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九歌》乃至全部屈赋,就会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即“灵”字出现的次数很多。“灵”字在《九歌》中凡十二见,而与“灵”字有关的词如“灵修”、“灵保”、“灵氛”、“灵均”等,在屈赋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弄清“灵”字的全部含义,对于我们读《楚辞》,进而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等,都是很有帮助的。灵,是楚国民间方言。《楚辞》中言灵多指神或扮神之巫觋。《说文》:“重,巫也,以玉事神,从玉,霝声。靈,或从巫。”《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王逸注:“灵,巫也。楚人谓巫曰灵子。”楚大夫屈巫字子灵,可知灵之本义为巫,战国时楚人仍保存灵字的本义。那么什么叫巫?灵字为何从巫呢?《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国语·楚语》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  相似文献   

2.
释“偃蹇”     
《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偃蹇一词,王逸注:“高貌。”《楚辞》中“偃蹇”共出现五次,王注均不同。除上面一条外,《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王注:“众盛貌。”《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佼服。”王注:“舞貌。”《远游》:“服偃蹇以低昂兮,骖连蜷以骄骜。”王释此两句为:“驷马駊駥而鸣骧也。”《招隐  相似文献   

3.
《楚辞》中的“兮”字,原是楚国的方言。郭沫若《楚辞·离骚》注译:“‘兮’,古音读‘啊’”。孔广森《诗声类》云:“‘兮’,古音当音‘啊’”。自此以后,十多年来各类古典文学选本对“兮”字的注解,都依照他们两人的说法,注云:读“啊”或“呵”。如新近出版的程嘉哲《九歌新注》云:“把其中(指《九歌》)的‘兮,字都按古音念成  相似文献   

4.
《云中君》在《九歌》中是比较短小的一篇,内容也不甚复杂,但看了一些注释和翻译,总觉得不十分妥贴,与诗意有所隔膜。王逸《楚辞章句》与朱熹《楚辞集注》均认为《云中君》是祭祀云神之歌,其中“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蹇将檐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四句,王逸注日:“言巫执事肃敬奉迎引导,颜貌矜庄形体连蜷,神则欢喜,必留而止”,“于  相似文献   

5.
一、《楚辞·九歌·湘君》“斵冰兮积雪” 朱熹《楚辞集注》云:“斵,斫也。言乘舟而遭盛寒,斵斫冰冻,纷如积雪,则舟虽芳洁,事虽辛苦,而不得前也。”断言是写“乘舟而遭盛寒”的实况。张铣则说:“盲志不通,尤乘舟值天盛寒,斵斫冰冻,徒为勤苦而不得前也。”推测是写“志不通,犹乘舟值天盛寒”而“徒为勤苦”的不幸时运的比况。对朱、张二说,我们且不管是实写还是比况,但对“积雪”词义的注疏却是一致的,后人皆引而从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斵,斫开。积雪,斫碎冰块,冰屑纷然好象积雪。”张家英《屈原赋译释》注云:“断同凿,敲开。积,使积集。积雪,使雪积集,实即扫雪。斵冰积雪,敲开冻冰,清除积雪。”对上述诸说,只要细加分析,不难发现其错谬之处。试读“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沉,“石漱兮浅浅”,“水田兮堂下”,“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各句,分明是江水汹涌,浅滩急流,屋旁水缓,芳洲花香,既无严冬之寒,也  相似文献   

6.
孙常叙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一、二期上,发表了《<楚辞·九歌>十一章的整个体系——<楚辞九歌>通体系解·事解》之一、之二,对《楚辞·九歌》作了新的解释。对孙先生的解释,我有不同看法,现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来商讨。先说《河伯》篇的错简:今本《河伯》篇共五节,第一节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第二节是:“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第三节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为兮水中?”第四节是:“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相似文献   

7.
对于《九歌·河伯》一篇所祀是否为黄河之神 ,楚辞学界尚有争议。这一问题关系到对《九歌》神灵身份及性质的认识。本文从“河伯”在先秦典籍的记载及《九歌·河伯》篇本文的内证证明 ,《河伯》一篇所祭确为黄河之神 ,而非南楚水神。文中对“楚不祀河”而《九歌》却祭黄河之神的矛盾也结合研究界的探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正> 林云铭、蒋骥、游国恩、姜亮夫、郭沫若、……等位先生都是《楚辞》专家,他们关于《楚辞》的著作,流传甚广;智者千虑容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故我才有如下的一些琐谈。一、谈谈“撰余辔”两句《九歌·少司命》篇太阳神在唱过“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后,所唱的“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两句,把太阳头天晚上没于西方,次日早上又能从东方出来的原因告诉我们了。而郭沫若先生却说:“从这节歌里,  相似文献   

9.
对于《九歌·少司命》的内涵,古来训释甚众。少司命神的职司较最古老的神祇各司一职已有所发展。如《楚辞》里常见的丰隆,即兼雨、雷、云神于一身。在原始《九歌》内,少司命神很可能具有战神或准战神的身分。《九歌》本来是祭祀战神的巫歌巫舞;少司命神厕身《九歌》诸神的行列,必与战神存在难解难分的因缘。上古人祭祀战神,主观愿望自然是祈求战神佑助战争奏捷。神的出现序列是自然神最先登场(原始人“万物有灵论”的反映);图腾神联袂而至(“图腾崇拜”的反映);宗祖神接踵而来(祭祀宗祖的反映)战神较“抽象”,部落中冲突频繁,方有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车错毂兮短兵接"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九歌·国殇》第二句“车错毂兮短兵接”,王逸《楚辞章句》注云:“错,交也。短兵,刀剑也。言戎车相迫,轮毂交错,长兵不施,故用刀剑以相接击也。”历来注家洪兴祖、朱熹、汪瑗、王夫之、戴震、蒋骥、郭沫若、金开诚、闻一多、姜亮夫等均循王逸注,将此句理解成敌我双方战车交错混杂在一起而用刀剑互相砍杀的战斗场面。  相似文献   

