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柔仪 《大观周刊》2011,(30):117-117,91
宪法责任问题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完政问题。本文从宪法责任的概念,宪法关系主体、违宪主体以及宪法责任主体,宪法责任和违究责任,完善我国宪法责任追究机制等四个方面来甬述,进而在人们的脑海中确立了宪法至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朱铁志 《传媒》2003,(2):52-53
从总体上说,意大利的新闻管理分为法律管理和行业管理两大块。所谓法律管理,主要是指宪法赋予公民以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以尊重别人的自由权利和社会秩序为前提,体现的是权利与义务和责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省级新华书店改革的方向─—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周立伟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订入宪法,确立这一体制的法律地位,这为省级新华书店的改革在法律上提供了保障;更值得一提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  相似文献   

4.
未来图书馆法中图书馆经费规定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 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序言和总纲中明确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由此可见 ,宪法是我国最高位阶的法源。包括图书馆法在内的一切法律、法规及其条款都必须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及相关条款的概括性、原则性规定。《宪法》中与图书…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谈论人权、宪政总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连在一起,我认为他们把"宪法问题"过于"政治化",忽略了宪政价值的普遍性"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30年前,面对"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这个问题时,主持宪法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用这三句话来概括。30  相似文献   

6.
珞珈 《出版科学》2009,17(4):1-1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和其他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也是一种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其效力等级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掌握法律、法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权利和义务是评判社会关系的标准。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明确自己在从事舆论监督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目前虽然没有《新闻法》,但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同样受《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新闻工作者广泛接触社会的各个阶层,需要不断涉猎那些与他采访或编辑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我国的法律、法规有足够的了解,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是新闻工作者业务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在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大环境下,补上“法制课”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开展舆论监督的有力…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开不是法院的权力,而是法定的义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9.
“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宪政原则,奠定了中国的宪政基础。在中共要守法的问题上,彭真讲得非常透彻,大体上就是三句话: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9):9-16
作为"第四权"的新闻媒体,是民众实现参政权、表达权、知情权和批评权等宪法权利的桥梁,新闻舆论监督行为法律规制的立场应当谨慎、谦抑,以更好地发挥其民主价值。职是之故,适法机关要以"新闻舆论监督自由优位,追究媒体责任仅仅是为了防止自由走向极端、背离法律赋权的本意"作为法律规制的指导理念。"客观真实"作为界分真实和虚假消息的法律标准,有违法律不强人所难精神,应使用内容整体真实标准,避免法律过于苛刻媒体人的审查义务以及媒体人随意报道新闻两个极端的弊端。新闻内容的消息与评论应当分开评价,对于建立在真实消息基础上的评论适用合理评论原则予以免责。坚持刑法干预末位原则,严格解释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和限制启动该罪的公诉程序。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档的内涵与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档,是指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对国家各项档案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对自身行政行为的后果,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处的法律是指广义的法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国务院部门制定的或者具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相似文献   

12.
地方档案法规是国家档案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和细化,是规范本地区档案事物的重要法律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我国各种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法律法规的制发单位不同,法律效力不同。除宪法外,我国档案法律体系的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一是国家档案法律,目前只有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是全国档案法律体系的基础。《刑法》、《民法》等国家法律中有关档案工作的条款也包括在内。二是档案行政法规,指由国务院依法制定的有关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档案法实施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等。三是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有关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上海市档案条例》、《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等。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14.
《中图法》(第四版)法律类目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图法》(第四版)法律类体系和类名存在的问题,提出法律类目体系应与我国宪法精神保持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前还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法律层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机制。在政府公信力逐渐下滑的今天,中国亟待建立起行政执法档案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核心,由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若干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宪法、刑法、保密法,以及互联网安全法都对泄露国家秘密行为进行了规制,但是我国对于互联网披露性网络媒体的法律监管以刑法规制为主,仅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而忽略了单位责任。为了互联网媒体的健康发展,惩治互联网泄密,应该完善相关国内立法,增强域外管辖,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从1979年至今,我国共制定了300多部次法律和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700多件行政法规、4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宣传法律、学习法律、懂得法律、运用法律,就成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郭春杉 《大观周刊》2011,(30):122-122,120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作为保障每个人权利的“社会契约”,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常被称作“自由公民的大完章”。宪法在规定大量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的同时,更需要建立有效的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机制。人权是宪法的起点和归宿,宪法常被称作“自由公民的大宪章”,“权利克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敏感的法律问题,也是法理学应当密切关注的论题,研究之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只有在法理学层面上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才能深刻理解权利克减的精神内涵,才能把握其目的和手段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个多面体,它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定性,但最具决定性意义而且最重要的定性是法律层面的定性。如果不去认识它的法律属性,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法律地位,新闻舆论监督就会失去法律上的属性,而随意遭人抵制,甚至被权力废黜。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的权利;公民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受到损失时,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利。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建议权。这些权利实现平台不是单一的,但新闻舆论监督是其中最方便、最直接、最重要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具体体现在监督职能上,“喉舌”就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社会舆论。任何抵制、反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言行都是错误和违法的,如果新闻媒介放弃这种权利,不仅会弱化新闻媒介的其它功能,也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是履行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