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办公室里闲聊的对象常常是学生。那一年,坐在我对面的王老师接了一个班,才没几天就听见他喜滋滋地说:“我今年运气真好,班里的学生素质很整齐,学生家长也挺愿意配合,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领  相似文献   

2.
十六号同学     
<正>开学不久,坐在对面的王老师喜滋滋地说:"我今年的运气真好!刚接手的这个班,学生素质很整齐,尤其是学号16的那个学生,将来可能成为领军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让王老师这么看好这个学生?原来,大部分七年级新生对学校还不太熟悉时,这位学生竟在班上给同学们发自己手绘的学校地图。王老师展开那张详尽的地图,得意地说:"这学生很有自己的创意,这张地图让他在班里很受欢迎,但是他一点都没有骄傲,跟谁都合得来,才几天时间,  相似文献   

3.
张坚 《师道》2003,(3):20-20
“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这是为人师者耳熟能详的道理,但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日前,我的一个朋友,一位担任中学班主任工作多年的老师,因为班里的一个学生干部当众发表了与他不同的观点,一气之下,竟将这个学生干部撤了职。这件事在班里造成不小的躁动,原本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得十分紧张。据朋友说,他的这个学生骄傲得不得了,常常因为工作上的事与他顶撞,出他的洋相,他早就想“收拾”这个学生了,这次总算让他抓住了机会,出了口恶气。听罢朋友的诉说,我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悲哀,为他这位曾荣获市大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相似文献   

4.
又接任了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刚交接班时.原班主任李老师对我说:“这个班里有两个学生号称‘二王’.全班乃至全校的学生都不敢惹。你只要想办法能征服‘二王’.这个班就好管理了。”闻听此言.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仿佛自己就要遭遇到“黑社会”。  相似文献   

5.
十六号同学     
办公室里同事们闲聊的对象常是学生。那一年,开学不久,坐在对面的王老师新接一个班级,才没几天就听到她喜滋滋地说:“我今年的运气真好!这个班的家长也挺愿意配合,班上的素质很整齐,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让王老师这么看好这个学生的未来?原来,当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学校都还不太熟时,这个学生竟然在班上发送自制的注音版学校地图。王老师展开那张稚气的手绘地图,很得意地说:“我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有创意的学生!这张地图让他成为孩子王,但他一点都没有霸气,跟谁都合得来。才几天时间,就显现了十足的领…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也不时点头肯定他们的观点。这时班里的“淘气包”小硕同学举起了他那胖乎乎的小手,他表情看似有点激动.一板一眼地说:“我要给老师提意见。那次,  相似文献   

7.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第二节课铃声没响前我和往日一样,提前来到教室。没想到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情景呈现在了我的面前。班里几名学生一看我,立刻喊:"徐某是小偷,她偷了吴某的钱。"我马上批评说:"不许胡说。"教数学的王老师听到我的声音也气冲冲地说:"小蒋,你快来判一下这个案吧。班里徐某偷吴某五元钱,还有一块新橡皮,而且他把五元钱花了,我发现了立即去小卖店把东西给退了,把五元钱换回来了。"  相似文献   

8.
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批作业。王老师班的两名班干部急匆匆地到办公室来向她报告,说××同学没完成作业,数学老师让他补上并加做两道题,他不同意,在教室里同老师顶起来了,吵得很凶。王老师听完以后,只轻轻说了一声:“我知道了,你们回去上课吧。”仍然在备她的课。这使我很纳闷:她的班是优秀班级,她又是优秀班主任,班里发生了这样的事,她怎么像没事似的?第二天我背地里问她班的小班长:“××顶数学老师,挨批评了吧?”“没有,王老师根本没提这个茬儿。”事隔一周,我实在憋不住了,便找了个机会去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在班会课上,我问学生们长大想干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我想当科学家。""老师,我想做一个音乐家。""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警察。"……我很满意他们的回答,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手一个劲儿地往空中伸,哦,原来是班里的学困生——吕斌斌,我请他回答他的志向,他大声地说:"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清洁工!"班里一阵哄堂大笑,同学们叽叽喳喳  相似文献   

10.
李南老师     
在附小实习时,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师——他叫李南,带的是六年级的班。他的班在学校中无论管理还是学习都相当的棒,而且有一个特点:他班里的学生各有各的特长。李南在班里很少强调纪律,也很少提醒同学不要忘记怎样做。所有的要求都只说一遍,同学犯了错也不批评,让人怀疑他如何带得好这个班。一节自习课,李南没课,在办公室批作业。我便问:“李老师,咱们不用到教室去看看吗?”他说:“不用去,不能惯得学生老师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又一个样,老靠别人管。”我还是忍不住到教室里去看了看,果然,教室很静,没有人说话,学生们干着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月以前,我校曾有位教员在领导学生做大扫除时,打了一个学生,这个同学非常不服气,回到班里就说:‘××老师打我了,我有错他应该给我讲道理,就不应该打我,反正我保证今后上他的课一定说话……’这位老师听到这些话时,不但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检查,反认为学生背后乱讲,破坏了他在同学中的威信,又把这个学生找来‘训’了一顿。我认为这位老师不能说服教育,指出儿童的错误,而粗暴的进行体罚当然是封建思想作祟,同时也表现了这位老师的无能和不负责,而‘打’的结果是学生说:‘保证今后上他的课一定说话……’。这位教师  相似文献   

