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在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作用下,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1997年增长7.8%,基本实现了1998年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1999年,国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那么1999年全年经济走势会如何?应采取些什么措施?本文作一粗浅探讨。一、1999年经济走势研判 1、目前对1999年经济增长的几种估计 1998年我国经济的走势,明显地表现为上半年低、下半年高的态势,因此乐观的看法是已经越过此次周期的谷底…  相似文献   

2.
1998年国家确定了8%的经济增长目标,各省、市、区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大多数省份的增长目标高于8%。但由于1998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水灾害的冲击,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遇到一定困难。但是各地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地区经济增长按预定计划运行。由于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滞后效应,1999年经济增长存在许多有利因素,根据各地预测,经济增长保持1998年的水平应该说问题不大。一、经济增长:东快西慢的增长格局依旧 由…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能源·电力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未来,再用50年的时间,在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人民享有更高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电力在未来50年稳健的发展。 一、在提高能效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电力消费水平 世界在发展,人口在增加,要求能源·电力有相适应的增长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需要,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快速发展的后进国家,经济增长对能源·电力有很强的依赖关系,这一历史性规律短期内不会逆转。 世界人口 1950年只有25亿,1999年增加到了60亿,是19…  相似文献   

4.
陈强 《预测》1995,14(4):12-14,31
1995年二季度工业景气调查分析陈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995年二季度5000家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表明:二季度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运转基本正常,整个工业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预计工业总产值增长景气度销售收入增长景气...  相似文献   

5.
《预测》1983,(1)
中共陕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调查资料》预测:到1985年,按充分留有余地的估计,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现金收入,按每人提高5元计算,全省将增加1.25亿元。从家庭副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51.8元,比1980年提高一倍。1985年,全省农村居民购买力将增加8亿多元,增至27亿元以上,高于前五年增长数(7.3亿元)的10%。城镇居民购买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仍是就业人数增加,到1985年全省累计新增就业人口将达100万。部分职工调整工资工资额约增加一亿元。城镇居民购买力将增加6亿元,增至24亿元以上,约低于前五年增长数(6.7亿)的10%。尽管紧缩行政费用开支.但到1985年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据报道,中国一汽产销继1999年率先在全国闯过30万辆大关后,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全年销售汽车突破40万辆,销售收入超过560亿元,利润同期比增长76.99%。 中国一汽产销突破40万辆  相似文献   

7.
徐连仲 《预测》1992,11(4):2-6
1992年是我国经济经过三年治理整顿后加速发展的第一年,同前三年相比,国民经济运行的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从疲软转变到基本正常,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压缩转为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信贷环境由相对紧缩转变到相对宽松,从而使国民经济由缓慢增长到较大幅度增长。 1 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初步预测,199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达21211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社会总产值将达48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发展速度预测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工业、消费、投资、外贸、农业、物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角度对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的展望,并利用计量模型对2006年经济总量和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2005~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总量EC为基本样本,进行了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从而得到了河南省的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能源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因此,要保持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快推进能源行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预测》1999,(2)
面向全国科技界的高层次学术会议组织——香山科学会议,是1992年由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的。会议实行主席负责制,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香山科学会议于1999年3月18...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是"十八大"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执政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走向一个又好又快稳定发展阶段的新起点。相比2012年,2013年中国经济在投资、消费、进出口等方面都可能得到改善,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明显提高。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全年GDP实际增速约为8.4%;物价基本保持小幅增长的平稳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约为3.2%。  相似文献   

12.
《预测》1999,(3)
愿与本栏建立联系的作者和读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1998年财政状况分析与1999年展望(阎坤)财贸经济1999(3)中国商品流通模式的变化趋势(绎明宇)经济学动态1999(3)移动通信市场预测模型及其应用(陈畴庸)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4)2...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国内外有关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作了预测。如美国“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预测:到200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3800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最新完成的分析预测指出:中国的经济实力在2000年和2020年,人均GNP分别为763美元(1980年价格)和1724美元。到2050年,人均GNP可望达到3800美元。我们通过分析近1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今后可能的发展速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伊德里斯的唁电尊敬的明先生:谢谢你通知我武衡先生1999年1月15日不幸去世的消息他的去世的确是中国发明事业的一大损失,请接受我,并转告武太太我的哀悼。谢谢你将我个人的慰问信交给她。尊敬的武夫人:听到你的丈夫,武衡先生于1999...  相似文献   

15.
将文化资本作为重要投入要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构造了扩展的MRW模型分析框架。在测算我国31个省份2004~2009年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存量基础上,研究各资本投入要素在稳态经济运行和实际经济运行情形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经济还未达到稳定增长阶段,现阶段经济增长仍为物质资本推动型,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作用有限;当经济增长达到稳态时,我国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将得到调整,物质资本的贡献大幅下降,而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碳排放增长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江苏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10,32(11):2059-2065
中国当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准确认识碳排放增长的机理为挖掘碳减排路径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将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能源结构演进四大碳排放影响因子分为放大因子、双向拉动因子以及缩小因子三类,并分析各因子自1953年-2006年的变化特征。其次,本文按照各因子的变化特征将1953年-2006年分解为:1953年-1977年、1978年-1992年、1993年-2006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并采用相关分析法以及绘制散点图来研究不同时段各因子与碳排放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在三个不同的研究时段里,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一直拉动中国碳排放增长。能源结构变化在1953年-1977年以及1993年-2006年对抑制碳排放量的作用较小,在1978年-1992年能源结构变化增加碳排放量;②在过去几十年里,产业结构演进处于拉动碳排放增长的局面,在诸多碳排放影响因子中,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碳排放增长的主导因子。最后,本文基于对中国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能源结构演进的基本态势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来碳减排的主要潜力在于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技术进步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是我国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保持宏观经济适度较快增长的同时,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已超过了年初的预期,国内外经济界都认为我们取得了“软着陆”的基本成功。您能谈谈1996年中国经济的具体情况吗? ●经过持续近四年的加强宏观调控,我们终于遏制了由于经济“过热”造成的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经济运行质量得以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农经》记者从中国商务部得到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迅猛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高,1980-2010年30年间,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出口增长11倍,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产品贸易额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2—2010年年均增长19%。  相似文献   

19.
改革十年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基本上解决了11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农业战线面临的形势仍然是非常严峻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我国人口过多,底子薄,教育、文化、科技水平较低,资源相对紧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后列。这些基本特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恶化的可能。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口继续膨胀并迅速老化。据有关专家估计,即使从现在开始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最高峰也将达到15亿,2000年可能突破13亿大关;另一方面,农业资源日益紧张,人均资源占有量将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下降,接近资源承载的极限,甚至突破极限。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GDP增速约为9.2%。相比2011年,2012年中国经济内外形势都相当严峻:国际方面,金融危机余波未了,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中东局势很不稳定,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方面,经济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压力不减,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预计2012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呈回落趋势,下半年将有所好转,全年GDP增速约为8.5%;通货膨胀压力降低,CPI逐渐走低,全年CPI涨幅在3.8%左右。从三大需求看,2012年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同比增长约14.8%,贸易顺差继续下降;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实际增速与2011年基本持平;投资增速趋稳,较2011年略有下降;三大需求之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