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许昌灵井约10万年前的地层中出土了两批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化石经复原可成为一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这是世界范围内除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第一次发现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李雅楠  邢颖 《寻根》2015,(1):111-117
河南许昌灵井许昌人遗址原是一片泉水区,属古颍河阶地的后缘凹地,现在的颍河已向南滚动了约7公里,是地质上新构造运动致使地壳局部抬升的结果。地壳的不均衡运动形成岩石断层,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地下水从断层岩缝中流出形成泉水,泉水积聚成若干小型湖泊,该环境是10万年前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灵井许昌人遗址原来的名称为"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自2007年发现"许昌人"头骨化石后使用今名。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00,(1):61-61
由中国国家物局等有关单位与名考古专家,从1998年的460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出10项作为“199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10项考古发掘上迄10,000多年的旧石器时代,下至唐宋,在恢复中国古代历史面貌,揭示中华明发展进程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占扬 《寻根》2008,(3):77-83
灵井是指许昌西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的一个坑塘,2005年以前,由于坑底泉水不停地喷涌,致使村西至王井村之间形成一片水域。在1949年以前曾为许昌十景之一,被誉为“灵泉瑞溢”。因原在卫灵公庙内,故简称灵井。另一说是,庙里铃铛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为灵井。  相似文献   

5.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发掘曾荣获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表彰,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为了深入研讨水井街酒坊遗址所蕴涵的历史化内容,并合理利用其丰富的传统化资源,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为成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水井街酒坊遗址考古队、四  相似文献   

6.
关于“台湾文化”的话题,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然而,究竟台湾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台湾文化的历史又是如何,似乎尚未引起太多的关注。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似乎台湾文化就是;邓丽君式的流行歌曲十琼瑶式的言情小说十林青霞式的电视连续剧。这样来理解台湾文化,当然是太狭隘了。现在发现的最早台湾的文化为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长滨文化,其遗址有1968年发现的台湾东海岸的长滨乡八仙洞和1970年发现的台南左镇乡的“左镇人”头骨化石。包括参与率领发掘考察这两个遗址的台湾宋文熏教授在内的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长滨文化是由华南传进的。根…  相似文献   

7.
李占扬 《寻根》2009,(4):62-63
灵井“许昌人”研究基地的考古工作者,于2009年3月发现一件用鹿角雕刻的微型鸟雕,同时还有其他雕刻品及其半成品,与2008年出土的细石器、牙针和赤铁矿颜料等属同一层位,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2万~1.5万年。这一年代范围是由中国和日本的考古学家,对灵井细石器研究后得出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
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邀请20余位著名考古学家,从1996年全国500余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评选出10项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们依时代顺序是:一、丰都县烟墩堡l日石器时代遗址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1995-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四川丰都县烟墩堡山梁上发掘。在清理出土的1万余件石制品中,以石片石器为主,类型众多,特色鲜明,在华南旧石器中尚属首次发现,可能代表更新世晚期一种新的旧石器文化。二、孟津姑嫂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为配合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1996年由河南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大学考古系和孟津…  相似文献   

9.
陈家墩商周遗址,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面的米粮铺乡(现属共青城),是一个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左右的土墩型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在1993年到1994年的发掘中,共清理水井8口,其中商代水井4口,周代水井4口.其型制有方井、长方井和圆形井;以圆形井挖掘最隹,井口多在4米左右,井深9—11米.在发掘中发现商代井中的3号井与4号井的井口浑圆,径2.2米,井壁光滑,上下垂直度及收缩度良好.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不用说挖一个10米左右深的水井,就是盖一座百层楼房,它的垂直度也是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至少经历了600—700万年的历程,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人类的体质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颅容量由不足400ml增至1400ml左右;身高由1m增至1.6m;脑颅、面颅和下颌骨等尺寸增大,后部牙齿缩小,骨骼的粗壮度减弱,智力提高,语言及其行为特点变得更加复杂化。化石人类的研究显示,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的大多数形态特征已经和全新世人群非常相似。通常观念认为,全新世阶段人类头骨的形态特征基本不再发生变化。近些年来,国外很多学者对全新世考古遗址出土的一些已经消失的古代人群的遗骸进行了研究,发现近万年来…  相似文献   

11.
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美丽富饶,历史悠久,人文答苹。南京汤山猿人头骨化石证明了距今35万年左右,这块土地上就有古人类存在。考古学家在江苏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大量的出土文物,向世人昭示了江苏6000多年前就出现特征明显的原始文化。其后,陆续出现了金陵文化、吴文化、楚汉文化等。现全省有7个城市被评为中国的文化历史名城。省府南京依山傍水,浩浩长江穿城而过,巍巍钟山雄踞城东。历史上有多个朝代定都于此,留下众多文化古迹。苏州、扬州。镇江、徐州、常熟、淮安等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声名远播。纵观江苏文…  相似文献   

