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宠物在法国     
法国人拥有的宠物数量为3500万,比法国儿童人口多出一倍。法国55%的家庭中有宠物。这些小动物一年吃的食物比西班牙人全年所吃的食物还要多。在巴黎,兽医人数空前多,大约有230位,有40个昼夜动物诊所,而1975年仅有5个。甚至还出现了动物救护车和动物出租车。市外的猫狗医治中心提供各种治疗业务,同时开展起在活动的地毯上训练小动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语丁 《世界文化》2008,(11):42-43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过一篇散文,叫《小组尔多开出的列车》,很短,大约2000字不到。讲的是在1930年,她和母亲、两个哥哥回法国,回到法国,坐上波尔多开出的列车。那一年,杜拉斯16岁,和她的中国情人已经分手了。他们一家坐在三等车厢的一个包厢里,包厢里可以坐8个人,除了杜拉斯一家,还坐了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大约30岁。  相似文献   

3.
和地中海蓝色海岸边的名城戛纳比起来,法国中部靠近大西洋的度假小城拉罗歇尔可谓寂寂无名;要是提起拉罗歇尔电影节,就更不像戛纳电影节那样世界闻名了。可从放映影片的数量来说,已举办30多届的拉罗歇尔电影节,不仅是法国第二大电影节,更重要的这是一个充分为普通观众着想、可使观众在平静和平等的气氛中尽情享受电影艺术魅力的电影节。  相似文献   

4.
精神的力量     
精神的力量○薛保勤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它不仅是科学的方法论,同时,也准确的反曜了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的典型特征。人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这大约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并不是单纯依赖于物质生存的动物,那只算作...  相似文献   

5.
曾有一个学中文的俄罗斯朋友对我说,中国人太喜欢“吃”了:商人谈判要在饭桌旁,朋友聚会要一起吃饭,就连恋人见面也免不了这道“重要程序”。吃饭,好像是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的确,大多数俄罗斯人很不习惯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吃”上,他们经常简简单单地用面包、香肠和沙拉来打发一顿,节省很多时间。不过,正宗的俄式大餐同样有其精妙之处,让人过后难忘。氛围重于口味俄餐起源于法国。1717年,出访法国的彼得大帝初尝法国大菜,立刻钟情于这一美味。为了不出国门就能吃上地道的法国菜,他选一名法国厨师带回俄国。一时…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面包     
人们对法国大餐印象深刻不仅限于法国菜,还有法国面包。法国人对面包如同中国人对米饭一样,食者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贵贱。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中国人不是一天吃三餐米饭,只午餐和晚餐吃,西方的面包可是从早吃到晚,顿顿都有。中餐讲究什么菜配什么饭西餐则什么菜都能配面包。面包涂黄油加咖啡是典型的法式早餐,午餐和晚餐不用说了,连喝汤吃面都有面包配餐。我们在中国餐厅吃饭,米饭是单叫的要付费,不叫没有。西餐中面包不用叫,待者自动端上面包,而且不要钱,多吃也设关系。 连没到过法国的人都知道,棍子面包起源于花都巴黎。…  相似文献   

7.
法国是一个出版大国,近年来每年都要出版和再版44000多种图书。同时,法国人也喜欢看书。法国《世界报》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数字显示,2004年,54%的法国人至少买了一本书,法国人平均每人购买7.5本书,平均每人花费84欧元。在买书的法国人中,53%的人每年至少买4本书,29%的人买5~11本书,18%的人则买12本以上书。然而,哪些法国人爱买书呢?他们喜欢买哪类书?法国的《图书周刊》对此进行了调查,对10类图书的购买者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干部、业主和知识分子最喜欢买书,35~64岁的女性最喜欢买书。但是,年龄和职业的不同,对图书的需要也各不相同。下面是法国的《图书周刊》对各类图书购买者调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但他对英国的推崇甚至崇拜却举世皆知。他曾说:上帝啊,我真的热爱英国人。如果我不是爱他们更甚于法国人,愿上帝惩罚我!身为杰出的法国人,却如此热爱英国人,究其原因,这大约是当时许多法国知识分子的共识。英国与法国隔海相望,但它早已掌握了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产业革命。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9.
法国南部罗普旺斯风景区的地中海北岸隐藏着一座小城。小城只有7万多常住人口,但在一项有关世界城市知名度的调查中,它的名字却排列在巴黎之后,成为法国第二大名城。这座小城就是戛纳。在法国人眼里,戛纳不仅是度假休闲的旅游胜地,更是热爱艺术的法国人引以自豪的城市,因为这里有每年一届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发现,在成双成对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能对伴侣一心一意、白头偕老的大约只有1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动物在繁殖期与其配偶之外的异性交配,可以使后代获得种群重要的遗传优势。雌性动物寻求外遇是为了使后代获得尽可能优秀的基因,而雄性动物是为了有尽可能多的儿女。最新研究证明,即使是看起来用情最为专一的动物夫妻,也常常会去附近的巢穴或群落寻找陌生异性。美国康奈尔大学进化行为专家斯蒂芬·埃姆伦说:“实际上,真正的原配关系在动物中是极为罕见的。”他认为:“社会学意义的一雌一雄”是指动物结成配偶,一起培育后代…  相似文献   

