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寿松 《收藏》2008,(8):82-82
1995年左右,我在浙江兰溪的一个章姓人家看到一把青瓷提梁式残壶,壶嘴断裂,壶盖缺失,提梁穿口破损。大概是章姓前辈觉得该壶较为名贵,或是祖传物品有纪念意义,光绪戊申年(1908年)曾到银铺用银镶之,底部银皮上有“通议第章,龙最哥窑制”字样,并有一银铺印“久和昌”“丙”。笔者因初涉瓷器收藏,粗略了解哥窑为宋元间五大名窑之一,但至令未知窑址,为陶瓷界一谜。因此一看到该壶底邮有“龙泉哥窑”字样,欣喜若狂,遂以当时半月工资购藏了此残壶。  相似文献   

2.
盛世集壶     
张顺成 《收藏》2001,(6):79-81
我的居室是一个壶的世界,玻璃柜中、博古架上、桌子茶.几乃至壁橱窗台,放满了型质各异、年代不同的壶具。有锡的、铜的、瓷的、玉的、紫砂的、菊花石的、景泰蓝的:有酒壶、茶壶、醋壶、酱油壶、奶壶、咖啡壶;有明清壶;民国壶、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革壶”和当今制作精良的仿古壶,共400多把。  相似文献   

3.
唐宋以前的古人称“壶”和“瓶”,与我们今人“壶”和“瓶”的称呼正好相反。古人所谓的“壶”和今人称之为“瓶”的形象相似;反之,唐朝人称之为“瓶”的器物上却有柄曰“錾”,有嘴曰“流”,与今天的“壶”的形象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世事沧桑,斗转星移,竟然连器物的名称也倒转了过来。  相似文献   

4.
钟惠咏 《收藏》2014,(5):92-93
鸡首壶又称"鸡头壶""天鸡壶",是指雕塑鸡头为装饰或以鸡头作为壶嘴的瓷壶。为酒具,又作盛水器。烧于三国时期,盛行于两晋。其前身乃盘口双系壶,为南方越窑所首创。在南北朝时期有进一步发展,形体趋向高大,流行龙形执柄。隋代的鸡首壶以壶体修长、鸡头雕塑逼真著称。入唐以后,鸡首壶逐渐被酒注子(执壶)所取代。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多件鸡首壶,介绍于下,供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5.
壶说     
壶是佛,壶是禅,壶是福。壶佛一体,壶禅一式,壶福一相。得壶得佛,入壶入禅,納壶納福。"世间金玉何足珍,且如阳羡山间一丸土。"这丸土化作宜兴丁蜀的一把壶,于是壶便和天、日、人融在一起,壶天同寿,壶日同辉,壶地同存,壶人同生。自古道:壶小天地大,壶中日月长。金木水火土,壶是五行  相似文献   

6.
王宁  丛军 《收藏》2014,(10):104-107
近日有幸得见一"宝根"款竹鼎紫砂壶,拼紫泥料。全手工抟制,壶身上下共由5张泥片镶接,壶高13厘米,壶底径12.5厘米,容量700毫升,净重590克。底款为椭圆形篆书"宝根"二字。盖款是一长方形楷书"宝记"。壶身相向分别镌刻有书法和绘画,壶肩部斜面以行楷刻着赠送者及受赠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8.
养壶     
徐学平 《收藏》2007,(3):45-45
壶的保养一般称为养壶。养壶的目的在于使其更能够涵香纳味,并使壶焕发出本身浑朴的光泽。一把新壶从开始泡第一泡茶的时候就和你结缘了,你就要细心地呵护它。新壶显现的光泽往往较为暗沉,然而紫砂天生具有吸水性,  相似文献   

9.
婕妤 《上海集邮》2014,(11):32-33
美国1995年9月2日发行的《"二战"结束50周年》邮票中,有一枚题为"胜利消息传到国内"(图1),票图展示一名美军水兵拥吻一位白衣护士,背景可见在广场上欢聚庆祝的人群。此票设计来源于美国《生活》(Life)杂志摄影记者阿尔佛雷德·艾森斯塔德(Alfred Eisenstaedt)1945年8月14日在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所拍摄的一幅历史照片(图2)。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1,(8)
各地藏友收到双为杯后,纷纷致电中国白公司,除对双为杯表示赞赏外,还建议公司应该请元首杯的首创者、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的创作者——陈仁海大师再创作一对双为壶,把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两件特殊的事件表达到壶上,成为史上首例双为壶。特别是很多国家驻华使馆大使来电:陈大师,能不能专门创作一款‘双为壶',要具备既能通体全釉、抗菌、智洁,又能炮制营养品、茶和饮酒功能的长寿养生壶?陈仁海回电:有难度,但能挑战。  相似文献   

