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隽平 《收藏》2012,(10):44-47
著名书法家王防先生曾是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第一批书法专科班的学员,我2003年投师中石先生门下,比他晚了近20年,故有同门之谊。王防先生自1990年邀游商海20余年,近年来重操旧业,回归书法,作品陆续上拍,成绩裴然。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中叶,皖南偏僻而明秀的小山村——黟县黄村,一个八九岁的少年孜孜不倦地临碑治印,经过不懈努力,后来成长为晚清印坛开宗立派的大师,他就是黄士陵(1849—1908年)。其实,黄士陵的书法功力深厚,风味高雅而独树一帜,只是为印名所掩。书法是篆刻的基础,是印文的  相似文献   

3.
曹隽平 《收藏》2012,(19):44-47
斜阳下喝着咖啡,把玩着古扇,几段清代帝师的历史在咖啡的浓香中悠悠地弥漫开来。著名书法家王昉先生曾是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第一批书法专科班的学员,我2003年投师中石先生门下,比他晚了近20年,故有同门之谊。王昉先生自1990年遨游商海20余年,近年来重操旧业,回归书法,作品陆续上拍,成绩裴然。王昉亦好收藏,经常出入国内各大拍卖会,几年下来,斩获颇多。壬辰初春一个下午,与我相约郴州摩泰酒店共赏珍藏。王昉先生这次拿出的是两件裱好的扇面和一把成扇,扇面分别是翁同龢的书法和陈宝琛的古松,  相似文献   

4.
任晓炜 《收藏》2013,(9):98-10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大夫的理想境界。书法不仅是通过科举制度踏入士大夫阶层的一门技能,而且是修身养性、聊慰雅怀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至晚清时期,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17)
正马国权(1931~2002年)是我熟悉的学者、书法篆刻家。他字达堂,斋号晚华楼,广东南海人,历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教席,20世纪70年代移居香港,任《大公报》撰述员兼香港中文大学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金石书法篆刻及印学、书学多有造诣,著有《马国权印学论集》《近代印人传》《广东印人传》《金文编》《书法源流绝句》等。1996年,我赴港参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的"居巢居廉画艺"展览开幕及座谈会,其时  相似文献   

6.
李海珉 《收藏》2008,(11):58-62
几乎所有的南社成员都是善书者,其中一部分成员更是书、画、篆刻皆能。南社在书画艺术方面人才济济,出了好几位书画大家。人称“草圣”的于右任,他的草书开宗立派,行书也是自辟新径。马公愚工稳厚实的书法各体,沈尹默楷、行书“精”“敛”二字的总结,萧蜕篆、隶二书的功力,柳亚子的书卷之气,都使他们跻身于书法大家之列。白蕉在几个大家中出生最晚,不过凭着他的气质个性与刻苦勤奋,跃身于近300年来王体书法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冯德宏 《收藏》2016,(1):26-31
何维朴为晚清民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其书法传承其祖何绍基衣钵,学颜真卿且融汉魏而成一体。又通经史碑学,兼精篆刻。何维朴以山水画著称,规抚"四王",尤善用"姿东"西庐(王时敏1592~1680年,晚号西庐老人)、麓台(王原祁1642~1715年,号麓台)笔蹊,独追大痴(黄公望)神髓,全得孤狷绝尘之文人画风。因干湿兼用而得苍...  相似文献   

8.
朱浩云 《收藏》2015,(3):42-51
晚清时期,社会动荡,战争不断,但因之也涌现、造就了一批风云人物。他们以过人的学问、胆识,出沙场为将帅,运筹帷幄;入庙堂为人臣,忠义有节。他们的能力、作为,仿如一剂强心针,令行将就木的清王朝又得以延续70年,并造就了"同治中兴"。他们就是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其实四位名臣书法也颇为可观,且看:能诗能书的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kuang)生,号润芝,是晚清著名军事家、湘军重要首领,居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湖  相似文献   

9.
杨莉萍  罗宏才 《收藏》2008,(3):48-50
瓦当融书法、绘画、工艺和雕刻于一身,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至晚在北宋时就已见于著录,后来致力研究的专家学者代不乏人,研究成果也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10.
赵晓华 《收藏界》2014,(9):85-89
赵铁山(1877-1945年),原名昌燮,字铁山,亦字惕山、错铁等,晚号柴翁、汉痴道人、心隐庵主人等,山西太谷县人,清宣统元年拔贡。精研经史诗文、目录考据、金石书画,尤长书法,四体皆精。其书法由唐入晋,博采众长,自成家法,后致力碑学,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书名誉满三晋,识者谓为张穆、杨笃之后山西第一人。1926年参加上海第一次全国书法展览会,作品被评为“华北第一”,康有为评其书法“大江以北,无出其右”。之后,遂有“南吴(吴昌硕)北赵”之称。他与山西榆次常赞春、常旭春兄弟共同创造了民国山西书法史的又一高峰。赵铁山在绘画上亦颇有造诣,只因其一生倾心于书法,画作传世鲜少,画名为书名所掩。他十九岁开始从族叔赵济学画,擅山水、花鸟,指画尤精。山水取法元人,花鸟师陈白阳、徐青藤,指画拟赵济,格调颇具文人画风。指画,顾名思义,以手指代笔作画,是我国绘画的一种特殊画法,是用指甲、指头和手掌等部位蘸水墨或色彩在纸、绢上进行创作,与毛笔绘制有异曲同工之妙,线条干湿力度更富变化。  相似文献   

