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全球首发"了"云报纸",报纸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经过"云计算",可查看图像所链接的视频等内容。对此,京华时报很"激动",认为京华时报是第一家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传统报纸的生产方式由此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这将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列车"。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种称之为“第一次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近期,《南京晨报》也发布消息称,将推出首张全媒体报纸,把新媒体元素融入到报纸中,移动电视、网络、手机、视频、微博等新媒体功能都将在报纸上生成。  相似文献   

3.
李洪洋 《传媒》2013,(2):23-26
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创新、突围、转型、变革成为纸媒相互传递、呼唤的热词。与其凄凄哀哀地"等死",不如大胆地探索出一条新路。何谓"云报纸"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在京举行了"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80多人参加仪式,《京华时报》成为第一家将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相似文献   

4.
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讨论媒体融合,很多报纸以最低廉的价格,将采集到的信息内容提供给了门户。而今天,门户已经消灭了纸媒品牌,没有一家纸媒在门户上有品牌。门户所有的新闻都是新浪新闻、搜狐新闻,没有某家报媒的新闻,没有《京华时报》的新闻。门户抢掠了报纸的收入,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云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也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云报纸就是其中的有益尝试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云报纸,京华时报《云周刊》及其客户端"京华云拍"的推出,将报纸和网络两种不同的媒介形态进行无缝连接,为报纸读者提供一个通往互联网、实现电子阅读的通道,使报纸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形态内容的单方面传播,变得更为注重用户的交互性、个性化体验;京华时报在入"云"之路上,对精确营销和与电子商务接轨等商业模式也有多种形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报纸也开始走向了与新技术融合之路。《京华时报》作为在报业改革浪潮中有影响力和实力的刊物,其推出的云报纸让《京华时报》发生些许质变。本文对《京华时报》云报纸的“内容盈利+平台盈利”的商业模式和此商业模式中的内容及平台进行梳理,并着重提出了对于云报纸商业模式的三点质疑。反观整个云报纸的商业模式构架,会发现其中仍存在大量的,诸如用户使用过于麻烦、流量耗费太多、内容太庞杂等不合理因素乃至重渠道而轻内容的整个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偏移,这对于现阶段云报纸的发展都是需要正视和改进的。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6,(11):36-37
京城报业龙头老大 2006年《京华时报》一改京城传统的新闻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原,办出了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京华时报》的广告版面营业额每年以亿元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京华时报》2006年上半年进入全国报纸前5名。《京华时报》坚持稳定,持续,良性增长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再创奇迹。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1,(9):5-5
7月14日,腾讯新闻携手《京华时报》VNEWS新视觉采编团队推出新闻纪实视频全新栏目——《记录》,涉足新闻原创视频报道,并提出“视觉化”纪实视频报道的全新理念。目前,影像报道已成为很多读者阅读新闻的第一选择。相比电视纪录片,此次腾讯新闻与《京华时报》推出的深度纪实视频有3个特色: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加精练、更关注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
记者:李总您好.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在北京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云报纸? 李洪洋:"云报纸"是普通报纸与"云"技术的一种无缝结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拍摄报纸上的图片,打开云端的海量信息.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12,(6):1-1
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新闻图片,新闻现场即可“跃然纸上”;对准文如版上的《画皮Ⅱ》宣传海报按下“快门”,电影预告即刻映入眼帘;聚集报纸上苏宁易购的广告,手机将带领读者自动跳转到其官方网站,读者即刻便可完成购物……这是《京华时报》近日为读者展现的绚丽图景。  相似文献   

11.
何谓手机报? 手机报就是把报纸上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通过手机阅读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手机报是一项资讯类业务,特指中国移动联手媒体,通过手机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新闻等资讯信息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继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的第一份手机报纸——《中国妇女报·彩信版》,读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中国妇女报》的内容后,《重庆商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等媒体立足自身纸媒优势,将信息编辑成适合在手机上阅读的手机报。《家庭周末报》、《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等五十多家报纸也即将推出手机报。如今,手机读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同时也带来了快餐式的新闻信息传受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兴媒体加速改变着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和习惯,年轻读者在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纸媒必须在新闻文本内容选择、形式表现等方面扬长避短、加快变革,以易读性、趣味性和审美性的三者合一,重建纸媒的阅读优势,以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适应未来读者的阅读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4.
配图是新闻的眼睛,图像与新闻稿件结合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图像可以把读者从有限的阅读版面扩展到无限的思维空间来。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报纸阅读量降低,传统报纸媒介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纸质媒介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如何利用数字影像设备改进纸质媒介,改变大众媒体选择取向的措施,表达了纸质媒介不可能被时代潮流所淹没的观点,探讨数字影像助力纸媒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手机报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机报,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它是由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多家产业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种电子媒体。简单讲,手机报就是把报纸搬上彩信手机,是将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  相似文献   

16.
3G手机的出现,既给纸媒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报纸提供了一个全时陪伴读者的媒介渠道.面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无论是纸媒还是其他媒体都必将使出浑身解术,利用手机这一平台"跑马圈地","黏"住用户.作为传统媒体的纸媒需要及时调整自己,与手机媒体互相取长补短,为受众制作高品质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渠道,以合适的载体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贾毅 《报刊之友》2013,(3):47-48
随着数字化浪潮袭来,“报纸之死”的说法甚嚣尘上。虽然此种说法言过其实,但是纸媒确实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战略的转型和创新。本文主要以《京华时报》在面对创刊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的全面转型为例,着重对其在云报纸出版的创新上进行了探讨和思考,以进一步来寻求纸媒的云出版之路。  相似文献   

18.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3,(2):64
京华时报:云报纸已带来800万广告在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传媒大会·2012年会上,京华时报获评"金长城传媒奖·2012中国十大都市报"之一。京华时报总编辑李洪洋当选为"金长城传媒奖·2012中国传媒年度影响力人物"。他在论坛中介绍说,京华云报纸自2012年5月17日向全球首发以来,云报纸已经为京华时报带来800万广  相似文献   

19.
手机报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是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自2004年第一份手机报问世以来,5年间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已达300余种。  相似文献   

20.
如今的媒体形式可谓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有新技术催生的新闻网站、手机媒体等数字媒体。这些新兴媒体的迅速崛起,引起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高度关注和警惕。在自身不断改革创新与同质媒体竞争的同时,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凌厉攻势,是纸媒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壮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藐视和打压都不是正确的选择。经过几番博弈,纸媒已经认识到自身的态度将决定自己的命运。尽量放大自己原创新闻的优势,增加信息的展现形式,积极探讨利用新技术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的优势结合,成为许多纸媒的竞争策略。在各自为战的同时,纸媒也意识到报业的主体产品——原创新闻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应有的经济利益,原因之一是网络等新媒体低价甚至免费获得纸媒的内容,再次开发增值并与纸媒竞争。“报纸内容联盟”,既是传统媒体捍卫自己利益的战术,也是纸媒追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诉求。我们希望通过业界的努力寻求一个纸媒与新兴媒体合作共赢的媒体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