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从未长久地停顿过,迄今为止的战争,就其军事形态而言,都是绝对战争,进入21世纪,绝对战争正日益为可控性战争所代替,其根本原因在于战争手段的巨大破坏性制约了战争目的的无限性;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制约了绝对战争的爆发与升级;战争的高消耗制约了战争的规模与强度。战争控制包括军备控制、危机控制、冲突控制和局部战争控制诸环节,就战争要素而言,战争控制涉及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对象、战争方法、战争时间与战争空间因素的全面控制与全程控制,《孙子兵法》是战争控制的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信息发生的画面和现场音得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在伊拉克战争中,传媒成为战争的先行者,传媒战成为战争中的亮点。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中,传媒悄然成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由战争的观察者、记录者变成战争的参与者和协助者。  相似文献   

3.
闫栋栋 《孩子天地》2016,(6):267-268
唐朝建立之后,逐步与朝鲜半岛三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高句丽在权臣盖苏文的专政下,一再破坏这种宗藩关系,攻伐新罗。于是,唐和新罗开始联合打击高句丽及百济,而学术领域有关这场战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对战争性质、战争原因、战争影响等方面。本文将从战争前的背景、战争的经过,战争的影响,和战争的性质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7,(1):51-51
战争是整个人类的社会现象,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滋生和蔓延的。在整个地球上,战争此起彼伏,规模或大或小,时间或长或短,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世界古代与近代发生的战争,如希波战争、希腊内战、罗马帝国的扩张战争、拿破仑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等等,这些名的战争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远都是空前的,同时战争中的军事思想、兵器(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对以后的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编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战争发展史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基本原则和规律性,明确了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在普鲁士资产阶级军事家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鲜明地提出战争是政治继续的观点之前,许多哲人已经对战争的本质问题作过思索。他们的思索集中在战争目的以及对战争作用因素等问题上。在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和发展时期的西方思想家都或隐或现地提出战争与政治相互联系的朴素观点。如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和军事家已注意到战争与政治的联系。提出战争关乎国家存亡,对战争要持慎重态度的主张,但要做到有备无患。孙武在《孙子兵  相似文献   

8.
对于俾斯麦在1864—1871年先后组织和发动的“三次战争”: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德法战争,不应贬之为“王朝战争”。总的来说,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是进步的、民族解放的、革命的战争,对德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在全书中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役、战斗。对这些战争进行归纳、抽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略思想与战争战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在战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等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轶 《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45-49,62
《诗经》战争诗是指《诗经》中以参与战争的士卒将领(包括君王)为表现主体,歌咏、抒写他们在战争生涯中的生活状况和情感体验的诗。根据《诗经》战争诗的抒情内容及其表现风貌上的不同特征,本文将《诗经》战争诗分为四个类型:缅怀、赞诵祖先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武功的“颂歌型”战争诗;表现天子、诸侯、将帅士卒在平定叛乱、抵御入侵、扶弱抗暴等正义之战中的情感体验的“军歌型”战争诗:表现战争给士卒将领带来的忧思祸难和常年战争中的哀伤之情的“悲歌型”战争诗;表达嘲讽、批判之情的“批判型”战争诗。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的战争思想,包括战争的本质观、战争与国家治乱的关系、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战略思想等各个方面.对于战争的本质观,书中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代表了作者对战争在国家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战争与治乱关系方面,作者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国家的政治状态,政通人和者胜;民的作用与民心的向背成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因此特别强调安民抚民的重要;在军阵建设上,作者提出帅乘和、同心同德者胜以及以德取胜的思想;在战略思想方面,提出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主张.<左传>战争思想的特点是哲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反战主义和平思想的追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先秦诸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思考中包含着极其敏锐的见解,有揭示战争明确动机和肯定战争合理性的话语、有反对使用战争手段和否定战争合法性的观点、有关于国家之间交往规范与道德标准的相关理念。所有这些都为反对一般和特定条件下的战争提供了哲学、政治和心理上的思想依据,也成为历代政治家或国家决策者采取战争行为还是和平行动的观念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三十年战争始于1618年捷克反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起义,终于1648年威斯特发里亚和约的签订,历时三十年,就称它做三十年战争.在战争的整个进程中,欧洲所有国家几乎全部参加,这次战争就具有欧洲国际战争的性质.因此,也有史学家称这次战争是第一次欧洲大战.但由于战争是在欧洲的天主教和新教间冲突的幌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 ,本世纪前期发生的护国战争以反对帝制复辟 ,维护共和为宗旨 ,是一场具有民主革命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的重要领导人和决策者梁启超在整个战争中运筹帷幄 ,在政治宣传、斗争策略、外交、统一战线、治军、财政等方面进行了总体的谋划和设计 ,为护国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十分强调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他认为战争是有规律的、可知的,战争规律有一般战争规律和特殊战争规律,应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研究战争的目的在于应用规律指导战争。毛泽东研究战争规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科学研究和认识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民族、宗教的凝聚力;因民族和宗教而爆发的战争因素及类型;民族、宗教在战争中的精神作用;民族、宗教与战争的关系于将来之走向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民族、宗教与战争的内在联系,为当今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战争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也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描写了自东汉末年到晋初一百多年的战事,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对战争的描写中,《三国演义》重视渲染战争环境,青睐于智斗的决定性作用,又擅长以战争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但在对战争的全景性和狂欢式的表现中,《三国演义》陷入了为统治阶级、为利益集团“修史”的片面立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战争暴力给百姓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缺乏反思意识和人道主义关怀,由此淹没了战争的血腥气味和死亡恐怖,而将战争诗化和狂欢化了.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对战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主要涉及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和政治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 ,战争的根源、战争的主体、战争的规则、战争的特点、战争的形式等等 ,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信息战中 ,美、俄、日、伊和中国台海两岸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信息对抗和局部的信息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但全面的信息战必然给全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为了保卫信息和平 ,中国必须抓紧和平时机 ,持续增长国民经济 ,建立自主的信息产业 ,推进民主政治和体制改革 ,大力培养和妥善使用信息人才。  相似文献   

20.
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高校国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应根据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方式、手段,要以树立大学生的信息化国防观念为重点,以培养信息化战争的国防后备力量为重要目标,强化当代大学生都应当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能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基本能力,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储备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