11.
曹隽平  王建国 《收藏》2013,(11):33-37
己丑年清明前夕,笔者有幸收藏到一副晚清绢质泥金寿联(图1),寿联长6尺,宽1.5尺,上书"齿晋德齐佳耦宜福,仁翔义集美意延年"16个欧体泥金大字,书法清隽疏朗,雍容大度,真力弥漫,保存完好,虽逾百年尚焕然若新。上联双行题款,分别是"诰授奉政大夫立吾仁兄"和"诰封宜人淑配曾母伍宜人五  相似文献   

12.
杨艺  江伟达 《收藏》2015,(7):18-24
晚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借用佛教禅宗理念提出了中国山水画史上著名的"南北宗"论,此后画家皆遵循此道,或南或北,泾渭分明,少有贯通者。然而先于董其昌,吴门唐寅已是一位贯通南北宗,花鸟人物书法无一不精的全才画家了。笔耕砚田花月相伴唐寅(1470~1524年)(图1),字伯虎,更字子畏,出生于苏州阊门皋桥小商人家庭,赋性豪侠,年轻时放浪不羁。后经友人祝允明之  相似文献   

13.
陈儒斌 《收藏》2014,(19):154-15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久前举办的美籍华裔企业家杨致远夫妇收藏中国古代书法展览——法迹:观远山庄珍藏书法选是中国书法在美国十多年沉寂之后的一次高调亮相。大都会博物馆上一次举办中国书法展览是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题为“The Embodied Image: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e,John B.Elliott Collection”.转身成为收藏家的杨致远,还是保持他一贯的低调风格。没有出席大都会博物馆展览开幕的媒体预展活动。  相似文献   

14.
陈儒斌 《收藏》2014,(10):154-159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不久前举办的美籍华裔企业家杨致远夫妇收藏中国古代书法展览——法迹:观远山庄珍藏书法选是中国书法在美国十多年沉寂之后的一次高调亮相。大都会博物馆上一次举办中国书法展览是2000年9月至2001年1月,题为"The Embodied Image: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e,John B.Elliott Collection".转身成为收藏家的杨致远,还是保持他一贯的低调风格。没有出席大都会博物馆展览开幕的媒体预展活动。  相似文献   

15.
曹隽平  王建国 《收藏》2013,(6):33-37
己丑年清明前夕,笔者有幸收藏到一副晚清绢质泥金寿联(图1),寿联长6尺,宽1.5尺,上书"齿晋德齐佳耦宜福,仁翔义集美意延年"16个欧体泥金大字,书法清隽疏朗,雍容大度,真力弥漫,保存完好,虽逾百年尚焕然若新。上联双行题款,分别是"诰授奉政大夫立吾仁兄"和"诰封宜人淑配曾母伍宜人五  相似文献   

16.
雷虎 《收藏》2013,(12):112-115
中国人自古就有建园之风。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每一座园林,都是一座终南山,进可以取仕,退可以归隐。主人低调,让园子变得内敛。小盘古在历史上,因为过于低调而被世人忽略。直到2010年被重修后,宅被改建成了会所,园被开辟为公园,小盘古在经历几十年的蓬头垢面后才又重新恢复优雅。  相似文献   

17.
杨亮 《收藏界》2012,(10):90-91
王宸(1720-1797年),清代画家,字子凝、子冰,号蓬心、蓬樵,晚号蓬心老樵、柳东居士、蒙叟、玉虎山樵、退官衲子等,江苏太仓人。著名画家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乾隆进士,官永州知府。工诗,书法似颜真卿,多藏古碑刻。山水画承家学,以"元四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7,(11)
2012年8月,《书法没有秘密》出版,不仅在介绍字体流派的基础上,指明了各体入门的途径,也对古代书法史中的很多事件、人物做了新的解释,扑朔迷离的书法历史更进一步贴近真实。该书作为一部书法思考之作,以其通俗性成为书法学习者的参考指南,因此受到读者好评,颇为畅销。2017年11月,《书法没有秘密》将再版,值此我们以书作者的自序以及历史作家杜君立先生的文章供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收藏》2019,(10)
正翰墨传谊:庆祝建国70周年朱非师生书法展2019年8月24日至8月31日炎黄艺术馆此次展览聚焦书法这一国粹,集中展示从绍兴到北京的传统书法源流。朱非先生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创办绍兴市墨趣会,从事书法教育30多年。他的书法以"二王"书风为正脉,经元人唐,追唐梦晋,一路上溯,融古铸今。他的6位学生陶晋荣、周仁宝、汪晓清、金涛、李明、毛小娟,均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师从朱非先生20年以上,墨海畅行良久。  相似文献   

20.
彭志才 《收藏界》2013,(9):94-99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是通过科举制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清代自顺治入关开科取仕,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七十岁恩科为止,一共开了一百十二科,取了一百十四位状元。由于清朝科举考试对书法要求比较高,状元们在书法方面均下过较深的功夫,有些状元不仅书法水平高,而且兼习绘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