12.
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江西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南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果发现龙窑遗迹两座及其他窑业遗迹,总计1013.5平方米,出土多达数十吨的窑具和瓷片标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南窑村窑山东南部发掘出一条78.8米长的龙窑遗迹,为迄今发现的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这成为该遗址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考古工作在金沙江北岸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有许多重要的收获。其中尤以对西昌市经久乡大洋堆遗址、会理县河口乡土坑墓群、盐源县双河乡老龙头墓群三处古代化遗存的发掘意义最大。这三处古代化遗存代表着金沙江流域新发现的多种考古学化,是金沙江考古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金沙江流域的考古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走马楼吴简的发掘1996年7月至12月,文物工作者在长沙城五一广场附近的走马楼街西南侧发掘了古井窖50余口,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册。其中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在位于走马楼街50号房基之下,编号为第22号古井中,出土了三国吴简10余万枚。发现三国吴简的第22号井,为不规则的圆形袋状竖井,井口距地表深约800厘米,直径310~350厘米,简牍层厚约20~50厘米,简牍以竹笥盛装,上以黄泥覆盖,简牍层上距井口约150厘米,下距井底约360厘米,简牍层下出有大量的青瓷器。井底有一方形木构井圈,以吸存地下水。据分析,该井窖是一座建于东汉晚期、废弃于三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举世瞩目的著名古都。她历史悠久,人文基本,又富有革命传统。南京,早在30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这是由1993年3月13日在南京汤山发现的“南京猿人”的头骨化石测定的。这次重大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与轰动,对中国南方古人类研究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对深入开展人类起源、演化、迁徙和分布等科研工作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处于母系氏族的原始人,就在南京岗下河畔建起了原始村落,他们制造简陋的石器、骨器、陶器,从事着农业和渔猎,开拓了这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16.
地处中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是恐龙的故乡,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有恐龙化石遗迹。地处欧洲的比利时在恐龙化石存量和研究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实力与水平。从1993年起,两国文物科学研究人员就开始探讨合作考察研究恐龙的问题。经过多次论证,内蒙古博物馆与比利时皇家自然博物馆签订了“A14一内蒙古白查纪恐龙地层发掘”合作项目协议书,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双方专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自1995年4月始到1998年4月止,顺利完成历时三年的合作考察发掘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成果。中国、比利时联合恐龙考察是中比政府间文化科…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淹没区的地下物抢救发掘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大会战。这次考古会战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揭开三峡的古代巴人化之谜。云阳李家坝遗址是三峡地区当时巴人的一个区域性中心聚落。这一遗址的发掘,对于我们认识古代巴化、尤其是三峡地区的古代巴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作以自己的亲身发掘经历,介绍了1997年度李家坝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主要经过,以及这次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8.
李占扬 《寻根》2010,(5):4-11
我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潘伟斌副研究员任领队的考古发掘项目——曹操墓的发现与确认,近来成为国内的重头新闻,半年多来,虽然入选了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有关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消弭。事实上,这个墓的寻找、发现、清理与确认,都遵循着考古工作的正常程序,和其他墓地没有任何不同。换言之,它和全国每年发掘的几百个考古项目一样,都是按照固有程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当公元10至11世纪时,在中国的北方,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并以其丰富的物质文化和深邃的精神文化,闪耀於世界文化丛林之中。这并非虚言,科学的考古发掘所获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先不谈历年来全国多处辽物的发现,单说近年来两处辽物的新发现已足以令人咋舌。1986—1988年,考古工作者在对辽宁朝阳北塔维修时,先後在塔基部发现了辽代地宫,在塔顶第13层发现了辽代天官,清理出金舍利塔、金盖玛瑙舍利罐,金银经塔、餐金银塔、七宝华盖等大批稀世珍品。这批珍品,各自绚丽夺目,引起了世人瞩目。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处发现。第二处辽物的新…  相似文献   

20.
马重阳  张健娣 《寻根》2008,(1):110-111
一年前,我从河东博物馆年届八秩的石刻专家吴均老先生处,见到《柳宰相墓记》碑刻拓片。吴老说,此碑刻文献是河东乃至全国柳氏家族研究的一个新发现,有重要价值。问清碑拓出处后,一种实地考察、寻访“柳宰相”墓地的文化情结,积聚心头。2007年立冬之日,我们在夏县广电局解宝龙处长等陪同下,直奔柳宰相墓地所在地胡张乡柳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