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3.
档案在文化旅游中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档案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它给人们带来内容美、文字美、载体美等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它不但能满足人们的视觉、触角等直观的审美感官的审美要求,还能给人们感受文化、增加知识,获得怡情悦志的深度审美体验,它的审美价值在文化旅游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修辞效果作为美学价值的表现形态反映了修辞活动的审美性质,修辞格则是让语言的使用审美艺术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形象美、意境美和情趣美三方面对修辞格的审美功能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审美教育的含义、作用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状,从图书馆环境美、知识美、服务美和馆员美四个方面谈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松 《大观周刊》2011,(16):245-245
审荑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备的素质,我们懂得欣赏美和创造美,生活才能多姿多彩。那我们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如何来完成对这一伟大课题呢?我们思考与尝试的结果是,把美术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同时在合理的课堂中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从而在生活中去体验和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便可以强化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何晓红 《大观周刊》2012,(20):223-22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要遵循美毕的有关原理,通过创设美的数学气氛,再现美的形象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蒙,特别是要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市美素质,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和强大的影响力.承载着对观众的审美教育功能.但是.这一功能在实际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原因之一是某些电视剧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美化”.在无形之中不是呼唤真、善、美.而是为假、恶、丑辩护。这不利于体现电视剧的审美价值.也违背了电视剧的美育功能和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鲁志宇 《大观周刊》2012,(28):220-2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获更多语文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中国民族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这两方面来阐述教材中的审美,探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刘平  周翔 《声屏世界》2011,(3):37-37
较高的欣赏能力。欣赏能力包括完善的审美感观、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想象力。其中敏锐的审美感受力是欣赏能力的核心。主持人要尽可能地用审美的眼光对生活进行观察,敏锐地感应各种事物潜在的美的信息。审美想象力的丰富与否,也是确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金莲 《大观周刊》2013,(12):139-13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座审美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12.
从档案的审美价值看档案的休闲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作为实践活动的客观产物,具有审美价值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及审美关系。档案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容美、文字美、载体美和技术美。本文认为对档案审美价值的开发,可实现档案的休闲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武文博 《大观周刊》2012,(37):178-17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从自身修饰上升到时周围环境的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品住的提高.对环境尤其是公园造景的重视程度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园“造景”与人的审美取向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阅读日益走红的今天,传统纸质图书通过五感之美传递出的魅力仍不可阻挡。现代书籍设计五感之美,是将人的各种感觉融入书籍设计的审美范畴,突破了原有对视觉审美的局限,开阔了现代书籍设计的设计思维与材质的应用。本文将剖析人们对书籍设计五感之美,更深层次解读以人为本的书籍之美。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审美活动无处不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同样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美是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美学价值的新闻,会失去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女性美审美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上古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以高大健壮、结实健康为美。随后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向封建制,一直到两汉时期人们都提倡女性细腻柔弱、秀外慧中的审美倾向。魏晋时期,审美标准出现巨大转变,美女大多妖艳玄迷、婀娜多姿。以唐代雍容华贵的健康之美和宋代淳朴淡雅的阴柔之美为典型的女性美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审美主流。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了高校审美教育的含义、作用及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状,从高校图书馆环境美、知识美、服务美和工作人员美四个方面谈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成勤 《大观周刊》2012,(51):290-2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文淑丽 《大观周刊》2012,(47):60-60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也是当代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外部的物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对于服装的鉴赏,没有绝对的美,也没有绝对的丑,人们赋予服装的美的标准,更多可能只是个人欣赏、喜好或讨厌。  相似文献   

20.
舞蹈类新闻报道是一门综合艺术,一方面,它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舞蹈专业知识,懂得一些舞蹈术语,否则他在观赏舞蹈演出时只能外行看热闹.继而不得要领,写起东西来味同嚼蜡:另一方面.它还有独特的审美需求,这就是标题的醒目美、内容的简洁美、叙述层次的多变美、情节的生动美、来龙去脉的延伸美。依靠这些审美特质.舞蹈新闻能够引发读者的欣赏欲,激发读者产生美妙的想象,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