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中国各省区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计算各省区碳排放,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经济因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从时间序列看,各省区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而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从空间序列看,三者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经济因素对碳排放的关联度存在省际差异;从产业结构看:东部地区碳排放与第三产业关联性最大,中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关联性最大。而居民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度与碳排放的关联度同样表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规律,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区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需要各种资源要素的支撑,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稀缺,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则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河南是农业大省,经济相对落后,产业发展约束性较大,东部的资源迁移对河南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河南省抓住时机把东部资源引入与本地优势产业相结合,将宏观产业布局与产业调整相结合,依据规划,将稀缺资源注入重点行业,促使东部引入资源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撑要素。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发展经济已成为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但是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欠发达经济,出现了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内生性比较优势和外生性比较优势两种类型的分析,认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从依靠以资源禀赋为主要导向的外生性比较优势,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内生性比较优势转变,以缩短东西部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4.
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及中西部发展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正在兴起。文章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的优势及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及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从人力资本投入、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和"推、拉"策略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承接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经济过程,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必然要求。郴州作为湖南的南大门和承接产业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优惠政策,占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应该做大做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和谐发展。郴州的承接产业转移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选准产业、优化环境,并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产业转移对中国中西部地区越来越重要。产业转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西部地区具有的劳动力、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厂房和租金价格、资源四方面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好承接产业的载体工业园区,不断创新机制,为产业转移提供机制保障,为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环境,从而使中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旭 《教书育人》2012,(9):50-51
欠发达地区主要是指我国中西部分地区及部分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地区。当前,欠发达地区因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原因,生产仍然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改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软件采购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分析高校软件采购研究现状以及比较软件采购评估与一般意义软件评估区别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中一种用于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TOPSIS法(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运用于多目标决策的高校实验教学软件采购评估领域。通过建立基于软件性能和采购有效度的评估体系,对9项评估内容进行熵值赋权,计算各方案到正负理想解距离及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能够对方案进行有效排序,并且排序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操作过程较为简便、计算量较小、评价结果较为合理,并能有效避免采购招标过程中人为评判的主观随意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从技术上增加了评估的透明性,可为高校实验教学软件采购提供较为科学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普通图书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17-121. 〔4〕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比较优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构成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依据显性比较优势原理,提出了静态、动态和关联指数的计算公式,可用于测度城市产业相对优势大小,为城市群产业分工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在区域环境变化下,蚌埠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时主导产业的选择.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构建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以产业的增长潜力、区域比较优势、技术进步与创新为三大基准,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计算出各个产业的综合评价值,据此进行排序,得出结论促进工业集聚、完善金融服务以及建立健全产学研机制,为蚌埠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陆西部地区经济潜力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大陆西部地区包括陕、甘、宁、新、云、贵、川、藏、渝等九省区一市,土地面积占全国56%,人口占全国23%,煤、水、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地区。但在过去十八年间,由于大陆发展策略的转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西部相对落后,东西差距不断扩大。西部若干省区的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东部一个县的工业产值。①这一情形如不能迅速改变,可能加深区域间矛盾,并影响各民族间的团结。基此之故,中共中央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要把发展中西部、缩小地区差距作为重要方针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广西成人高等教育拾萃阿明历史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欠发达的省区。全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各类教育发展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贫困象一团迷雾困扰着八桂大地。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广西人从贫困中奋起,从与兄弟省区的差距中...  相似文献   

14.
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当今经济界常常谈论的问题.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文章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主要障碍,指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并结合河南省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河南省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来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的省际间比较,对全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东中西各个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不同。为此,首先应大力发展经济,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物力的支持和保障;其次政府要重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第三要加强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启动东业西移推动西部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产业梯发和经济梯度,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完全可以利用幅员辽阔的优势,在其有不同经济梯度的地区之间浙次推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经济发展势头.进入90年代后期,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甚至丧失,东中西部的产业梯度已经足够大,客观上要求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中西部在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积累、体制转型与市场发育、人文条件与人文素质等方面有接收和吸纳来自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初始条件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就地乡城迁移的规模,测算了人口城镇化的区域贡献,得知中国城镇化主要是由中西部地区支撑的,由本地城镇化支撑的;中西部各省区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率正相关,其城镇化率提升水平呈现条件β趋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办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省级示范性高中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自己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年担任省级重点中学校长的工作经历,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示范性高中的地位、意义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9.
这里通过对《养正轩琵琶谱》中〔将军令〕与《李芳园琵琶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与《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的定弦法、乐段与小标、曲谱及曲谱指法比较,从而发现浦东派《养正轩琵琶谱》中的〔将军令〕应源自《李芳园谱》中的〔南将军令〕。《汪昱庭琵琶谱》手抄本中的〔将军令〕源自无锡派《华秋苹琵琶谱》中的〔将军令〕。  相似文献   

20.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对策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明显比较优势和开发环境差的共同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面临的认识上、体制上和资金上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