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欧漫 《新闻窗》2011,(2):39-40
深度报道作为各种媒体形态竞争的主要形式,一直是新闻业界、新闻学专家讨论的焦点问题。广播新闻中的深度报道除了结合自身的传潘优势之外.还应该在整个深度报道的采写与报道中融入思辨性思维,从而达到广播新闻的深度。本文结合笔者的新闻实践,从新闻采访、采写报道等方面,探讨如何将思辨性思维融入广播的深度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2.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在1987年。中国青年报刊发的三篇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被业界认为是早期我国深度报道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赵倩 《青年记者》2016,(15):54-55
面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挑战和冲击,行业报如何适应新形势,增强影响力、引导力和生命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在各类媒体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行业报唯有充分发挥在深度报道上的优势,增强深度报道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方能立于不败之地。2008年《,中国劳动保障报》开办“声音·观察”版,通过专家权威解读、业界观点交锋、政策梳理等形式,对社会热点、新闻焦点深入剖析,强化了权威性、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一、真实是新闻的立足之本,更是媒体的立命之本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也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可以说各个层面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真实性的追求也是对新闻核心价值的追求,是新闻业界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集中守望。一家媒体对新闻事实真实性把握能力的高低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是媒体在民生大众中公信力强弱的标志,媒体的权威是靠一篇篇尊重事实的报道长年累月经营起来的。相反,一篇虚假报道有可能瞬间导致媒体权威的丧失。美国名报拥有152年历史的《纽约时报》因为刊登了造假高手杰森·布莱尔的…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类媒体更加重视深度报道的研究和采写。目前,国内新闻媒体包括军兵种期刊,运用深度报道这一报道方式方兴未艾。由于深度报道揭示新闻本质、预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供新闻背景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自它产生以来,就深受广大受众的欢迎,并逐渐成为包括军兵种期刊编辑人员在内的新闻人实践与研究的热点。对军兵种期刊来说,加强深度报道还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杭州日报前年底改版时,创办了《焦点新闻》后改为《视点新闻》版。当时的考虑是,应当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谈到新闻改革,媒体往往考虑的是可读性。一条有可读性的社会新闻,报纸、广播常常去拼抢,而对于这条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又往往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解析新闻,向深度开拓,应是党报报道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做,也更适合党报读者的阅读需求。 所以,我们把《视点新闻》的内容定为国内外和本地重大事件、热点现象和热门话题的深度报道。同时,我们也强调可读性。任何形式的报道都应该讲究报道艺术。深度也好,思辨也好…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创了中国媒体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台阶,带动了一批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产生,其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等,把"新闻深度报道"、"舆论监督"的概念演绎得如火如荼。本文试图探析电视深度报道所具有的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中期,深度报道在国内新闻媒体崛起,对受众的信息接受冲击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记者的新闻思维变革和创新,带来了客观条件。 (一)深度报道对新闻思维带来的影响 深度报道是一种用客观报道的形式,提供新闻事实和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它着重回答新闻的“why”、“how”,揭示新闻的深层次意义。 1986年前后,深度报道犹如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新闻媒体,象《中国青年报》的《第五代》(1986年5月)《经济日报》的《关广梅现象》(1887年6月)、新华社《关于粮食市场的通信》(1983年12月21日)。尤其是《中国青年报》《红色的梦》、《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三组对大兴安岭火灾的深层背景的透视更令人耳目一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深度报道从内容到形式已形成了它的特色和思维模式,并可从中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是法制新闻本身的要求,也是当代弘扬中国法治精神的重要手段。法制新闻是通过对典型法制案件的报道发挥媒体的社会功能,基于此,本文从法制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内容入手,以国内著名的法制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法治进行时》节目作为分析对象,说明目前我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并研究法制新闻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推动中国法制新闻深度报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从近几年的新闻改革实践看,不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策划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商丘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近些年一直注重新闻策划,特别是深度新闻报道的策划,宣传推出的"商丘好人"报道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关注。本文以最新推出"商丘‘聚’变"策划报道为例,谈深度新闻的策划需要注重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储勇 《新闻世界》2014,(10):26-27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要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实现更好发展,就必须在深度报道上出彩。然而,要让深度报道吸引广大读者眼球,提高其可读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皖西日报》工作期间在深度报道方面的探索实践,从主题策划、新闻采访、写作技巧等方面,谈一谈对提升深度报道可读性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张秋 《记者摇篮》2009,(2):19-19
在新闻资源共享、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深度报道往往是媒体厚重度的体现,是一家媒体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点,说白了也就是深度报道的经营体现了媒体的水平。因此各媒体对深度报道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加强。大连晚报在经营深度报道,打造名牌版面及栏目上很下功夫,几年来,《非常关注》等系列专版获得辽宁省名牌版面、大连市名牌栏目等美誉,而“深度星期三”则是深度报道中的重中之重,在探索深度报道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读者的欢迎,成为大连晚报深度报道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贴近媒体一线踏实实践,共建新闻业界交流家园。2011年11月23日,《新闻实践》杂志2011年度编委会在金华举行。浙江省11家市级党报和省内30余家晚报都市报、专业报、县市报的社长(总编)出席会议。《新闻实践》编辑部负责人汇报了一年以来的工作。针对新闻宣传、媒体发展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杂志进一步关注媒体发展、传播媒体信息、评价媒体产品、推进媒体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实践中,不同媒体对特稿的理解有较大差异。新华社特稿大多是对重要事件的报道,风格类似通讯;财新特稿是重要的深度报道,风格类似调查报道和解释性报道;南方周末特稿更强调报道的故事性和文学性。由于我国没有对“特稿”定义进行固定,加之“特稿”一词含义丰富,所以媒体按照各自理解进行特稿实践。  相似文献   

15.
"在《纽约时报》,你经常看见的是,报道一旦被刊登,记者和编辑的工作便完成了。而在《赫芬顿邮报》,报道刊发后,它的生命才刚刚开始。"今年5月中旬,一份长达96页的《纽约时报》内部报告在媒体产业界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波因特学院和众多新闻博客网站纷纷报道、分析和评论此事。  相似文献   

16.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7.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8.
俞运宏  商建辉 《今传媒》2015,(3):162-163
《财经》杂志从1998年创刊至今长期坚持生产高质量深度报道(尤其注重"揭黑"题材调查性报道),享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其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媒介内部的管理制度、具体的采编业务原则、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本土化实践三方面因素。国内其他媒体生产深度报道(尤其是调查性报道)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财经》调查性报道生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牡丹江晨报》推出了视觉·深度专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过新闻策划以摄影手段开展深度报道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此,笔者将《牡丹江晨报》开展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的感受作以浅议。一、策划在新闻摄影报道中的作用新闻摄影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概念的延伸和内容的丰富,它使新闻策划范围更加广泛。对新闻摄影报道策划,笔  相似文献   

20.
时政报道的现状和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伊莎 《青年记者》2007,(14):32-33
时政报道无疑是各种新闻题材中的“王者”,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有业界人士预言这是中国新闻界最后一块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南风窗))和《中国新闻周刊》大约在1999年末率先明确地打出了时政牌,随后许多市场化新闻周报、杂志都开始在靠前的版面设“时政”板块,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凤凰周刊》为代表的媒体走在这个潮头的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