11.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在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九歌》 《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改编刨作的具有独特体制的祭歌。共11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湘君》、《湘夫人》、《出  相似文献   

12.
秋风、流水、离人论“情语”与“景语”者很喜欢引用《九歌·湘夫人》的开头: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情中有景,景中有人。满纸的风波,满眼的落叶,满怀的秋思,满天的离愁。从  相似文献   

13.
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是什么神?历代注家其说纷云。一说云中君是云神,如王逸、朱熹、胡文英、蒋骥、陆侃如、马茂元等。王逸《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马茂元等(《楚辞注释》)亦说:“‘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犹言云中之神。”并说“云中君指云神,后世注家大多无异词。”似乎云中君为云神已成定论。一说云中君乃云梦泽之水神。如清初学者徐文靖《管城硕记》提出:“云中君犹湘君耳。”以后王闿运(《楚辞释》)、陈培寿(《楚辞大义述》)均持此说,认为云中君就是云梦泽中的水神。  相似文献   

14.
今读《楚辞.九歌》,拟就古今训释的某些疏失略作商榷。所讨论的《九歌》语词(加着重号者)如下: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远举兮云中”。三、《湘夫人》“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四、《大司命》“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五、《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相似文献   

15.
一、盖(盍)为余而造怒。(《九章·抽思》)《抽思》这句中的“造”,注家们历来都认为是动词,并用“作”、“生”之类的词儿来训释。如,朱熹《楚辞集注》:“本无可怒,但以恶我之故为我作怒也。”王夫之《楚辞通释》:“造,作也。”马茂元《楚辞选》、聂石樵《楚辞新注》:“造怒、有意找岔子来生怒。”我认为,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的;但联系届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其它作品看,如把《抽思》中的这个“造”作形容词“疾”、“急”讲,则显得更妥当些。“造”是可作“疾”、  相似文献   

16.
《少司命》是《楚辞·九歌》中祭祀生育神的乐歌。这首乐歌塑造了美丽善良、温柔多情的少司命形象,也表达了人神友善、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从艺术上看,《少司命》语言清新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景物描写生动细腻、意境优美神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外,作为只有短短一百五十九字的文学作品,《少司命》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据《史记·天官书》载,司命为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主老幼”;洪兴祖《楚辞补注》说:“司命,星名,主知生死,辅天行化,诛恶扩善也。”可知司命是主宰人生死之神。王夫之《楚辞通释》中说:“……少司命则司人子嗣之…  相似文献   

17.
《楚辞·九歌·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主骖殪兮右刃伤”二句,今《楚辞章句》、《楚辞补注》各本王逸注云:“言敌家来,侵凌我屯阵,践躐我行伍也。”此注“敌家”一词,钱钟书先生《管锥编》第2册谓乃汉、唐古语,今语则分言“敌方”、“冤家”,并引《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敌家则数道并进”(‘则’字各本无,钱先生误衍)一语为证。今案:《楚辞》王注“敌家”本作“敌众”。《国殇》前云  相似文献   

18.
《楚辞·九歌》是一组优美的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的神际恋歌。其中二《湘》是关于湘水之神的恋歌 ,但是在具体的释义之中仍存有不少歧义。从东汉王逸开始至今日楚辞学界对二《湘》的解读注释中 ,发现歧义最多者 ,不过《湘君》中“捐余 兮江中 ,遗余佩兮醴浦”和《湘夫人》中“捐余袂兮江中 ,遗余兮醴浦”数句。将各家所说进行一番梳理后 ,发现大致有“赠送”、“弃绝”、“祭山川”、“永不相忘”四种说法。以“永不相忘”说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19.
《楚辞·九歌》,是一组祭祀的乐歌,计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礼魂》等十一篇诗。为什么名为《九歌》,而实有诗十一篇呢?从王逸以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王逸在《楚辞章句》注释《礼魂》第一句诗时说:“言祠祀九神”,好像是说名为《九歌》,是因为祭祀的是九种神祇。但在《九辩序》中又说:  相似文献   

20.
上古时期,荆楚族原居北方黄河流域中游,故曹、卫均有“楚丘”(《左传》隐公七年、僖公二年).后来南迁,渐至上古苗蛮族团的地域.据《史记·楚世家》云,周成王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氏,居丹阳”.是时荆楚已定居今湖北省境内.荆楚乃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所以三阎大夫屈原自叙家世,首唱“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颛顼属华夏族团,与东夷少吴氏族关系密切.她革新传统的巫教,本身即是一位神气活现的大巫.然而,南方苗蛮族团对黄河流域的巫教是不感兴趣的,《尚书·吕刑》有言:“苗民弗用灵”,灵即巫(《说文·玉部》).苗蛮自有苗蛮人笃信的原始巫教,与北方的巫教两不相扰.但南、北方的巫教都属原始迷信,故可在荆楚人手中获得混一.这是神外大地南、北方原始居民的情感之奇妙交流与和谐统一.楚文化就是具有原始色彩的南、北文化交融的产儿;由于其蕴涵浓郁的巫风巫俗,我们姑名之曰“巫楚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