11.
宠物趣事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如今经常可见国人牵着或抱着宠物狗在街上、公园里漫步,每每见到这一幕,我便触景生情,想起我这位不怎么喜欢宠物的人在国外学习时所经历过的和宠物有关的几件趣事。恰逢今年是传统的中国狗年,闲来拟琐忆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法国的大城市中总能看到头围方巾、身着长袍的阿拉伯男女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法国原殖民地和海外保护国。20世纪60年代后法属殖民地获得独立,大量原殖民地国家的移民留在法国并加入了法国国籍,尤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人为多。此后,阿拉伯移民陆续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移入法国。目前,在约占法国人口总数8%的外国移民中大多数来自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和宗教学调查表明,在人类60亿人口中,信教的人比不信教的人多得多。《科学美国》杂志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有40%的科学家信教,其他园家科学家信教者也大约是这个比例,诸如牛顿、爱因斯坦、开普勒等大科学家,都是信仰上帝的人。  相似文献   

14.
人与动物     
人与动物英国拥有众多的动物爱好者,但最初对猫狗等动物感兴趣的并不是他们。一位名叫晋杰克斯·巴雷的法国人写了一本《人与动物》。书中叙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关系发展的漫长历史,并说人往往非常残暴,但有时人对待动物会比对同类好些。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只非常体贴...  相似文献   

15.
小灰 动物的记性有时要比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好得多,从小灰身上就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6.
法国人未婚先别法国人的传统婚俗极为有趣,男女双方都要在婚礼前举行告别活动。结婚前,新郎要举行告别晚会,也叫埋藏单身汉生活晚会。这里的“埋藏”不是说说而已,有些地方还真要埋起来,而且要“送葬”。在法国的卢阿里地区,这样的晚会很有戏剧性,人们真的做了棺材一样的东西,像办丧事一样,请亲友来“吊丧”、“奏哀乐”,并举行安魂仪式。祈祷完毕,新郎走在前面,众人抬着“棺材”将它埋在后花园中,或扔到江河里。和新郎一样,新娘婚前也要举行告别晚会,但不是“送葬”,而是辞行,也叫辞行宴会。在辞行宴会上,女伴们送上鲜花…  相似文献   

17.
编织史话     
考古学家在发掘古代埃及坟墓期间意外地发现在小金像和宝盒附近有一只编织的小孩袜子。它大约有5000年了。古时阿拉伯人被认为最擅长制作编织品。2000多年以前,他们就发明出复杂多色的图案。其时只是男人编织,女人纺线、染色和绕线团。在欧洲,西班牙人、苏格兰人和法国人的编织艺术是很有名的。苏格兰人编织的一种贝雷帽是具  相似文献   

18.
法国名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曾说过:“葡萄酒,是最洁净、最保健的饮料。没有葡萄酒的一餐,如同没有阳光的一日。”所以,法国不仅是葡萄酒的消费大国,而且也是一个葡萄酒的生产大国。比我国海南岛面积还小一点的波尔多地区,就有9000多个酒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戏剧舞台的王昭君张德臣在中国迄今为止的所有历史题材剧目中,数量最多的要算《王昭君》。到本世纪80年代末,以王昭君的故事所创作的戏剧大约有30余种,真可谓无与伦比、独占鳌头了。最早的昭君戏是西晋时的著名歌伎梁绿珠所表演的《明君舞》。绿珠是西晋白州博白县...  相似文献   

20.
刘锴 《世界文化》2009,(10):44-44
前些时随省摄影家协会骨干会员去埃及首都开罗采风,异国独特的风光让我们大开眼界。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倒不是那些闻名世界的金字塔,而是开罗人的“宠猫情结”。饲养宠物是件司空见惯的事.但开罗人对猫的宠爱远远超出了我们对小狗、小鸟的宠爱.他们几近疯狂的“宠猫情结”真的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猫,恐怕是开罗最多的家养动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