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英国报业一向被视为欧洲报业的翘楚,影响力甚大。近年来,报界业内的竞争非常激烈。1999年创刊的免费报纸《都市报》(“Metro”),虽然在创刊之初因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广受争议,但是如今却已在英国报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让人惊叹的是,作为一份免费报纸,《都市报》不仅战胜了各地方性收费报纸的抵制顽强地存活下来,并且在没有任何发行收入的情况下开始实现赢利。那么,《都市报》究竟是怎样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的呢?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网络将会使报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它将改变整个报业的生态,让地铁报更具优势。1995年瑞典《都市报》总部在全球发行了第一张免费报纸,当时发行量是30多万份左右。2005年,又  相似文献   

3.
赵莉 《青年记者》2001,(2):15-16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京沪穗三地,都市报纸的零售额均占前列,其中《北京青年报》在北京零售量居第2位,《广州日报》在广州零售量占第1位,而且,《扬子晚报》发行量160多万,《楚天都市报》发行量突破百万大关。广州、深圳、上海是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报业竞争的主战场,《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都把发展重点转向城市,“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已成为各大报的共识。有人预言,中国报业已进入都市报时代,都市报纸已成为当今最具活力、最有希望的代表。都市报纸的兴起和旺盛的发展势头主要是由于适应了读者市场。市场是充满活力的,同时市场也是充满残酷竞争的,今年以来持续了半年的南京报业大战主要是在《服务导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等都市报之间展开,都市报纸发展的前景虽然广阔,但由于其定位趋同导致同质化竞争,进入门槛较低,必然引发激烈竞争。从目前美国的报业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都市类报纸同城竞争十分激烈,“克隆”之风甚浓。办好报纸,必须形成自己的内容品牌优势,进而吸引读者并在竞争中胜出。在内容品牌塑造过程中,都市类报纸要树立受众意识、强化市场营销理念,形成自己的优势,为报纸的整体品牌建设服务,推动整个报业的良性发展。《江南都市报》虽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南昌,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进入中国报业前50强,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近几年来,该报已形成了自己的内容品牌优势。以《江南都市报》的内容为研究文本,总结其经验,对其它都市类报纸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劼 《今传媒》2005,(12S):44-47
在“都市报纸冬日说”、“报纸消亡说”开始成为报业界的热论时,免费的精神午餐也开始疯狂的扑到鼻尖。今年,《河南商报》计划免费发行;1月6日起,《北京广播电视报》免费送报三个月;《Ⅰ时代报》在地铁沿线免费发行,《广东日报》即将出版免费报纸……免费报纸在国内开始正式抢滩传统报业市场,并试图分割报业利润。[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都市报的兴起是中国报业市场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标志。在当今的都市报市场上,竞争的气氛空前浓烈,从价格战、人才战、发行数字战到全方位的质量战、时间战、服务战,国内报纸之间的竞争向纵深发展;正值此时,西方几大报业集团的并购、香港创刊了四十多年的《天天日报》因经营不善成为当地第五家停刊的报纸,已预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都市报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报业必须在西方传媒大举进入中国前的有限时间内,增强竞争优势,在未来的市场对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京城都市报竞争空前激烈 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  相似文献   

7.
赵雨婷  刘锦宏 《传媒》2016,(14):46-47
《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创刊,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面向市民的综合性报纸。《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的相继崛起无疑加剧了武汉报业的竞争,不仅抢占《楚天都市报》的内容优势,也促进了《楚天都市报》转型的决心。自2007年以来,《楚天都市报》正式拉开主流化转型的序幕,近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主流化转型之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艳 《新闻世界》2011,(5):123-124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报纸开始不断扩版,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余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成熟2004"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纪录"。2007年11月1日起,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涨至2元的《南方都市报》的零售市场份额由45%下降到26%左右。而深圳的另一份都市报《晶报》的零售量则直线上升了40%~50%,快速扩大和巩固了在深圳市场上的地位。从《南方都市报》和《晶报》在深圳本地的角力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都市报的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同城同质报纸的较劲,这使得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准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9.
2004年,有一个时期,每逢周末,呼和浩特或包头的大街上便可看到这样一个风景:街上走着的人们手里都攥上了一份报纸。向人们免费赠阅报纸的媒体有的还在这一天将报纸加厚,甚至加重了内容的可读性。率先挑起“免费赠阅”热的是号称“内蒙古最有影响力都市报”的《内蒙古晨报》。2004年9月11日,这一天的《内蒙古晨报》在头版这样写道:“本报今日创下内蒙古报业单日发行之最,呼包二市全天免费赠阅40万份。”为避免遭到质疑,《内蒙古晨报》还在报纸上将现场印刷量公证书扫描在了次日的宣传报道版面上。该活动在内蒙古史无前例,晨报呼包二市记者们还拉  相似文献   

10.
本刊2005年第1期曾刊登《报纸赠阅能否实现价值提升》一文,关注《北京广播电视报》开始向北京城八区240万户家庭免费赠阅报纸的举措。如今一年过去了,赠阅报纸是否达到了提升价值的预定目标呢?请读续篇——  相似文献   

