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灿 《湖南教育》2008,(4):23-23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这一前人的经验总结,正说明了从模仿到创新、仿创结合是作文成功的一条必由之路。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下文简称《谁》文)为例,该文层次结构清楚,从选材、组材到记叙、抒情、议论的写法都很有特色,这样的文章学生最容易效法和模仿。鉴此,笔者便运用这篇文章,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模仿性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我觉得,作文写不好,不能老把责任推给学生,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和指导学生作文。如何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笔者以为有这样四个结合:一、课上讲授和课下模仿练习相结合比如学完高一诗歌单元,就要学生学习使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仿写"《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让学生自己动手"照猫画虎",当然"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没有人笑话你。正是这种"高级模仿"带入情  相似文献   

3.
仿,就是模仿。人无模仿,无以立世;教无模仿,无以立教。朱光潜也说过:"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自家特有的风格。"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写出了与之齐名的《登金陵凤凰台》。可见,"模仿"是在读与写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更便捷的桥梁,是读写结合的最佳方式。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模仿的误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来,没有学生的个性特色.在作文批改中,我做过统计,在《放学的路上》的作文里,100%的五年级学生都写学生排好了队,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家,很少写自己看到的景色和路上发生的事,也没有人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和同学的对话,更没有人写自己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意只和引导学生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作文,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很有益的。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问题》为例,过去教这类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其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教育,认为与作文教学结合不紧,没有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从写作上进行学习。后来我们认为这篇文章所运用的推理方法对学生写作练习是一个范例,便让学生根据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的观点,模仿课文的论证方法,写了《同心同德与四个现代化》。在选材上,有个学生从一支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写到一桌酒席一人吃怎么也吃不完,  相似文献   

6.
徐冬梅 《考试周刊》2009,(42):69-69
作文要不要模仿,这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老问题。争论的双方各执一词,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以为这多少与教学研究中尚缺少从理论上加以闸释有关。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本文试图从理论角度对作文与模仿的关系作一说明.以求教于方家。“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作文从根本上说离不开模仿,作文的本名应叫“仿作”,为什么呢?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在1980年为小学生作文选《幼芽》题词时指出“模仿不是好办法”.在当时曾引发了一场小学生作文可不可模仿、仿写是不是“好办法”的争论。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仿写违背作文先有内容后有形式的过程.造成作文千篇一律.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烂”作文.不利于形成健康的文风等。而我认为.教学生模仿作文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好作文也是从“模仿”中诞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作文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传统作文教学强调"熟读唐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主张在模仿中掌握写作技巧.于是重视名家名篇对学生的影响,认为模仿是初学作文不可缺少的步骤,在今天课改新理念下只讲熏陶,只讲模仿是不行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书本、社会的理解能力探索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启蒙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快乐的走进作文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正模仿,是人的一种成长方式。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走路,乃至做事做人,无不从模仿起步。我教作文,也是从模仿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开始的。1990年,还在作文课堂里暗自摸索的我,上了一堂作文公开课《织女塑像》。由于不谙学生的写作心理,将观察作文与想象作文混搭,将静态描摹与叙事创作掺杂在了一起,致使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学生  相似文献   

10.
聪儿写作文     
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聪儿带回一个作文家庭作业,题目是《记我敬佩的一个人》.聪儿作文刚起步,不知怎么写,问我.我说;"你想想,谁让你佩服啊?是老师、同学、还是……"  相似文献   

11.
燕子     
作文模仿秀,“秀”从模仿来!读完《燕子》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提笔模仿的冲动呢?他们的文章虽李冰莹和李科同学就勇气十足,然模仿得不错,但是,你的文章也许更加精彩喔!亲爱小朋友,你有勇气吗?欢迎你也来模仿模仿!主持人:阿杰  相似文献   

12.
屈原与扬雄在文本层面客观存在着斩不断、理还乱的亲情关系.《反离骚》所受《离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体上承袭、模仿《离骚》;二是结构上开篇方式相同;三是语句上直接借用《离骚》中的诗句;四是表现手法上继承《离骚》的比喻、象征手法.扬雄其他辞赋作品也在文体上和艺术表现手法上受到文本屈原不同程度的影响.无论是"点"上还是"面"上的影响,都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模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出了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文化传统的因素,有教育体制的因素,也有教材和课程理论的因素。面对现状,我们一线教师要立足课堂,端正心态,不要一心想着如何培养作家和诗人,我们没那么大的能耐。即便我们的课堂里将来走出了诗人或作家,那也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老老实实帮助每一个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我们的天职。模仿,是最好的办法,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魔方"。谁玩转了这块"魔方",谁就进入到了作文教学的自由天堂。  相似文献   

14.
正这里的"文"是指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道"是指作文的一些经验和技法等:"文"道'结合"是指从"文"中感悟出"道".将"道"融人"文"中去触摸。中学的作文指导不是大学的文学理论课.更不是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对作文的经验和技法等不能"裸讲",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而要将之融化在一个个鲜活的作文案例中,让学生去感触、感受和感悟。学生感触了,才能入骨;感受了,才能人心;感悟了,才能入脑。鲁迅说:"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未写过《写作方法》或《我的写作经验》之类的专论。为此,中学的作文指导不应走讲"经"说"法"之路.而应走"文""道"结合之路。就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道"是盐,它只有融化在"文"这道菜中,学生才能真正吃出滋味,才能真正从中吸收到营养。  相似文献   

15.
李娟 《生活教育》2014,(21):118-119
正书柜里有一堆尘封已久的作文刊物:《满分作文》、《优秀作文》……是它们"教"会了我写作文,让我的文笔从稚嫩渐渐走向"成熟"。它们让我懂得:明明是天气热得让人心烦,也要写"今天,天气晴朗,碧空里飘着朵朵白云";明明觉得愚公移山的行为很愚蠢,也要写"我们要学习愚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作文书上说,作文要  相似文献   

16.
学习仿写     
李郁  段厚永 《新作文》2021,(1):42-47
课堂回放 一、仿写知多少 师:同学们好,本单元我们写作训练的重点是"仿写".我们都知道,学习书法绕不开"临摹",其实写作也一样.写作的起点应该是仿写,你们平时写作的时候有没有借鉴过一些作品? 生:有的,我每次写作文前都会翻一些杂志,看看有没有好的句子可以借鉴和模仿.师:看来你比较关注语言的模仿,难怪你每次作文中总会有几...  相似文献   

17.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小学生善于模仿,也需要模仿,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文仿写,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这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应抓住取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作文的"真实"与文学意义上的"真实"是有差别的,初中作文强调的是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要抒写真情实感. 作文需要真实 一切情感源于真实,这是个浅显的道理. 真实是作文情感的触发点.一篇作文如果连最起码的情感触发点都没有,何来真情?何来感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作文中只有流淌出作者的真实感受,才能感动读者.相反,没有真实感受,胡编乱造,无论文章词藻多么优美,那最多也只能算作文字的堆积.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您提倡作文学习从模仿范文开始?是的。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但经验告诉我们:模仿范文写作,坚持不懈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南宋学者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语言学家吕叔湘曾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作家莫怀戚也认为,模仿是一切写作的基础,精彩的模仿就是创作的源头;每个人都有模仿的潜力,如果通过训练被激活、被放大,就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能力。所以,把仿写当作写作入门的必经之路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此,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和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个"模仿——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个性创意表达"的过程。如何指导学生习作由模仿到个性化的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