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新闻稿件是编辑对来稿进行取舍,是一个对获取信息之后的再选择、再评价的过程。而众多的来稿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这需要编辑的“火眼金睛”。如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报纸编辑要把握选择新闻稿件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编辑加工中对计算机的利用 1.加强编辑加工的稿件管理 对于稿件的管理,一般认为它包括来稿登记、送审和归档,这是编务的主要工作.其实与对作者来稿、刊登和退稿以及审稿名单的管理工作一样,编辑存加工稿件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稿件进行管理,如在电脑菜单中除C盘外,任选一个盘专门用来管理加工文稿.  相似文献   

3.
“救”稿     
有位资深编辑说过:看一个编辑的水平,不是看他“枪毙”了多少稿件,而是看他“救活”了多少稿件。对此,我颇有同感。在编辑部每天都收到大量来稿,这些稿件有些出自名家之手,有些是初学写作者的处女作,更多的是通讯员和工作在一线的作者所撰写。就其质量来讲,优秀的属少数。对有欠缺的稿件,是轻易“宣判死刑”,还是努力将其“救活”,这不仅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03,(12):45-46
作为部队新闻单位,一直强调我们的稿件必须努力贴近实际、贴近战士、贴近基层。那么,作为天天在报社坐班的编辑,怎样做到“三贴近”,并提高贴近的质量呢?我认为主要是要在“3个善待”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提高“三贴近”的质量。善待通讯员的每篇来稿编辑每天都会收到基层大量的来稿,有的是通过通联人员分来的,有的是直接寄给编辑本人的。这是编辑与基层通讯员直接打交道的方式之一,也是编辑直接了解基层、贴近基层的窗口之一。在各式各样的来稿中,一般分这样几类:一种是入了门的通讯员的来稿,文字功底不错,稿件的时效性和新闻性方面也还可以…  相似文献   

6.
“我的稿件写得不错啊,为什么上不了呢?”当了几年企业报编辑,常常有通讯员问我这样的问题,而作为编辑,我们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拿自然来稿,开始觉得不错,但准备编的时候,却又因种种原因而舍弃。原因究竟在哪儿?在此,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将通讯员来稿中较易出现的问题作一个简要的分析。我们编辑有时把难以采用的来稿称为“鸡肋”稿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这里,笔者将这类稿件归纳为六大“鸡肋”稿件。事情小而缺乏深入挖掘,分量轻而没有新闻价值。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一个基层单位开了什么会,你们的领导讲了什…  相似文献   

7.
工作通讯是比较难写的一种文体。但是,它配合党中央、省委的重大工作部署,贴近工作实际,反映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指导性,深受读者喜爱,也是党报党刊常用文体。而在编辑这类稿件的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工作通讯来稿“拿来就可用”的不多,很多稿件文从字顺,但由于存在一些“致命弱点”,编辑总是感到“欲用不能,欲弃不忍”。本文试结合来稿和编辑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里,似乎总有着两种编辑:一种编辑整日里“等米下锅”,就稿编稿,因各种原因(如节日放假、所处地域写稿人少等)时不时还闹点儿“稿荒”;一种编辑总是策划多多,来稿如潮,版面上时时是佳作迭出亮点不断。这两种编辑可分别称之为穷编辑和富编辑。 那么,富编辑有哪些财富呢?或者说,穷编辑缺少哪些财富呢? 第一种财富是大量的稿件。这包括两方面:一是从记者与通讯员的来稿中,富编辑总能编出大批可用的稿件,有的稿件似乎只能枪毙了,富编辑却妙笔一挥,重拟标题、重选角度,使其起死回生;一是配合形势、时亨、版…  相似文献   

9.
何世勤 《新闻界》2001,(6):57-57
最近,认真看了一些通讯员的来稿,发现不少稿件质量相当不错,但也有部分稿件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稿件的命中率,又加大了编辑的工作量。我认为,当前通讯员来稿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追风”。何谓“追风”?就是报上每发表了一篇较有影响的稿件后,跟着都会有不少人“追”着这篇文章的主题去采写稿件。尤其是每当中央、省委作出一些重大部署后,各地党委、政府作出相应反映的稿件,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得就更为突出。“追风”问题的实质是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即新闻要“新”,要讲“创新”,“追风”则只是简单地摹…  相似文献   

