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桑媛 《甘肃教育》2011,(6):27-27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语言之精妙,洞见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2.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直觉敏锐的感知力,它是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语感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如何进行语感培养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落实在听说读写之中。  相似文献   

4.
抓住重点词语加强语感训练哈尔滨市公滨小学孙唯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地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训练是语...  相似文献   

5.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早在3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就认为“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的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长期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践训练中,我总结出以下八法:  相似文献   

7.
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明确提到了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耍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语感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是对语言文字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那怎样训练这种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呢,我认为与构建阅读者的艺术审美心理时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正语感是在长期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形成的一种敏锐的感受、理解、领悟和把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意识,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力、表达力以及鉴赏力。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几年来不断的尝试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积累生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就是说,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领会,  相似文献   

10.
语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它具有顿悟色彩,整体把握色彩、想象色彩和情感色彩等特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语文知识的把握,而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语文知识为先导,以言语实践为主体,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从汉语学习规律出发,注重品味,综合听说读写练习,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实践中培养语感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陈荣华 《文教资料》2005,(2):115-116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文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也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现代的阅读教学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能说会道,能读书看报,能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和丰富的理解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指导他们品析语言,是每一个蒙语文教师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因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义,把握语言之理趣,还能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的紧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所谓语感,是指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简单说,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笔者在《荷花》(浙教版第六册)一文的教学中,尝试以指导学生读书活动为“经”,以语言操练为“纬”,着力培养学生语感素养,达到“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般的语感境界。  相似文献   

14.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掌握科学实用的语感培养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领悟和品味能力,是对语言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把语感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基本内容,可见,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那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这一表象直接的、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7.
罗强 《小学教学研究》2011,(7):59-59,61
语感是人对语言直接、整体的感受,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培养语感尤为重要。因为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语感的: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语感教学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话题.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活、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它的核心是学习语言,基本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其基本特征是:以课文为载体,通过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和规律,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语感是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的把握能力".语感教学业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话题.加强语感训练,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