本文通过日语寒暄语中的例句,找寻日本文化的一些踪影,为日语学习者熟悉和了解日本文化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1.
以我校商日专业的6名学生初到日本留学,在和日本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跨文化交际失误例子为引导,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内容,除了有基础的日语语言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另外从教材、教师、学生的角度分别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熟练掌握日语和正确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多年来这一直是日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强弱,不仅反映出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天赋的高低,更能反映出其对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在学习中,由于母语所带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如果对日本的语言文化了解不多,那么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使人按照母语的思维方式,即本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问题,就容易造成意义上的偏差,不可避免地在交际过程中出现尴尬、费解和不快,引起…  相似文献   

13.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600多年的时间。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汉字译语在明治时期作为外来文化输入的主要手段,对于日本接受西方文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媒介作用。1000多年来日本人接受了汉字的用法训练以及汉字的思维方式,这便构成了今天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及文化模式。晚清以来,日语对于丰富汉语词汇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出日语语言文化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复合动词可以说一直都是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利用『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语料库,对复合动词「~抜く」、「~切る」、「~尽くす」的用法做以简单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日语教学中,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日语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应对日本人。因此,我们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中心,提高日语的运用能力。本文在分析日本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日语课培养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以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日语教学中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的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学习日语的同时必须了解日本的文化。日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日语知识及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日语和日语交际中的日本文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很多词和句子都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使用,要理解这些词或句子的使用情景和语义,就必须先从日本的文化背景入手。日语中"はい"一词的频繁使用,与日本人喜爱肯定表达而尽量回避否定表达有关,而这一现象正反映了日本人的"不安感"与"和"意识。本文拟从"はい"一词的用法看日本人的文化心理及意识。  相似文献   

18.
数字语言的运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日本文化和日语语言学的角度,以日语中的数字"七"为研究对象,从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在文学作品和成语谚语中的体现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发现"七"是深受日本人喜爱的神秘又吉祥的数字,探讨日本独特的数字语言及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日语的一大特点就是省略现象。本文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日语省略的表现形式,主要省略形式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授受关系中的省略和敬语中的省略。由于日本的岛国环境、历史影响、强烈的集团意识以及崇尚"言わぬが花"(沉默是金)等的独特美意识,才形成这样独具特色的日语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中国人和日本人交际失误的事件,从中日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和特点的角度分析了交际失败的原因,强调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日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