12.
黎文君 《广西教育》2012,(32):65-65
班里有一个可爱的小男生,刚来我班时很是腼腆。我要求班里的学生见了老师必须打招呼,前几次他见了我总是远远地躲开了,后来看到我主动跟他打招呼,胆子逐渐大起来,见了我老师长老师短地叫个不停。由于他父母远在广东打工,他四年级时就跟着舅舅,他的舅舅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13.
保持距离     
王老师:您好!我是前不久刚刚转来的学生,到这个班已经两个月了,可同学们一直不愿意接纳我,我觉得自己很失败。我真的已经努力了:见到同学,我总会很热情地打招呼,也很积极参加班里的活动;我的  相似文献   

14.
六天     
<正>第一天王大山决定将儿子王小山送到父亲那儿去。王小山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很平静,对父亲,一年前他就已经是这个态度,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对什么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王小山今年正上初二,15岁,成绩在班里属于倒数几名,是学校和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他的父亲王大山更头疼。可是,孩子大了,打不得,骂不得,说了也不听,  相似文献   

15.
王老师中途接手一个班,接手后办公室老师们都同情地对他说:“小王,你真不该接这个班。”王老师满脸疑惑。看到王老师不解的表情后,其中一个老师继续道:“这个班的学生可难管了,班级卫生那个差,在你之前的李老师可是出名得严厉,他都对这些学生无可奈何,这个班有你受的……”听完后,王老师笑呵呵地说道:“谢谢你们告知,我会注意的。我想用不了多久,我班的卫生情况会好转的……”一周后,办公室老师们都惊奇地问:“小王,可以啊!赶紧说说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周你班的卫生是一天一个样,现在都干净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6.
一堂物理课上,王老师正讲得兴致勃勃,突然,从教室的后面传来了粗犷的流行歌曲声音。这声音很大,全班都能听到,以至于讲课的王老师不得不停下来,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向学生们说:“这么美妙的歌声真把我给陶醉了,这首歌我也特别喜欢,就是自己唱不好。我们今天下午抽个时间,一起请这位同学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班里一片掌声,“那么我们继续来解这道题……。”王老师的做法真高明,他碰到这种偶发事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既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又维护了课堂上随便唱歌的学生的自尊心与面子,…  相似文献   

17.
教师节前,我又收到刘明寄来的贺卡。这一纸祝福,传来了学生对老师深厚的情意,也把我带到一段难忘的经历里。   那年,我又一次接高三毕业班语文课。开学初,前任语文教师王老师在给我介绍该班情况时,特别提到刘明,说:“这个学生素质很好,是学习尖子,别看是理科班学生,还特喜欢语文。”这就引起我对刘明的注意。可是不久,我发现刘明并不像王老师介绍的那样。他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潦草凌乱,几次测验成绩大不如前。通过谈话,我才知道了其中的缘故。原来,刘明初中时的一个同窗好友不久前意外去世了,他为此痛不欲生。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18.
从优点开始     
记得六年前 ,接到一个新班。听上过他们课的老师说 ,班里有一位学生的纪律性特别差 ,没事时喜欢搞点恶作剧或惹点小麻烦 ,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有时还欺负其他弱小的同学 ,老师也常被他气得七窍生烟。以前遇到这样的学生 ,我一定会先从前任班主任那里了解情况 ,再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一一展开教育。但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针对性的“纠错教育” ,其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次 ,我决定改变方法。开学第一天 ,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帮老师发新书 ,这时 ,我就特别地“关照”了他。接着是第一节班会课 ,我对全体同学说 :“你们的优点和缺点 ,王老师都不知…  相似文献   

19.
何雪漫 《师道》2003,(1):35-35
我们班换了新的班主任,他长得又高又瘦,头发全是花白花白的,却偏偏姓劳,结果叫着叫着,他的绰号就从“白头翁”变成了“老老师”。我们这个班,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困难班”,班里都是些令老师头痛不己的困难学生,不少老师都在我们这群过于好动的学生面前败下阵来,新来的女老师更是被我们气得哭过,我们还听到她在办公室里大声地叹息,“真是家有两斗粮,不当孩子王”。可是,新来的“老老师”还真有两下子,他总是笑眯眯的,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班的核心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量化管理,班里的同学被他的荣誉加分“蛊惑”着,慢慢地,纪…  相似文献   

20.
转变     
我到一个班级兼课,班主任是一位刚分配的年轻教师。早就听说这个班里有几个学生逆反心理特别强,还有个别学生自暴自弃,出风头,闹笑话,破坏性行为时有发生。有个叫李明的学生,智商不低却不爱学习,特别好动,上课转来转去,经常搞恶作剧,扰乱课堂,任凭班主任老师怎样批评说服,同学们怎样指责帮助,他就是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几次把班主任老师气得暗自流泪。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了调皮鬼学生李明,不会听课,学习成绩步步下滑,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屡屡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另一方面,我发现他对不太熟悉的人很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