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出版》2013,(1):F0002-F0002
赵家璧(1908~1997),中国编辑出版家、作家、翻译家。他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热爱出版事业,极富创新精神;善于选题组稿,在组织编辑系列化丛书方面尤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浩冰 《出版科学》2018,26(1):121-124
《一角丛书》是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主编的第一套丛书.该套丛书在形式上借鉴西方出版丛书,与赵家璧的生活、学习经历以及求索精神息息相关.但是,该套书最初并未因新的形式而畅销,其出版畅销肇始于"九一八事变"下赵家璧紧捕热点向罗隆基、胡愈之约稿而陆续取得的,以此带动了相关图书的持续销售.在《一角丛书》出版后期,赵家璧也出于个人旨趣向名家约稿,并对出版内容做出调整,在市场实践中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赵家璧与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璧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编辑了一系列的文艺丛书.在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之前,赵家璧主编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0种,这套总结"五四"以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成就的丛书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赵家璧这一时期还主编出版了<良友文学丛书>39种,<良友文库>18种,<中篇创作新集>10种,<苏联童话丛书>3种,<现代散文新集>7种,<翻译文学丛书>3种,<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若干种等.  相似文献   

4.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上)■张志强1997年3月12日,现代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先生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赵家璧,1908年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26年,时为光华附中高二学生的赵家璧便参与了校刊《晨曦》的编辑,并从第二卷第一号(1926年11月20日出版...  相似文献   

5.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6.
雷雨 《出版参考》2009,(22):27-27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183;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合、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7.
赵家璧先生的《编辑忆旧》,谈到他在中学毕业时,代表光华大学附中毕业生参加大学毕业生组织的《光华年刊》编委会,担任印刷部主任,去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委托代印,认识了总经理伍联德。伍委托他编辑《中国学生》月刊,从此开始了编辑生涯。我的出版生涯,与赵先生的经历有若干类似之处。1933年,我在无锡县立  相似文献   

8.
田俊 《出版史料》2012,(4):97-99
第一次注意到“赵家璧”这个名字,是因为“一角丛书”。“五角丛书”风行的时候,我是个小学生,对这种五角钱一本的窄长小册子爱不释手。等我坐在研究生的课堂,才知道“五角丛书”的前生“一角丛书”来自一个年轻编辑——年方二十五岁的赵家璧的灵光一现。  相似文献   

9.
赵家璧的编辑思想(下)●张志强三、赵家璧的组稿思想在长期的编辑实践中,赵家璧在组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说:“作者要为编辑服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组稿过程中,要强调编辑的主体作用,一切围绕选题计划来进行,以保证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1.瞄准优秀作...  相似文献   

10.
我有幸曾和在文坛、出版界久负盛名的赵家璧同志有过好几年的同事关系,他的认真细致、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和热情诚恳的为人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面公私合营的前两年,赵家璧先生主动把他经营多年的晨光出版公司合并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正>1930年代,父亲赵家璧是上海良友图书公司的编辑,良友图书公司位于虹口区北四川路851号(现在四川北路溏沽路口)。那里的剧场、影院、茶楼和酒家林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许多文化出版企业也在虹口经营。良友公司被迫停业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良友公司内的设备、存书,两日之内被盗窃一空。爱文义路(现北京东路)泥城桥一带地摊上《良友文学丛书》只卖一角一本,精装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十卷,花三四块钱也能买到。总经理余汉生(此时公  相似文献   

12.
1935年5月15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出版了。细细算来,今年是它的七十岁生日。大系的主编——赵家璧(1908~1997年)已经离开我们八年。他没有看到第四辑问世,也无从知道第五辑的主编是谁人。但他早就预料到大系会继续编下去,正如世人所说“书比人长寿”。一个年青编辑的梦想赵家璧自幼喜欢读书,十七岁时,作为圣约翰附中离校学生,进入国人自己创办的光华大学附中的高中一年级读书,那时他就参加校刊《晨曦》的编辑工作,高三时主编《晨曦》并将《晨曦》向社会发行,从此爱上了编辑这一工作。在升入光华大学后,他认识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相似文献   

13.
今年(2008年)是家父赵家璧的百年诞辰,记录他半个多世纪编辑生涯的《编辑忆旧》和《文坛故旧录》,在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下再次出版了。我们又将未收入这两本集子的其他回忆文稿,也结集起来,作为《编辑忆旧》的“集外集”,取名《书比人长寿》,也即将出版。这三本书几乎收齐了他有关编辑生涯的全部论著。  相似文献   

14.
张慧丽 《出版科学》2015,(4):106-107
结合以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良友文学丛书》,探讨其编辑思路、作家队伍、装帧设计及宣传推销,总结赵家璧的编辑出版思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年前后,吴晗同志为了配合学校教学和青年学习文化的迫切需要,先后主编出版了四套通俗的普及的知识读物,那就是,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地理小丛书和语文小丛书。语文小丛书出版得比较晚,一九六二年末筹办,一九六四年由北京出版社开始出书,到文化大革命前共出版了十八种。吴晗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前在北京市主管文教工作。他非常关怀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编辑语文小丛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通过它培养一支写作队伍。吴晗同志对这套小丛书的编辑方针、选题计划直到组织机构等都亲自过问,花了不少的精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开始,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著名编辑出版家赵家璧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系列作品特别是《中国新文学大系》的探究,系统分析了赵家璧的出版理念。  相似文献   

17.
建树当代中国出版丰碑--<中国新文学大系>的主编赵家璧先生(1908.10.27~1997.3.12),是鲁迅先生的挚友,在他60余年的编辑、著译生涯中,为中国新文化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生前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市政协常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曾荣获第二届韬奋出版奖.1972年退休.  相似文献   

18.
《我的良友》(上集),1946年1月初版于上海,这是为纪念良友图书公司创业二十周年,由赵家璧约请作家撰文而编就的一部散文集。良友图书公司自1925年由伍联德创办后,十余年间,它从最初只承印小报式画报为主的印刷公司变成出版多种书刊的出版公司。特别是赵家璧进入良友,业务更是不断扩大,出版了大量进步的文艺书籍,如至今  相似文献   

19.
编辑的责任     
何为编辑的责任?我认为有两句话就可概括:一要跟上时代,二要面向群众。这是前辈作家郑伯奇先生对赵家璧先生说过的话。当年,赵家璧先生还是一个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初涉编辑工作,当他向郑伯奇先生请教时,他(指郑伯奇)以忠厚长者和前辈作家的一片深情,既肯定我已有的成绩,也指出我对编辑出版事业应当具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要跟上时代,二要面向群众,出版有益于广大读者的书。  相似文献   

20.
赵家璧是我国出版史上值得回忆的一个编辑。他踏入编辑行列时年纪比较小,不到30岁就达到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他联系的作家面比较广,20世纪30年代各主要文学团体、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代表作家都成为他的组稿对象;他喜欢编成套的书,在他编辑的书籍中许多已成为可以传世的“长命书”:他得到过中国出版界最高的荣誉“韬奋出版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