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宋俊晓 《大观周刊》2012,(16):152-15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承载和寄托人民群众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把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经济效益的合理追求,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这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一句空话。为此,必须努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管洪 《传媒》2013,(1):26-27
党的十八大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特别指出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是提升文化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发展,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3.
徐翔 《新闻世界》2012,(2):108-109
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由文化产品的内在属性决定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就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文化产品的最高标准,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也要突出社会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汪小平  徐伟 《新闻前哨》2013,(10):10-12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在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上.文化产业逐步从国民经济的边缘向中心内聚,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也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科技的动态结合、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文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文化产业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动力源泉。在社会效益上,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众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时常遭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社会主义新闻媒介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性质决定大众媒体在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的优先原则,明确媒体责任,发挥积极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艺术形式,电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发展,迫切要求电影产业的改革与之相适应。在促进电影产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遵循电影艺术规律和电影市场规律,多出优秀作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此做好新时期电影工作必须重视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 1.政策背景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一、背景1.政策背景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水平。刚刚结束的党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满足人民文化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供需关系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矛盾仍然凸显。进入新时期,欲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在充分认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现代与传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个性创新与协同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等几对重要关系,在文化引领、业态升级、文化供给、人才建设和环境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可以说,这也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  相似文献   

12.
杨毅 《中国出版》2013,(3):63-66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一种肇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的文化发展形态和文化现象,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1]目前主要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在我国,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2]而"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文化市场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文化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最迅猛、利润最为可观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分析形势,深刻认识实现出版事业全面繁荣和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是宣传文化部门担负的重要任务,并且明确提出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出版工作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出版战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服从服务于…  相似文献   

15.
程同德 《视听界》2012,(4):50-51
文化产业是战略性的新兴朝阳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化产业潜力巨大,我们应开拓思路、乘势而上、创新作为,着眼本土文化,着力政策扶持,从几个方面入手,以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杨国祥 《新闻爱好者》2017,(1):I0001-I0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和改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传播工作者,一定要研究群众文化学这门科学,掌握群众文化基础知识、文化本质和文化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文化建设任务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中知识含量的成倍增加,随着科学教育的广泛普及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这是对全党尤其是文化单位、广大文化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杨永嵩 《新闻传播》2009,(8):152-152
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经济报道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适应人民群众对经济报道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更多经济报道精品,是当前文化生活的当务之急。经济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争创双效益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中,包括各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原则,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十六大精神为新闻出版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十六大报告,把十六大精神落实到期刊出版工作中,正确处理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争创双效益期刊。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基本前提期刊的本质是精神产品,是思想交流、知识传播以及教育、宣传的工具。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价值实现形式不仅像一般商品一样表现在经济效益上,而更多地表现在社会效益上。①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生产活动的目的,是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和实践活动能力,从整体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书刊是思想文化科学的主要传播手段,任何一种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一经成书出版发行就能传之久远,在更大范围和更长...  相似文献   

20.
张文 《视听纵横》2007,(1):34-35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摆在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