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安字星 《大观周刊》2012,(42):52-5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社会最具潜力的生产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辛璐 《新闻世界》2009,(1):107-108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指出了技术的发展必将不断催生新型媒介。当今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催生的种种新媒介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还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信息。但社会成员获取信息的速度和数量有很大差异.而且每个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各不相同.这必然会造成社会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现象。慢慢形成信息的两极分化——“信息沟”.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信息通信技术是人类在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当今世界,借助于电话、互联网和计算机等信息通信手段,不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任何职业的人们,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联系和交流,都能够足不出户地享受到各种方便快捷的服务。可以说,信息通信技术使世界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地球村”。21世纪,人类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经济社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信息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范…  相似文献   

4.
梁国伟  聂伟 《新闻界》2006,(6):46-48,52
一、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是1989年由美国的兰尼尔(J.Lanier)最早提出的,“虚拟现实技术是由交互式计算机仿真组成的一种媒体,能够感知参与者的位置和动作,替代或者增强一种或者多种感觉反馈.从而产生一种精神沉浸于或者出现在仿真环境(虚拟世界)中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电子学、传感技术、智能控制、心理学以及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技术。也可以说是一门集成了人与信息的科学,其核心由多维的交互式计算机环境构成,这些环境可以是仿真的现实形态,也可以是想象的世界模型,其目的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历史来传达特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池万斌 《大观周刊》2012,(51):450-450
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信息通信的应用中成为热门话题的Internet(交互网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其应用已相当普及。在新闻媒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商业广告,社会服务,医药卫生,文体娱乐,远程数据库检索,电子邮箱等包括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的一切方面,跨越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迅速及时地传布各种信息,给信息化社会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信息传播手段。九十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和数字、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迅速加快,Internet网络的普及应用也愈加迅速。  相似文献   

7.
作为多媒体和网络领域的交叉学科,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多媒体使计算机能够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它以丰富的声、文、图信息和方便的交互性.极大的改善了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从而为计算机进入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打开了方便之门,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深刻的变化。随着网络宽带化的趋势,人们不再满足于信息高速公路中仅有文本、图像或声音这一类简单的信息,而越来越希望更直观更丰富的新一代表现形式,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技术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传播媒介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业界,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将2016年称之为虚拟现实技术元年,虚拟现实技术开始逐步的被实践成功,进行了多方面的运用,这几乎成为新闻从业人员和互联网创业者的口头禅。人们常常对虚拟现实技术产生质疑,不知道虚拟技术到底是什么。其被人称之为一种计算机生成的交互技术,也称之是娱乐游戏工具。但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虚拟现实技术在根本上其实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技术,基于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介,人类打开了通往传播世界的另一扇大门——沉浸式传播。文章主要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对其在新闻传播产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对媒介和信息传播方式进行了改变。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养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信息的查询、检索、分析和使用的意识与能力的总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Webquest Learning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实践过程,在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Webquest Learning的特点,论述高校学生所应该具有的信息素养,结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课程DSWL学习系统的设计,探讨高校Webquest Learning系统建立的基本思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今天感受的媒体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所推进的,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功能结构和形态模式的界限改变。技术的发展推进着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我们今天在体验着互联网所有的技术性功能的同时,正在感受到它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的影响.感受着它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的巨大推动力量。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导航技术,信息整合技术,信息诠释技术将把每个社会成员与人类的数字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推进每一个生命的能量与整个人类文明能量之间的沟通与交互。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素养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提高老年读者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老年读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文章介绍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在老年读者信息服务领域的政策法规,分析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案例,提出加强法律规范建设、打造高素质的老年读者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及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读者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素养行动计划实施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人们需要用知识和信息来解决生存中的一切问题,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生存条件和命运.  相似文献   

13.
继续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网络时代图书馆继续教育应围绕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和信息素养展开,以自学成才的途径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正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社会信息资源以电子形式存在,电子文件成为社会生活不容忽视的信息形态。电子文件的  相似文献   

15.
周岗 《大观周刊》2012,(14):183-183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快速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初中计算机教学是比较重要的时期,解决好初中时期计算机教学的途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需要。本文从高职图书馆教育功能着手,根据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和信息需求.提出运用Big6教学法来有效提高高职生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对自身信息素养的建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计算机技术为龙头的新技术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使整个世界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在档案及其管理、利用诸环节中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事物,其目的在于激活档案、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世界信息化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在现代化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国际互联网已构筑了全球信息网平台,借助网络,人们以交互方式越时越地地获取信息,及大地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场信息网络风暴中,档案工作不可避免地经受洗礼。加快档案信息现代化建设,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融入现代信息网络世界,是社会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技术主要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数据库技术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它以正…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信息是人们接触社会和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工具.信息的文本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成为我们与客观世界沟通的重要中介:一方面,传者不断地制造各种新闻信息文本来反映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张焕俊 《大观周刊》2012,(48):224-224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师讲解、演示,然后学生模仿”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特点等问题.已决定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执在必行.大势所趋。那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应从何人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