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存在新闻价值判定与选择问题以及采访真实性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采编的整体质量。以切实服务地方受众为目标,要不断提高民生新闻采编质量,促进民生新闻综合质量的提高,要从新闻信息获取源、民生新闻形象塑造以及受众民意调研等几个方面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因其关注民生、民情、民意,又有实际效果,颇受群众的欢迎。要想吸引群众的眼球,就需要民生新闻记者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这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至关重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制作各环节的基础,提高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能够使新闻生动形象,引起受众的收视兴趣。民生新闻的采访质量直接决定着新闻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民生新闻内涵、采访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践采访策略,对提升民生新闻采访报道水平、突出实效性、获取受众认可,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衷芸 《声屏世界》2007,(12):61-61
满足受众需要提高新闻竞争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百姓对“软新闻”的需求与日俱增。因为受众普遍存在好奇和讲究情趣等心理。只有社会生活类新闻能够满足。因此.“软新闻”能够在众多的新闻中脱颖而出。新闻的竞争力增强了,媒体的竞争力也就增强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各家电视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原因。而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与报道主要靠什么形式?实践证明,主要靠体验式采访。体验式采访带来的软新闻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张宝坤 《报刊之友》2014,(2):109-110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的最高原则,它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在新闻采访报道中要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流。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本文将对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着重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采访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董宁 《新闻实践》2005,(7):55-55
反映社情民意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深受观众欢迎。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民生新闻”类栏目极易走入几个误区,一不小心就会导致栏目节目质量下降,使受众、政府都不满意。一、“角色”误区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受众把“民生新闻”类栏目的角色给置换了,“赋予”了它政府职能部门角色的含义。甚至有些时候,受众把这类栏目当作了能治百病的万能药,以为只要上了新闻或者记者来采访,事情就能立马得到解决。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受众常常把事情直接向新闻媒体求助、反映,而把相关部门搁到了一边。长此以往,“民生新闻”将陷于一种  相似文献   

7.
王莉 《声屏世界》2011,(10):22-23
时政新闻要有民生视角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要满足受众的需要。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研究受众需要什么新闻,乐于接受什么新闻,选择大多数受众关注的内容来报道新闻.要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占一定的比重。然而,目前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并不是数量太少,而是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一项特殊的调查活动。要进行完整的新闻制作,新闻采访是前提条件。民生新闻采访技巧达到高质量高效率,能够使整条新闻更具看点,更有价值,打动受众内心,引起共鸣。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主要有:站在平民的角度看待问题,做充分的准备;提问要问具体,注重细节;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采访技巧要运用得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9.
从新闻人、新闻受众、新闻作品三个角度阐释了民生新闻热的原因.并提出民生新闻在迎合受众需求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可以对人民生活以及生计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映,因此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为了提升广播电台民生新闻质量,采访人员需要采取适宜的采访策略进行采访,更好地完成民生新闻采访基础工作,下面对广播电台民生新闻采访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视民生新闻从最初的家长里短、扶贫帮困,到重大民生政策的解读、到休闲娱乐新闻的加盟,一直深受百姓的欢迎。随着民生新闻本身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提升,在现阶段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好的策划可以使民生新闻全面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显示新闻的公平公正、摆脱市井新闻的阴影,可以提升栏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丁坤 《新闻传播》2023,(1):103-105
民生新闻记者采访时有轻重缓急,却不能忽视民众想要表达的心声。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不忘媒体人安身立命之本,那么民生新闻记者该如何抓住采访要素,又当如何引导公众视角,切实值得深刻反思。鉴于此,结合多年民生新闻一线报道经验,论证了民生新闻记者采访要素,提出了民生新闻记者视角引导的多维架构之法,旨在为新时代发声讲好民生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从最初的家长里短、扶贫帮困,到重大民生政策的解读、到休闲娱乐新闻的加盟,一直深受百姓的欢迎。随着民生新闻本身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提升,在现阶段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期,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档电视新闻栏目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新闻策划成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好的策划可以使民生新闻全面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或者某个领域、显示新闻的公平公正、摆脱市井新闻的阴影,可以提升栏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的最高原则,它同时也是新闻采访报道的生命。如何更好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新闻采访报道的过程中把握好新闻的客观性。如今,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的逐渐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逐渐地深入人心,目前新闻的采访报道对民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民生新闻采访也逐渐成为新闻采访报道的主体。而在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新闻采访中的客观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即: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意义,以及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搞好新闻采访是报道新闻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没有深入的采访,就不能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内涵,就写不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就难以得到受众的欢迎和社会的关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认为搞好新闻采访,要准确把握好五字:即真、情、新、奇、广。  相似文献   

16.
石勇 《新闻前哨》2008,(12):97-98
近几年来,全国地方电视台都在各显神通,争先改版开辟民生新闻栏目,以关注平民百姓生活状况为宗旨的民生新闻,成为电视媒体赢得受众、赢得市场的“杀手锏”。面对扑面而来的民生新闻热潮,笔者仅就如何用辨证的跟光做强民生新闻.理性选择新闻选题、正确把握新闻角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谈谈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李胜瑜 《新闻窗》2014,(3):61-62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受众对县级媒体的需求逐渐提高,而作为县级媒体中的主流宣传载体,越来越多的县级电视台充分发挥“离老百姓最近的新闻媒体”的优势,尝试开办具有各自特色的民生新闻栏目,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广告市场的青睐。从民生新闻引发的收视浪潮我们看到了民生新闻独特的生存价值,那么办好一档民生新闻,除了准确新颖的节目定位外,更应该从民生新闻采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电视民生新闻:在故事化的叙述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广泛运用在电视民生新闻中,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拉近媒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民生新闻特有的亲民效果得到延伸。随着这种叙述方式的广泛应用,电视民生新闻中出现了一些因故事化而导致新闻失真的种种现象。本文试澄清电视民生新闻中故事化叙述方式的界定,并分析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在电视民生新闻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中坚守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兴明 《今传媒》2008,(6):64-66
近年崛起的民生新闻,以关注教育、医疗、就业和住房等民生内容,契合了我国转型期民众的利益诉求,成为广大受众关注的焦点,民生新闻也因此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生存和竞争的利器.另外,民生新闻是一个 新事物,对其定义理论界都还莫衷一是,因此,对民生新闻采访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生新闻发展越来越快,其本身的价值及发展趋势也引起了诸多争议,甚至受众对民生新闻的看法存在诸多误区。因此,探讨电视受众对民生新闻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地区电视受众的调查,深入了解电视受众对民生新闻的不同需求,探讨出民生新闻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使得民生新闻的发展更符合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