11.
魏柏平 《收藏》2009,(7):120-121
2007年7月的一天,有减友发来短信称“收到好壶一把”。乎生最爱壶的我,听到此消息十分激动,当即决定与上大学在家休暑假的儿子一同前往观壶。 到藏友家一看,果不其然,是一把非常漂亮的好壶。细看此壶,馒头形造型,给人一种圆润而稳重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李宝夫 《钓鱼》2010,(2):31-32
中国有句谚语叫“哪壶不开提哪壶”,指的是在人们交往中,有些人好揭别人的短。而现在,我要将这个内容换成提垂钓的“不开之壶”,变我们可垂钓的“可开之壶”。我想,这样做又能为乐趣横生的垂钓再添一些乐趣。  相似文献   

13.
伍秋鹏 《收藏界》2010,(9):51-54
古陶瓷中的梨形壶,一般被认为是从元代才开始出现的造型。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文物出版社,1998年)。  相似文献   

14.
陶紫金 《收藏界》2011,(7):57-61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这段历史中遗留至今的各种器物已成收藏热门,其中宜兴紫砂文革壶因泥质优良、色泽纯正、工艺规范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与厚爱。纵观文革制壶史,文革初期的1966年,民间工艺瑰宝紫砂壶被批为"封资修"的黑货,整体制壶业一落千丈。除了  相似文献   

15.
旧藏朱泥壶一把,器表呈栗红色,梨皮,宝塔式钮带孔;器身呈圆球形,腰下内收垂直至底。素身;单孔短流,流下刻壶铭“江清月近人”五言绝句;圆;圈足,足内中部刻“六如”二字楷款﹙图1﹚。  相似文献   

16.
谭文诚 《收藏界》2012,(12):63-65
钟灵毓秀的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壶闻名天下。数百年来,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宜兴紫砂茗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喜爱收藏使用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是由壶体与壶盖两部分组成,两者和谐配合构成了一把既可实用把玩又可欣赏收藏的艺术整体。但有些  相似文献   

17.
玩壶三题     
季永 《收藏界》2013,(11):53-57
国人自古尚饮茶,因此茗壶向来为文人雅土所珍爱。古之茗壶多为瓷质,虽然明清紫砂制壶盛行于世,可景德镇瓷质茗壶仍然不乏雅器。其中,浅绛彩瓷茗壶更是以其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独特魅力,与茶文化相得益彰,而令后人倾倒。这里与您分享。下笔者收藏的几把浅绛彩茗壶。  相似文献   

18.
阎正 《收藏界》2011,(9):114-119,2
要见赵本山,真让人高兴。五月中旬在上海,高社长和本山传媒艺术总监刘双平、常务副总裁马瑞东一起参加"四海壶具博物馆"新馆开业仪式,大家都觉得赵本山和许四海两位大师在紫砂壶领域应搞点合作,由许四海大师制壶、赵本山老师题字,取赵本山、许四海每人最后一个字,命名"山海壶"。  相似文献   

19.
云阳 《收藏》2007,(9):75-75
我喜欢收藏老紫砂壶。前不久,刚巧与紫砂制壶高手徐达明先生相聚,我谈起收藏了他祖上做的一把营口福康寿星壶,听他说到其祖父徐祖纯制福康寿星壶的有关情况,长了见识。结合平时研究,兹撰成小文,以飨收藏同好。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2,(17):189
顾惠君简历: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的嫡系传人,从事紫砂艺术40余年,集紫砂壶艺、陶艺、微雕、书画于一身。曾长期与顾景舟等紫砂大师共事于宜兴紫砂一厂紫砂研究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作品"神韵福寿壶"、紫砂微塑"蟋蟀盆"、紫砂陶艺树皮"生命之源"3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收藏。2004年"金玉满堂壶"被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藏。2005年作品"包拯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1996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顾惠君陶艺精品展",作品"金石齐寿壶"被该馆收藏。其紫砂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2008年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监制了建校90周年纪念壶90把。2009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紫砂作品展,是目前唯一在联合国举办过作品展的紫砂艺术家。公元2012年6月16日到6月29日,中国航天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总目标,对于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