10.
一张报纸能否吸引读者,面貌如何十分重要,版面编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自己担任编辑工作五年来,深感编辑更像一个导演,要把一个个“演员”(稿件)安排在合适的舞台位置,必须具有宏观的立体经营意识,即多方读者意识、内容互补意识、整体设计意识。 一、多方读者意识。 编发的稿件应尽可能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满足广大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消息。我曾在《新疆教育报》编辑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版。当时来稿很多,在编辑组稿时,尽可能照顾多方面的需求,注意编发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不同欣赏习惯的读者所关心的稿件,因此受到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基本工作就是删改、加工、润色稿件.给作者的来稿必要时“动手术”.要使编出的文章有独特、独到之处,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不断提高编辑文章的基本水平.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学习有关编辑业务知识,充分依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结合自己所在传媒的特点.下大力练好这个基本功.结合在《领导工作研究》杂志的实际工作,我体会到要练好精编文章的“十八般武艺”.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稿子总是要改的”,这是我们当编辑的常说的一句话。但是编稿、改稿是一门艺术。如何在不损害原稿事实、内容的基础上,在保持作者风格的原则下,把来稿编得文字通顺、精练又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这便是对一个编辑基本功和责任心的考验。目前新闻单位的编辑人员一般工作都很紧张,每天要处理大量来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忽略对原稿应有的尊重,在大删大砍之中,出现伤害原稿、造成失实的差错。新闻当然要求快,但更要注意真实、准确。因此,编辑在动笔删改一篇稿件  相似文献   

13.
一般说来,报纸的新闻主要来自以下四条渠道:本报记者采写稿,本报编辑约稿,以通讯社为主的其他传媒供稿,自由来稿。严格地说,来自这四条渠道的稿件都需经编辑之手加工,都存在稿件升级的必要。本文仅就自由来稿的升级作点探讨。 自由来稿与上面提到的其他三类稿件相比,往往是数量大、内容杂、质量参差不齐。其可贵之处是鲜活,不足之处是就事论事、不深不透。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为自由来稿的升级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编辑要做的事,就是在不改变自由来稿提供的事实的前提下,在材料的选择与主题的提炼上下功夫,以提高稿件质量,从而实现“稿件升级”,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作者收集整理了一些稿件升级方面的成功之作,试图把握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操作。  相似文献   

14.
李业成 《传媒》2003,(5):37-37
编辑工作,受人尊敬。作为一个编辑真正的可贵之处,是编辑的职业品格,包括在工作和为人两个方面。编辑与作者,与稿件,与版面,与自撰稿,这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分寸和把握。 一、编辑与作者、通讯员的关系。编辑的衣食父母是谁?我说是经常为报纸写稿的人。没有他们,就会断炊。现在报纸正逐步走向市场,面对竞争,要靠质量求生存的话,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靠社会的力量。靠社会来稿中的好稿。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靠质量立足,编  相似文献   

15.
张宁 《军事记者》2012,(6):70-70
有幸到军报编辑部学习.能够翻阅许多通讯员的来稿。不过,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拜读一些过去名字时常在报纸上“闪光”的通讯员稿件时.真觉得那些稿件不如他们过去的见报稿写得好。我问编辑老师.是不是通讯员的来稿都是这个样.后经编辑修改润色后才变“好看了”。编辑老师告诉我,这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报道员平时一味忙着写稿.不注意学习.肚子里的那点知识渐渐掏空了.所以写的稿件越来越没味道。  相似文献   

16.
我这样选稿     
编辑部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来稿,作为编辑,当然是择优录取。结合多年报纸编辑工作的实践谈谈我的选稿思想。要有最新的主题主题好的稿件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站得住脚。通俗地说:主题新了,见报把握就大。如何选择新的主题?我认为:选择別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闻主题是一个原则。这种新主题稿件,到编辑部是“抢手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国际报道中的大部分稿件都有着很强的时效性。为了抢时间,前方记者写稿一般来不及字斟句酌,来稿中有时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从事国际报道的编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来稿进行多方面修改,以保证所播发稿件的质量。这里我们提供一篇经过编辑加工的“成品稿”,并附上原稿,供读者参阅和比较。需要说明的是,这篇稿件是夜班编辑在截稿之前  相似文献   

18.
尤在蓉 《新闻窗》2010,(3):105-105
地市党报编辑是新闻稿件把关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大量来稿,编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精心筛选出适合报道思想、适合版面属性的稿件进行认真修改、拼版组合等,最终形成综合产品——报纸。这看似简单的工作流程,却倾注了编辑的心血和辛勤劳动。同时,通过编辑的劳动,能够体现出整张报纸的质量和声誉。因此,加强编辑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是办好一张报纸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9.
报纸编辑工作很重要,它对提高报纸质量,办出一流报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每天面对四面八方的大量来稿,如何选择这些稿件,修改和编排这些稿件,可以衡量出一个编辑的水平如何,素质高低。好的报纸编辑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新闻稿件作出准确的判断,会巧妙地将自己的编辑思想渗透在选择、编排的稿件中,将最生动、鲜活的新闻佳作呈现在读者面前,吸引读者的视线,从而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2,(2)
一篇来稿是否可取,怎样修改才能采用,直至发表或是退稿,这是以编辑为主体对论文稿件进行编辑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析、联想、决策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采用信息方法分析和研究这一过程,可以使编辑程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有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