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学界无一例外地把萧纲所谓"文章且须放荡"之"文章"理解为写文章,这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原文本意."文章且须放荡"还应从阅读的角度理解为不拘一格、广泛阅读.学界从创作角度理解"文章且须放荡"时,又多把"文章"的外延限定在"宫体诗"或诗歌,这既不完全符合萧纲视野中的"文章"含义,更不符合萧纲"文章"创作的实际.从创作角度讲,萧纲"文章且须放荡"应理解为突破传统,不拘泥于创作阐发儒家经义的文章,还可创作其他学术文章、应用文章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创建郧阳巡抚图书馆、编刻发行图书、题名春雪楼、创作诗文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抚郧期间的文化建树,对王世贞为郧阳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世贞与《金瓶梅》的著作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作者不必求新,《金瓶梅》作者的答案就在明人笔记中。《金瓶梅》12种手抄本源于王世贞家;被陆炳“诬奏”、“籍其家”、“沉冤”,“托之《金瓶梅》且最早拥有《金瓶梅》手抄全本的“王大司寇凤洲先生”只能是王世贞;《玉娇李》与《金瓶梅》同出一人之手,《玉》作者是王世贞,《金》作者也应是王世贞;《金瓶梅》“指斥”的“时事”与王世贞家世相关,所写明代官吏多为王世贞的熟人;《金瓶梅》大量借用他书素材正是王世贞提倡模拟方法在小说创作中的实践;大哭:李瓶儿与善写丧葬场面体现了王世贞的家庭遭际、哭癖个性与心理特点。吴晗文章及“非王”说未能剥夺王世贞的《金瓶梅》著作权。  相似文献   

4.
学界无一例外地把萧纲所谓“文章且须放荡”之“文章”理解为写文章,这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原文本意。“文章且须放荡”还应从阅读的角度理解为不拘一格、广泛阅读。学界从创作角度理解“文章且须放荡”时,又多把“文章”的外延限定在“宫体诗”或诗歌,这既不完全符合萧纲视野中的“文章”含义,更不符合萧纲“文章”创作的实际。从创作角度讲,萧纲“文章且须放荡”应理解为突破传统,不拘泥于创作阐发儒家经义的文章,还可创作其他学术文章、应用文章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王世贞于诗、书、画的创作与鉴赏都有所得,在此基础上,他从意象思想角度关注到了诗、书、画的相通之处。从体用关系来看,书画重具象之体,诗文重意义之用;从创作来看,王世贞认为三者之间在取法对象、创作方法上虽有不同,但是能够共通,互相借鉴;从品评来看,王世贞在鉴赏过程中,经常将三者并举,三者有着共通的审美标准,即"古雅"、"有意无意"、圆融的审美境界以及"象外意"的回味无穷。王世贞从意象思想角度入手,讨论诗书画的相通之处,显出了他对不同艺术门类认识之深刻。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应用写作"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对“应用文”的涵义在写作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只是论述不同。笔者最欣赏香港的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对应用文的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  相似文献   

7.
王世贞是明代中后期重要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之一,也是有明一代最出色的书法理论家之一.比较王世贞的文论与书论,不难发现二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美学观点上的共通性,而且在思维模式、理论体系及创作心态上也有着极为相似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父难的打击、宦海浮沉和生离死别,使王世贞由肉血燥热的青年一变而为沉郁悲愤之人,再变而为依委随顺的老者.伴随生命历程的转变,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的庄子在其思想界域中也发生着变化.其早年着重于对《庄子》批判性社会哲学的吸纳,晚年则偏好于《庄子》的精神超越哲学.在文学上,王世贞早期多有基于现实的批判性创作,晚年则着意突显对性灵文学的趣好.而其生命中的两座重要园林:离簧园和奔山园,见证了这种转变,承负了王世贞的精神寄托,并涵育了王世贞晚年的平和之美和性灵之美.庄子、园林、王世贞的文学创作这三个异质体,伴随王世贞的生命转变做出呼应,共同成就了一个鲜活的王世贞.  相似文献   

9.
一切写作文体性质不仅从实体中,也从功能价值中显示出来。应用文体也是这样。应用文的一个重要功能即实用性。实用,是其产生的根本劝因,也是其发展变易的动力;实用,体现在它的较强功利和实用性上。这也是应用文得以区别文学艺术文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工学结合"的现代职教理念为切入点,通过对工学结合概念及由来的梳理,撷取其中的精髓——"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把它运用到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发上,尝试采用与教学同步的"四步渐进法"编撰出切合高等职业教育实际的大学应用文写作教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王世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生平研究,集中在王世贞年谱,以徐朔方与郑利华《王世贞年谱》为目前最详实年谱;(二)文学研究,热点集中在王世贞是否为《金瓶梅》的作者;(三)对王世贞的文学思想、史学与书画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同时,20世纪以来对王世贞的研究还存在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必须重视应用文写作。文章从探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入手 ,就如何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了解应用文的文体特征 ,从而为写好应用文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文章从探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入手,就如何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了解应用文的文体特征,从而为写好应用文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萍 《教师》2009,(11)
英语写作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在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日常应用文,以及一般内容的其他文体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杨彩霞 《教师》2010,(35):115-115
在应用文的写作上.笔者认为应用文的作者只有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即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和换位思维,才能更准确、更快捷地撰写出得心应手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应用文写作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需。多年来,应用文写作教学始终不尽人意,把写作课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以“应需”作为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写作教学通向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文的写作上,笔者认为应用文的作者只有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即对象化思维、模式化思维和换位思维,才能更准确、更快捷地撰写出得心应手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刘斌 《现代语文》2009,(6):96-97
应用文以其实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小学的语文课中都有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职、高职和普通高校甚至还专门开设应用文写作的课程。但是,应用文教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应用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应用文写作重要且必要。文章对应用文的概念、范畴作了一般性了解,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及对技校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