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所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大多在两省或数省交界的边缘山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活贫困、文盲充斥。如1929年兴国县红色政权刚成立时,这个县的文盲竟达95%以上。在当时的苏区地方政府许多干部中,由于文化程度低,不理解上级命令和政策而贻误工作、贻误军情的屡有发生。这严重影响根据地的巩固和安全,制约苏区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大力扫除文盲,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苏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就成为苏维埃政权的一件大事,成为和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苏区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苏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条件。为了造就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江西苏区不仅创立了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干部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学校和师范、农业、银行、戏剧、看护等专业学校,还致力举办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是江西苏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江西苏区的一种教育形式。 为了发展苏区职业教育,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部制定了《教育行政纲要》①和《短期职业中学试办章  相似文献   

3.
<正> 江西苏区把发展文化教育作为争取革命战争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和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为了造就大批党、政、军干部和提高根据地人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江西苏区不仅创立了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干部学校、普通小学、成人学校和师范、农业、银行、戏剧、卫生等专业学校,还致力举办各种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是江西苏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教育工作的方针与任务,应该从估计在战争的环境与苏维埃政权之下的观点出发,这就是说应当把教育工作为着战争与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观点出发,把教育为着战争,就是说满足战争的需要,用教育工作帮助战争的动员、战争的发展,随着苏区的扩大与苏维埃工作的发展需要,广泛的提高群众和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来执行新的任务,以帮助战争的动员,需要经过教育的工作去提高广大工人与劳苦群众的阶级觉悟。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先后建立了中央,湘赣、湘鄂赣、闽浙赣等大片苏区。面对险恶的环境,党和苏维埃政府在领导苏区军民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同时,大办文化教育事业。在战争的间歇,创办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学校。出色地完成了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和提高苏区人民政治文化水平的中心任务,为苏区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整个革命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苏区,党、政、军、民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苏区的共产青年团组织对教育部门工作的协助情况。 为了推进苏维埃文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一九三三年八月间团中央和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举行联席会议,讨沦了目前教育方针和任务,团对教育部工作的协助问题。紧接着在十月间又召开了苏维埃文化教育大会。会议提出了苏维埃教育的任务,制订了统一的学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案,提出必须大力发展列  相似文献   

7.
虽然受到“左”倾路线的错误影响,曾提出一些偏激的、不恰当的主张,但是“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提出,促进了干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劳苦大众教育的普及,苏区教育得以飞速发展。本文试从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提出、内容及评价来探讨其对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34年2月,瞿秋白进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即教育部长,对苏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高度重视苏区教育工作,倾注心血为之奋斗;制定一系列发展苏区教育的路线、方针和法规,正确处理战争与教育的关系;抵制“左”倾错误,努力保证苏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倡导扫盲运动、创办各级各类学校,提高苏区群众文化水平,为党培养各方面干部和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党的一贯的教育方针,综合馆人民教育发展简史这一室里所陈列的许多宝贵历史资料,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有一本苏维埃时期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其中第三章提到了教育与政治斗争的联系:一、苏区小学教育同地主资产阶级的儿童教育是绝对不同的,首先就是我们的教育公开的和工人阶级及农民群众政治斗争联系着,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武器。而  相似文献   

10.
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是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苏区人民革命斗争的产物。苏区的文化教育建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苏区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实际,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指战员的力量,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它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对传播革命思想,支援革命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后来中共领导的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苏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反“左”倾错误的斗争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并奠定了政治条件;毛泽东在江西苏区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苏区时期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大批训练党员干部而创办的,苏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群众的支持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中央党校的创办提供了条件。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由政治理论、军事技术、文化知识和课外活动组成。具有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依靠群众办学等特点。中央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苏区干部好作风锤炼的熔炉;培养了大批苏区骨干力量,是干部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了学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党校办学精神,有力地支持了苏区的革命和建设。对新时代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具有借鉴及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区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国内战争的环境里,苏维埃政府仍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第十二条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在进行国内革命战争所能做到的范围内,应开始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首先应在青年劳动群众中施行并保障青年劳动群众的一切权利,积极地引导他们参加政治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发展新的社会力量。”①各级苏维埃政府把搞好教育工作看作是“争取战争的胜利与苏维埃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②,批判了把教育工作同革命战争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动员民众一切力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20,(1):31-34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新时代要求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大学生,而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高校要充分挖掘苏区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苏区文化是梅州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资源比较优势和教育理念价值。嘉应学院作为梅州唯一的本科院校,苏区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和运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梅州苏区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教育资源,可以成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苏区文化教育融入课堂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川陕苏区始终重视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成分问题,并作为政权建设和改造的基本方向。川陕苏区还通过调整党与苏维埃的关系,加强党对苏维埃的正确领导。川陕苏区的土地革命,继承了鄂豫皖苏区的成功经验,及时吸收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精神,政策相对成熟。反富农斗争成为川陕苏区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苏区成人教育的独特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确立了苏维埃文化教育的总方针;规定了苏维埃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创办了苏维埃大学;在古田会议案中提出了十大教授法。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区域的高等教育,是整个苏区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培养了大批领导革命斗争的优秀干部和专门人才,为发展苏维埃文化教育事业,争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珍视这一宝贵的教育历史遗产,分析、研究苏区高等教育所走过的短暂而艰难的发展道路和所积累的初步但富有特色的办学经验,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一) 我们党一诞生就高度重视教育,积极创办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各种革命学校,为革命培养人才。一九二一年八月,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有效地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苏区各级政府对于文化教育,尤其是对占苏区人口相当数量的女子的教育十分关注,采取了一系列兴学措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苏区的女子教育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各级政权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具体,针对性强,易于检查落实.1932年6月20日,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保护妇女权利与建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的第三号训令,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和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立即计划实施妇女文化教育工作,设立各类学校,提高妇女的政治文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