11.
子川 《新闻记者》2005,(3):45-45
【2005年2月15日报道】专门发行平日免费报纸、总部设在瑞典的国际地铁报公司。2004年在四大洲的销售总额增加了48.6%,达到3.024亿美元。不包括新上市的里斯本版和纽约版在内的所有报纸的营销利润为2590万美元,而2003年则亏损了390万美元。地铁报在16个国家中有9个国家赢利。在美国,地铁报在纽约、费城和波士顿发行,全年的营销利润增加了35%,为220万美元,而2003年只有163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都市类报纸之成为一个群体是最近几年的事,到现在,光是省报办的都市类报纸的日发行总量就超过了1500万份,并且出现了《扬子晚报》、《楚天都市报》等超百万份发行量的报纸。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时代,以社会新闻起家的都市报将以怎样的战略设计赢得新的竞争?他们几乎同时以不同的方式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经济新闻,用有别于传统综合性报纸的话语解释经济。因此,本期视点聚焦于“经济报道另解”。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在报纸版面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在传媒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期,报纸面临着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如何吸引读者眼球以及培养自己的忠实读者?综观当今的各大都市类报纸,新闻报道"以受众为中心"已经是平常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报纸的评论也逐渐体现出贴近受众的特点,本文以<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为例,剖析它的评论特点,从而对都市报评论的公众意识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杨芳 《传媒观察》2006,(8):41-42
在广州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2004年5月底,买一份500个版的《南方都市报》需要一块钱,而将当天的这份两公斤重的《南方都市报》作废纸卖却可以卖到两块钱,报纸的销售连纸张成本都无法收回,《南方都市报》亏本发行。虽然这是一个个案,但它所引发和代表的现象却使我们不得不问这样一个问题:报纸的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它是否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解析商品价值规律以及二次销售理论对报纸的价格做出了研究和分析。报纸价格是两次销售价格的统一首先,需要对报纸的价格做一个新的界定。经济学认为,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  相似文献   

15.
张立伟研究员所著《传媒竞争:法则与工具》第二版最近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新版删去4万多字,增加新研究成果4万多字.主旨是回答:在新媒体勃兴的环境中,传统媒体如何竞争?两个版本的对照将第一、二版进行对照,新版保留了旧版的核心内容和代表性观点,如"传媒竞争十大法则""三维竞争""创造性模仿""只能数一数二,不能不三不四""机关报与都市报对接""非受众""对竞争优势升级""媒体非市场战略""帮闲""新闻纸也是体验纸""记者自我管理"等,但非简单保留,作者给出新的论证或表述.  相似文献   

16.
张玉川 《新闻与写作》2001,(10):37-37,36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22时10分,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仅仅20分钟后,《成都商报》便将题为“北京申奥成功啦” 的北京申奥成功纪实珍版送到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免费赠送的30万份特刊被一抢而空,不仅将同城的竞争媒体甩在了身后,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数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的报纸之一,新华社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_可以说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对新闻报道方式和版面的策划,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都市报的新闻策划的侧重点工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新闻业务层面上,新闻策划包括传媒定位策…  相似文献   

17.
王眉 《新闻界》2003,(6):15-16
近几年来,一批专门化报纸独辟蹊径,跻身综合性报纸占据主要地位的报业市场,获得了很大成功。《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体坛周报》、《环球时报》等一大批专门化报纸依靠自己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举成功。它们的竞争优势究竟独特在何处?一、异质化使之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报纸之间同质化倾向严重,“传播内容中的重复性信息太多,彼此可替代性太强;而在服务方面,大家都在尽可能地方便受众,做法上也大同小异。”①专门化报纸不是在已经饱和的综合性报纸市场挤市场,而是转向“专而精”模…  相似文献   

18.
以瑞典《地铁报》为代表的免费报纸的成长给全世界的传统付费报纸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传统付费报纸与免费报纸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本文对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指出以瑞典《地铁报》为代表的免费报纸采取了蓝海战略,与付费报纸并没有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限资源的争夺,而是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同时,本文还对免费报纸与传统付费报纸进行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付费报纸的相应竞争战略,此外本文还根据市场机会的大小,传统付费报纸对免费报纸市场的态度等方面,分析在实践中传统付费报纸的四种战略。最后,本文指出国外传统付费报纸和免费报纸的竞争战略对我国报业发展的三方面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相对1998至2007年以《华商报》、《成都商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跨省扩张,近两年的省市报区域化合作,从“激化区域竞争”向“缓和区域竞争”转变,从“分蛋糕”向“共同做大蛋糕”转变,符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媒介产业的要求。本文对10余年来强势报纸异地扩张的动因、扩张路径、困境与对策做出相应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志平 《传媒》2001,(7):14
京城的报摊上,最近出现了两张新面孔:《北京新报》、《京华时报》。这两张报纸都是4开32版或40版的都市报。在北京报业激烈竞争的战火中,又加了一把火。 我的案头摆放着京城的四大都市小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新报》、《京华时报》。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